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它是1934年由河間城內戈、王、宋、張、韓五戶投資,仿天津“大舞台”樣式建築的。門臉為人造石結構,高高的匾額上書有“光明”兩個斗方大字,為當年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墨跡,據說酬金幾十塊現大洋。結構
這個戲院結構很精巧,正面是舞台,後邊是宿舍,東西兩廂有兩排朱紅色明柱。樓上兩側有包廂,可容觀眾千餘人。觀眾座是條椅;戲樓欄桿底部的方格里,由當年知名的畫工陳鐵珊畫有花鳥人物畫;戲台正上方畫有“八仙”,相當精緻。這座富麗堂皇而又古仆、洋氣相雜的戲院,在當年河北省的縣城中,首屈一指。過去它屬私人所有,人們花上十幾個銅子買一張戲票,一塊大洋買一張包廂票,坐在戲院里聽聽戲,算是很了不起的精神享受了。每個包廂里有小方桌一張,幾把椅子,桌上擺著茶壺茶碗,還有幾樣果品。園子裡還有茶爐、手巾,服務很周到。光明戲院開始沒有固定的戲班子,名伶隨請隨到。開園首演戲是《甘露寺·回荊州》,武生王海亮扮趙雲、童子紅扮劉備,一下子叫響。開園不久,縣衙里主管錢糧的張四見有利可圖,便動用公款,將河間附近一些名伶都請來,開辦了一個“新華戲班”,在光明戲院演出。這是一個大雜班,唱什麼調的都有。王海亮唱京劇武生,童子紅唱京劇鬚生,桂三寶唱河北梆子青衣,馬春奎、鄭虎臣唱河北梆子花臉,曹玉奎唱河北梆子丑角……。當年在光明戲院有名氣的女伶,要數盧桂芬、田桂芬、小翠雲、桂三寶、金玉香、李小霞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