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塵畲族鄉

沐塵畲族鄉屬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地處龍南丘陵山區,南臨遂昌縣,東北與溪口鎮、大街鄉接壤,西與廟下鄉相鄰。總面積82.83平方公里。沐塵是浙西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是龍游縣畲族人口主要居住地,畲族人口大多與清康熙年間從福建、廣東、麗水一帶遷居沐塵,生息繁衍至今。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沐塵畲族鄉位於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南部,東北與大街鄉、溪口鎮接壤,西與廟下鄉相鄰,南與遂昌縣交界,總面積82.83平方公里。全鄉有耕地面積10593畝,林地面積86271畝,其中竹山面積59000畝。轄10個行政村,據當地官方資料顯示,總人口12000人,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沐塵是衢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2008年3月行政村調整後轄10個行政村(沐塵村、雙溪村、社裡村、賢江村、康源村、慶豐村、梧村村、雙戴村、馬戍口村、坑頭村)總人口11746人,其中畲族人口3810人。交通便利,鄉人民政府駐地木城村距縣城27公里,“龍麗高速”、50省道穿境而過。

區位交通

該鄉交通便利,鄉人民政府駐地木城村距縣城27公里,“龍麗高速”、50省道穿境而過。

產業建設

集供水、發電、防洪、灌溉、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省級重點基礎設施工程——沐塵水庫已經在建。域內筍竹資源豐富,全鄉毛竹立竹量在1500萬株以上,可年產各類竹筍16000噸,伐原竹180餘萬株。工業經濟以筍竹製品加工為主導,農業以水稻播種為主,輔以茶葉、板栗等。

所獲榮譽

2003年被國家民委授予“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2005年5月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旅遊資源

沐塵畲族想環境優美,地處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中的“浙西大竹海”生態休閒旅遊區內,有5萬多畝呈原始生態狀的天然毛竹林地。名勝古蹟頗多,有凝和閣、沐塵塔、畲家山寨、金雞石、凹嶺千年古道、沐塵泉等。隨著沐塵水庫和民俗風情村的建成,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沐塵這個浙西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之鄉必將發出更為璀璨的光芒。

民族風情

沐塵是浙西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鄉,是龍游縣畲族人口主要居住地,畲族人口大多與清康熙年間從福建、廣東、麗水一帶遷居沐塵,生息繁衍至今,其生產、歲時、信仰等風俗雖與漢族相近,但仍保留著許多本民族獨特的民風民俗,畲族婚慶、山歌、貔貅舞等民俗文化是畲族優秀傳統文化之瑰寶。畲族風情:衢州龍游境內畲民在多生活在南部山區,沐塵畲族自治鄉是他們聚居之地。“樵唱還”道出畲民愛唱冊歌的風俗特點,在婚姻嫁娶的喜慶揚合,更是徹夜歡唱,進行對歌。所唱有考赤郎、勸酒歌、嫁女歌、姻緣歌等,由主人和來客中不同性別者對唱,用歌聲互相盤詰、調笑、歡快幽默,有依郁的生活氣息。

