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

國家科技部批覆了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規劃。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定位是:國家高新技術創新創業示範區、環渤海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密集區、京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核心區和河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主體區。其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以園區(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主要支撐,以產業密集區為主體,各種創新要素聚集,高新技術企業密集,空間布局合理,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

簡介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2010年,科技部正式函復河北省,批建設“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這是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全國七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之一。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與京津的合作,積極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充分利用京津優勢,整合環京津區域發展資源,最佳化高新技術產業布局,增強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區域創新能力,實現環京津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快速聚集和跨越式發展,促進全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 “河北環京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定位是國家高新技術創新創業示範區、環渤海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密集區、京津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核心區和河北省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主體區。其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以園區(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主要支撐,以產業密集區為主體,各種創新要素聚集,高新技術企業密集,空間布局合理,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帶。

與中關村合作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如何破解京津冀地區高技術成果轉化機制不暢的難題,“中關村作為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高科技園區,去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北京市委、市政府規劃將全市產業用地的80%納入示範區範圍,成為一個‘大中關村’。”省政協委員武義青提出,應抓住中關村大發展的契機,加強與中關村的進一步合作,使之成為拉動環京津高新產業發展的巨大引擎。
武義青介紹,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建設重點在環首都區域。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相比,京津冀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展的短板在於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不暢。與中關村合作,將使我省獲得持續的創新源,這不僅符合中關村國際化的戰略目標,而且符合首都潔淨環境和擴張轉移的需要。早在2003年,內蒙古就在中關村建立了京蒙高科技孵化器,憑藉“異地孵化,打造名牌”之路,迅速成為北京市輸出技術的第三大省區。今年5月底,中關村軟體園太湖分園在無錫正式啟動。天津市濱海高新區也在謀劃與中關村科技園合作。這些成功案例,為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與中關村共建提供了經驗與啟示。“去年中關村示範區共輸出技術契約28239份,其中60%以上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武義青認為,我省在吸納北京技術成果方面呈上升趨勢,但還有很多的合作空間。要通過專利購買、技術入股、委託開發、科研器材共享等形式,把中關村作為重要的創新源,才能徹底消除我省自主創新乏力的短板,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他提出,中關村有兩萬餘家高科技企業,每4.78分鐘還有一家新企業註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紛紛將總部設在這裡。環京津高新產業帶應利用中關村的總部經濟優勢,積極吸引其前來建立區域市場中心、生產基地和區域管理中心,同時大力吸引那些處於擴張或成熟階段、有意向外遷的企業來此布局發展,形成各類企業互補共生、配套完善的高科技產業集群。
“中關村作為全國第一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等八個方面進行了先行先試的改革探索。”武義青委員建議,我省應積極利用地理毗鄰優勢,謀求與中關村共建
環京津產業環京津產業
科技(分)園,一方面利用中關村的品牌效應和信息渠道,迅速實現環首都高科技園區在招商引資上的跨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關村已有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接受其網路輻射,力爭融入中關村的產業梯級和網路,實現協同發展。
武義青委員提出,繼曹妃甸、渤海新區之後,環京津特別是環首都高新技術產業帶有條件成為我省經濟成長的第三極,成為全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引領和先導區。他建議,我省要縮小與京津差距,應將科技創新作為一把手工程,加強對環京津高新產業帶的組織領導,設立相應的組織推進機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走向聚合有序發展。同時,建立省、市、縣(市、區)三級溝通協調和管理體制,從重大產業布局、重點項目安排、用地指標分配、基礎設施建設、財稅優惠政策等方面對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給予傾斜,以促進產業集聚。
同時,我省應把推動創新聯盟作為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的首要任務。積極與環渤海技術轉移聯盟等組織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信息交流、技術評估和交易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以重大創新合作項目為先導,引導京冀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由短期項目合作轉向建立長期穩定的全面聯姻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