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河鱸](/img/4/065/nBnauM3XyYDO1MDOwETOxQzN5QTM4YjM5kTM0QTNwAzMxAzLxk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生活習性
河鱸以捕食小魚、小蝦為生,並以襲擊方式攝食。適宜的生長水溫在18℃—24℃,易集群,夜視力極強,生長速度快,當年魚種可達80—190克。
生長繁殖
河鱸性成熟較早,在自然條件下,性成熟年齡在1至2齡,繁殖力強,產帶形卵。
棲息環境
![河鱸](/img/1/a0f/nBnauM3X1gTMxkjN2cDO3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3g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分布範圍
河鱸廣泛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北部冷溫帶,在中國僅產於新疆額爾齊斯河與烏倫古河流域。在俄羅斯為非常重要的捕撈對象。中國新疆北部天然產量很大。
人工繁殖
親魚培育
秋季收集繁殖用親魚,要求體質健壯、無傷無病、體重500克以上,雌雄配比1∶1.5。越冬前投餵小雜魚強化培育。封冰前水溫5~10℃轉入越冬池,越冬密度200~250千克/畝。河鱸越冬期間也不停食,所以越冬池裡需投餵小雜魚作為餌料,投餵量約為親魚總量的2~3倍,以促使親魚性腺發育。越冬期間要保持水質清新,水深5米,北方冰封期間要打冰眼,觀察魚群活動情況,並及時掃除積雪,以防越冬親魚缺氧死亡。
雌雄鑑別
生殖季節,雌魚腹部較雄魚膨大鬆軟,雌魚生殖孔凸出,雄魚生殖孔凹進。
人工催產
選擇成熟度好的河鱸進行催產,催產劑可採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與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LRH-A)合劑或單用HCG。劑量分別為HCG500國際單位+LRH-A5微克/千克魚體重或HCG1000國際單位/千克魚體重,雌雄劑量相等。催產後親魚放入網箱或產卵池,注意觀察魚群活動情況,水溫12℃左右,效應時間為35~40小時。催產用親魚可選自池塘培育,也可在繁殖季節從市場收購。
人工孵化
成熟度好的河鱸經催產後可全部產空,卵為膠質卵連成帶狀呈半漂浮狀態。將膠質受精卵移入孵化槽流水孵化或靜水充氣孵化。孵化水流早期要求微弱,以後逐漸增大水流直至出膜前期。當有少量魚苗出膜後,要緩慢減少水流。河鱸孵化期較長,從受精卵到魚苗出膜需100~120度·日,卵黃囊吸收期需40~60度·日,孵化適溫10~16℃,易發生水霉病。
夏花培育
剛孵化出的河鱸魚苗通體透明,全長0.65厘米左右,卵黃囊吸收完畢時全長為0.7厘米左右。魚苗出膜3~4天后,卵黃囊吸收完畢進入平游期,可轉入夏花魚種培育階段。
水泥池培育
面積5~10平方,放養密度100~200尾/平方。投餵浮遊動物如輪蟲、小型枝角類、橈足類等作河鱸魚苗早期餌料。餌料可用餌料生物池培養,也可以直接從其它水體中撈取小型浮遊動物投餵。但收集來的浮游生物必須經過過濾以確保投餵的是輪蟲和小型枝角類、橈足類,防止投入劍水蚤成體等大型浮遊動物,以防對魚苗造成威脅。5~7天后每天投餵切碎的小雜魚等補充動物蛋白,經過15~20天的培育,魚苗可長至3厘米。這時應轉入餌料豐富且有水草作隱蔽場所的池塘養殖,以減少自殘現象發生。
池塘培育
直接把平游期魚苗從孵化車間移至夏花培育池進行培育。池塘面積2~3畝,水深1.5米左右,放養密度5萬~6萬尾/畝。人工繁殖開始前3周,每畝用生石灰150千克進行清塘消毒,並施發酵過的糞肥300千克,以確保魚苗下塘時有足夠的浮遊動物作開口餌料。待生石灰藥力消失後,播種水生植物種子如苦草等,一是有利於浮遊動物、底棲動物棲息,二是為魚苗提供隱蔽場所,防止自相殘殺現象發生。一般經過2~3周培育後,體長達3~4厘米,夏花階段培育結束。
營養功效
![河鱸](/img/d/c85/nBnauM3X4MzNxczMzETOxQzN5QTM4YjM5kTM0QTNwAzMxAzLxk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河鱸的魚刺非常多,白色的魚肉肉質緊實,脂肪含量低,味道鮮美。烹飪時應採用能突出其味道的烹飪方法。河鱸可整條烹製,也可切片烹製。通常用水煮、蒸或油煎(稍微撒點麵粉後即可用油煎制)等方式烹製。清蒸鱸魚是一道美味健康的菜品,不僅味道鮮美,還能補腦。
培育價值
河鱸肉質鮮嫩,爽滑少刺,富含人體必需胺基酸,脂肪含量較低,是淡水魚類中的珍品,流傳有“嘗罷河鱸不思魚”之說,深受消費者青睞。大規格的河鱸商品魚在市場上非常緊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