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紋身芋螺長25-90mm,貝殼堅固,通常呈倒圓錐形,體螺層高大。螺塔低,具微凸的側邊與尖形的殼頂;肩部圓、通常具結節;體螺層布有許多紅褐色小點,並有波狀縱帶與2-3條螺帶。殼口內面為白色至淺橙色。殼的邊緣直,殼階很大,漸窄,螺塔低,螺口窄,開於第一殼階。傾斜的角度很大從而在殼階的頂上形成一基台。螺塔呈階梯狀並有凹陷,還有一突出的中間殼頂。與身體平行的薄唇形成一貫穿殼階全長的筆直而狹窄的孔眼。右側裂有長溝,是它的殼口,殼口狹長,前溝寬短。厴角質,小。齒片大。沒有顎片。吻和水管發達,在食道部位有腺體。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以南至印度-西太平洋,台灣地區的紋身芋螺分布於基隆海域、台北縣龍洞、東北角海域、屏東縣萬里桐、核三廠入水口、小琉球、南沙太平島。習性環境
屬熱帶地區的貝類,喜歡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中,棲息於潮間帶-水深30米,岩石與礁岩間的砂中。平常晝伏夜出,行動緩慢,多以肉食為主,攝食其他軟體動物、蠕蟲及小魚。芋螺體內的毒囊,經由輸毒管的傳送,傳送毒液至化成箭狀的齒舌。當獵物靠近時,它會將吻端伸出,將充滿毒液的齒舌刺入獵物體中。芋螺的齒舌每使用一次,就會斷一次,須經一段時間才會再長出來。殼口狹窄的芋螺毒性較低,而殼口越寬廣,毒性也就越強。芋螺的毒屬蛋白質毒,與毒蛇的毒相似。被咬傷中毒則會紅腫刺痛,經常出現的症狀是灼燒感及麻木,接著逐漸蔓延全身,使得四肢無力,肌肉麻痹,意識幻散,漸漸昏厥,而最後的死亡導因是心肌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