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多變的“河澇灣街”
河澇灣街是伴隨著官地礦產煤的急速增長、職工人數的增加和家屬宿舍的建成,而開拓為街巷的。它的成街時間就在1977年的春季。
在西山礦區,河澇灣是一個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名字。除去河澇灣街以及其它三條以河澇灣命名的派生街巷外,還有“河澇灣鐵橋”、“河澇灣百貨商場”等。河澇灣的知名度在西山礦區有這樣之高,那么,這名稱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呢?
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年的河澇灣原是大虎峪村的一片耕地,這片耕地是大虎峪河沖刷沉積所形成的洪積扇河灣。因為西山邊沿山高石頭多,土薄田瘠,這片以上游水土流失所沉積的河谷灣地,便成為農民耕種稼禾的肥田沃野。然而,土地雖肥,卻沒有防洪的渠壩,辛勤耕種的莊稼常被出沒無常的山洪淹沒和沖毀。久而久之,這片土質雖肥、卻難獲豐收的土地便被稱作“河老淹”(淹,太原方言讀作an音)。
人們都知道,我國古代的傳說中,龍往往是和水聯繫在一起的。大虎峪河的泛濫成災,使河兩岸的人們無奈。困惑、恐懼。遂把這種自然現象與千百年來敬奉的蛟龍聯繫在一起,所以便把這個河灣叫做“河龍灣”,以為這片土地是龍居住和嬉戲的地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神話般的傳說,古老的俗稱,一代傳一代,逐漸沿演出“河老淹”、“河龍灣”、“河龍灘”、“河老灣”以及“河澇灣”等等一系列通假通用的稱謂。以至後來在灣邊聚集成社的村莊,亦以此為村名。1982年,太原市給這成為街巷的街道命名時,便以人們多年來的俗稱河澇灣作為街名,正式地確定下來。
由此可見,河澇灣街得名於河澇灣村,河澇灣村得名於大虎峪河的河澇灣段。形成了由自然實體地名發展到自然村名,由自然村名演變為街巷名的歷史沿革。使這條本來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新街巷,得到一個充滿自然景觀和悠久歷史源淵的名稱,為這條新生的街巷,抹上了一層古樸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