畲族民俗

男不肩水,女不扶犁 畲族大多居住山區,種植水稻、番薯為主,兼林業、茶葉、狩獵。畲族女子無纏足的習俗,和男子一樣下田上山。但俗例男子不挑水,不種菜;女子不扶犁不踩耙。現已無此講究。
牛三旦 小牛生下第三天,牛主要辦酒宴請本家、村鄰,分麻核給全村小孩。這天母牛要吃紅糖拌米飯,喝混有雞蛋、紅糖的黃酒。比俗今已消失。
花邊衣 女子服裝領、袖、右襟、褲管鑲花邊,衣袖、褲管大而短。新娘用手鐲、項圈、耳環等銀飾品,戴形似犬頭帽子。男子穿對襟衣、大管直筒褲。婚禮上腰系新娘親手織彩帶。不論男女,都用藍布綁腿。現穿民族服裝的已不多。
嘗新米 新谷上場,要請長輩嘗新。由年紀最大者吃第一口新米飯,用筷子把碗裡米飯挑一點桌上,以示年年有餘,然後大家入席共餐。在此前,不準將新收稻穀置口中,甚至不得用嘴唇接觸。開鐮時,要割幾株稻頭、稻稈飼牛,讓牛嘗新。此俗今尚有。
草 案 過去大多住茅鋪,築泥為牆,蓋稻草、茅草,稱“草案”。分三間,中堂屋,靠牆處擺祖宗香案;右廚房;左臥室。臥室上部用竹為筋,抹泥巴成泥樓,稱有泥樓臥室為“土庫”。現已無住草案者。
火爐塘 灶門前挖一長坑,叫火爐塘,供烤火用,大家庭人口和社交需要定。天寒時待客、吃飯、對歌都圍坐火爐塘,故對來客要待其進廚房才致禮。除夕,要將一塊燒著的大柴根埋火爐塘熱灰中過夜,叫“煮過年豬”,柴根余火不能熄。此俗今廢。
祖 擔 系兩隻竹箱,1隻裝本支始祖香爐、神器,另1隻裝布質彩繪“祖圖”1套;圖長20餘米,寬0.5米,繪畲族歷史連環回20多幅。祖擔為族中公有,不得私占。舉行祭祀儀式時必掛祖圖。
同姓通婚 貪族舊時不與異族通婚,內部凡同姓不同支者即可通婚;現在同支者在五代後也可結婚。男子入贅在意族不受歧視.舊時除童養媳外,還有“童養子”。民國時當地漢人偶有娶畲女為妻的,以女嫁畲民則無,現時通婚已不存禁忌。
對 歌 節日、喜慶場合徹夜歡唱,對歌系禮儀活動組成部分。嫁女,聘請女歌手與男方派來“赤郎”對唱,有勸酒歌、嫁女歌、姻緣歌等。若來善歌客人,襯裡和來客性別不同之青年要來對歌。對歌前,大家要湊點錢給客人中的歌手,主人以夜點心招待大家。對歌內容有固定的歷史歌、故事歌等,也有用於互相詰難的傳統對答歌曲,更多即興編唱的。勞動、外出途中青年男女也對歌,隨編隨唱,稱‘唱山歌。,有因此相愛的。祭祖、做功德要唱歌,內形有定例,但只唱不對。現在畲族人仍喜唱歌,但對歌在青年中已不流行。
秘 語 對來作客的同民族陌生人,要用秘語考察;如問”一行毛竹打幾來(一根毛竹剖幾片)?”來客姓藍,就應答“六來“.如姓雷、姓鍾.就回答“五來”。來客能對答,就待為上賓。外出者要學會秘語,並嚴守秘密:現在有些老者尚懂一些秘語。
問口餅 媒人去女方做媒,帶去糕點兩包叫“問口餅”。女方收下一包,表示願意考慮這門親事;女方到男方相親後退回問口餅,就表示不同意這門親事;未將問口拼退回,就基本定局了。此俗今存。
喝紅糖茶:花轎抬進夫家,剛到門邊,新娘滾進兩紅雞蛋(表示新娘從娘家嫁到夫家),然後,由男方理事端上紅糖茶給新娘喝,便唱山歌,“新娘扮好上轎來,扛轎郎子扛過來,扛轎郎子扛到了,花轎小心息下來。花轎小心息下來,紅糖泡茶就端來,糖茶端來新娘食,食了糖茶下轎來。食了糖茶到廳堂,新郎扮好等拜堂,堂若拜好等傳代,蔴布袋子攤下來。蔴布袋子攤下來,代代傳到郎房內,代代傳到新郎房,新娘結子千萬歲”。
理事請新娘下轎,扶著新娘站在中廳,另一個理事陪新郎到中廳,舉行拜堂儀式。 (現在形式是新娘到夫家,未進門由理事扶著新娘坐在板凳上換上夫家的新鞋,再進門舉行拜堂。拜堂時,男方父母親及女方大舅均迴避)
傳代:童男童女端上蠟燭火,照新郎新娘傳代,兩個理事把蔴袋鋪在地上,讓新娘新郎踩上進房,幾隻蔴袋輪換使用,一直慢行到床邊。新娘新郎雙雙站立床邊,理事端上煮好的兩個雞蛋,給新娘新郎各人吃一口(表示同吃同住)。
敬酒:當宴請到一定時候,新娘新郎雙雙向客人敬酒二蠱。(意思一是向客人見面,二是表示謝意)
同房:宴請下席後,一般待客人稍退,碗盞收好,再由兩個理事請男方父母、祖父母站在中廳,新娘、新郎站在下邊,向長輩微笑鞠躬作輯(表示孝敬長輩),然後由理事將新娘新郎送入洞房,關上房門,從房邊放小鞭炮到門外。
送鞋:第二天早晨新娘給在場的客人泡上一杯白糖茶,對夫家的父母各敬上一雙新鞋(以示新媳婦精明手巧),同時,父母親各以紅包還禮。
送大舅:新郎與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門,先由新郎送大舅先走一步,直送到待大舅給紅包後,新郎才回家與新娘一同到娘家回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