泉州小矮人墓

歷史上,菲律賓群島毗舍耶人曾侵擾澎湖列島,破壞島上的農業生產,進而到泉州沿海作亂。 毗舍耶人經常到閩南沿海搶掠,有時“奄至”澎湖列島,盡割所種糧食。 歷史上,毗舍耶的侵擾給泉州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帶來很大的破壞。

泉州市東郊�埔村海邊,曾一排排放著上千個裝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古人類骸骨陶罐,當地人稱之為“小矮人墓群”,泉州灣出海口的東海、法石、寶山直直至�埔一帶自古為古老的漁村,數百年來一直流傳著“小矮人墓群”的傳說。
近千屍體下落成謎,是否葬在�埔“小矮人”墓群尚待考證
泉州《修城記》見證北宋時管轄釣魚島、台灣與澎湖,到了南宋乾道六年,泉州知州汪大猷為了保護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山島嶼不受菲律賓群島毗舍耶人――小矮人的侵擾,還在澎湖派駐舟船水師,遣將分屯各島。
那么,數十年來在泉州文史界受關注的�埔“小矮人”墓群,又是否和毗舍耶人有牽連呢?如果墓群里安葬的是毗舍耶人,將為泉州自宋朝管理澎湖、台灣乃至台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的歷史事實提供進一步的實物依據。
近千名毗舍耶人侵犯泉州 
釣魚島自古是閩台人民的重要漁場。
歷史上,菲律賓群島毗舍耶人曾侵擾澎湖列島,破壞島上的農業生產,進而到泉州沿海作亂。
泉州地方史志將這一件戰事記載進大事記――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 四月的一天,突然有近千名毗舍耶人犯泉州沿海,泉州知州汪大猷遣兵圍擊,俘敵400多名,余者皆擊斃。
當時,那數百名毗舍耶人的屍體埋葬在哪兒,如今還是一個謎。
同年,為了保護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海山島嶼,泉州知州汪大猷迅速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間,派水軍長期駐守,並編管台灣戶籍。
乾道八年(1172年),毗舍耶人又來犯我東南沿海,泉州在石獅設定水澳寨(也即後來的永寧寨)以作防禦。
泉州海交館劉志成先生介紹,30多年前,他來到�埔順濟宮旁邊,親眼目睹了那裡排列至少數十個小矮人“皇金瓮”(閩南語諧音,風俗中放置骸骨的容具),鄉老說,數量可能有近千個。
一開始他認為那些是屬於“皇金瓮”孩童的,但當地人排除孩童的可能性,說那些骨頭非常硬,是屬於成人的。
緊接著,“本地侏儒說”也被否定掉了,因為不可能一下子有這么多侏儒。後來也曾猜測“倭寇說”乃至“毗舍耶人”說。
再後來,隨著歲月的推移,這些““皇金瓮”被挪換了地方,移到了鷓鴣山
毗舍耶人宋代常來泉搶掠
毗舍耶與我國澎湖列島“密邇,煙火相望”。據外國學者台連、洛弗爾、藤田豐八等考證,毗舍耶為呂宋群島的米沙鄢族。毗舍耶人面黑如漆,語言不通,商販不及。他們行蹤無定,常乘舟往來海上。
宋朝葉適《水心文集・周鎮伯墓志銘》載:“白蒲延大掠流鵝灣,周巡撫輕戰而潰,君代尉馳往,三日中坐縛其酋二,賊無遣。”周鎮伯為漳浦縣主簿,流鵝灣為漳浦縣地名。據考證,此處說的“白蒲延”即向北活動的毗舍耶人,這是據其臨時之基地而為名。
毗舍耶人經常到閩南沿海搶掠,有時“奄至”澎湖列島,盡割所種糧食。
淳熙中(1174年―1189年),毗舍耶“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已而殺之”。
歷史上,毗舍耶的侵擾給泉州沿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帶來很大的破壞。
泉州在澎湖列島遣將兵分屯
為保護泉州沿海的安全,保證泉州港海外貿易不受威脅,維護泉州、澎湖、釣魚島、麻逸(今菲律賓)航路的暢通,泉州知州汪大猷改變過去在澎湖群島春夏遣戊,暮秋回歸的定期戊守,在澎湖列島建屋200區,遣將兵分屯,增善水者,合前水軍為550人,分60人屯水澳寨(今永寧),以控海道。此後,毗舍耶人不復來侵犯。
而且,汪大猷還注意識別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毗舍耶人,有4艘真臘(今高棉)商船來泉州貿易,其中2艘船上的人被“以疑似”毗舍耶人而抓捕。
這時,汪大猷親自“驗其物貨、什器”。他說:“毗舍耶面目如漆,語言不通”,“服飾俱不類”,並確認商船所來者是真臘大商,命令有司將真臘商人迎接到來遠驛好好接待。
專家:以考古事實說話
中國泉州學研究所林少川說,1998年,他聽村民講述了�埔“小矮人”墓群的奇事,也一直在關注此懸謎的破解。
他表示,現在對�埔小矮人的種種猜測都不能定論,關鍵是由文物部門批准並請有資質的考古隊進行考古與發掘,對小矮人的骨骸進行科學鑑定。
“如果能把對印尼弗洛勒斯小矮人、台灣小黑人、還有曾經侵犯泉州沿海的毗舍耶人的研究,和�埔‘小矮人’墓群的研究聯繫起來,也許會有大發現。”他說。
林少川說,目前,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正牽頭擬定關於“小矮人”計畫,解開這個謎將指日可待。如果真確定是小矮人,就意味著泉州歷史上出現了新的居住人種,這無疑是泉州、國內甚至是世界範圍內的重大發現。從更高層的意義說,人類起源說向來有一元論、多元論等不同觀點,小矮人是不是也是人類的起源,�埔“小矮人”墓群的研究可能提供新的實物證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