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紀錄和研究了河東這塊歷史極古、文化甚遠、地望非常重要的地方最“土”的民間音樂——說唱十種:“河東勸善”、“河東道情”、“河津說書”、“平陸弦書”、“永濟曲子”、“稷山琴書”、“新絳蒲書”、“夏縣禹都調”、“臨猗說書”、“芮城書調”。這些科研成果不僅有助於仔細了解河東民間諸多說唱藝術的審美底蘊和社會價值,而且對這些傳統文藝說唱品種在新社會、新時代的創新開拓提供了技法講解的教學資源。
目錄
概述
說唱音樂概述
一、歷史簡況
二、說唱音樂的藝術特點
三、河東說唱音樂的類別
勸善
河東勸善
一、對“勸善”的評價
二、在社會生活中這種形式扮演的角色
三、善人
四、傳承
五、“勸善”的文學審美形式
六、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審美形式
七、純音樂的程式
八、“勸善”內容及其社會功能
小結
道情
河東道情
一、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二、道情班組
三、藝人
四、傳承
五、道情的文學審美形式
六、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審美形式
七、純音樂的程式
八、道情現狀與改革創新
弦書
河津說書
一、說書簡述
二、在社會生活中這種形式扮演的角色
三、藝人
四、傳承
五、唱詞格律的審美
六、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審美形式
七、純音樂的程式
八、河津說書在民間社會生活的作用
小結
平陸四弦書
一、“四弦書”簡述
二、在社會生活中這種形式扮演的角色
三、“四弦書”班組
四、“四弦書”的文學審美形式
五、純音樂的程式
臨猗說書
芮城書調
新絳蒲書
曲子
永濟曲子
琴書
稷山琴書
鼓書
夏縣禹都調
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概述
說唱音樂概述
歷史簡況
我國說唱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戰國時代學者荀子編著的《成相篇》,就是一篇韻文和散文相間的作品,很像後來說唱文學的結構。說唱音樂也是一個民間音樂門類,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集文學、音樂、表演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
現在一般認為我國說唱音樂的正式形成是在隋唐時期。隋代,民間流行一種講唱故事的“說話”。到了唐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市民階層興起,說唱音樂已經成為城市中民眾性的藝術活動之一,並開始較為廣泛的流傳。這時,已有兩個說唱形式同時出現,一個是民間盛行的“說話”,一個是佛教寺院非常流行的“變文”。
說唱音樂在宋代逐步成熟,隨著城市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和文化娛樂生活的繁榮,說唱活動已有了固定的表演空間,即勾欄、瓦肆。藝人們在這裡進行表演活動,互相觀摩、切磋、交流,推動了說唱技藝的發展。在這個時期,“書會”盛行,相當多的文人都參與唱本的編寫活動,這對唱本文學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元、明時期,說唱有了進一步發展,這時新產生了一些說唱品種,如“貨郎兒”、“道情”、“蓮花落”、“彈詞”等。這些說唱被統一稱為“詞話”。這些曲種,有的一直流傳到今天,雖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和發展,可能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但也有一些因素被保存下來。如“貨郎兒”,雖然已不再作為一個曲種而存在,但仍被一些戲曲所吸收而流傳至今。除了以上所例舉的曲種,明代流行的許多小曲,也為後來各種牌子曲的興起鋪平了道路,做好了準備。
清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沿海城市開始繁榮,各地藝人紛紛走入城市。這樣,舊有的說唱品種繼續得到保存、傳播和發展;同時,還出現了許多新的,並迅速發展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曲種。現代流行的說唱曲種,有許多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