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振

汪德振(1910-1973),清宣統二年(1910年)5月,出生在新登鎮上的“贊育堂”,自幼在鎮上讀書。 ”(今《羅隱年譜》藏浙江圖書館古藉部,排在《歷代浙江人物年譜》004號編號為925。 1947年因背部患毒(發背)其劇,辭職回家療養。

汪德振(1910-1973),宣統二年(1910年)5月,出生在新登鎮上的“贊育堂”,自幼在鎮上讀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畢業於浙江大學工學院電機系。時因國家戰亂日紛,民生凋敝,更談不上工業、科技的發展與建設,故所學之術,無以報效國家。他受家庭及親戚父輩的文氣薰陶,後轉為文史工作。他一方面應浙江民眾教育館長朱士華之聘,到杭州西湖一公園旁的省民眾教育館工作;同時利用工作之餘潛心研究《羅隱年譜》。汪德振先生在《羅隱年譜》自序中曰:“余與昭諫同裡間,平時雅慕其為人,每思編撰年譜,終以覓材匪易而止。今夏閒居梓鄉,長日多暇乃就《羅昭諫集》八卷(康熙本),《甲乙集》十卷(影宋本),《讒書》五卷(拜經樓本),新登欽賢《羅氏宗譜》,及新登歷代志乘與當時史載,又廣檢名人生卒暨兩浙錢鏐事跡相纂合,成《羅隱年譜》一書。非敢侈言著述,聊免散失,兼以正世俗對羅隱之觀念耳。”(今《羅隱年譜》藏浙江圖書館古藉部,排在《歷代浙江人物年譜》004號編號為925。1357。6072。2) 搞戰全面爆發後,汪德振隨省民眾教育館遷移至蘭溪女埠。時東南時報社遷至金華,總編劉湘女士特邀請汪德振去東南時報社任編輯。後報社遷移南平,因離家較遠,而新登的《贊育堂》藥店及住家全被日本焚毀,全家老小逃難在外,因果而辭職。時妻子帶兒女避難娘家(分水縣珠村),於是便留住在珠村。名住房為“當歸草堂”,並撰寫了一副楹聯“花名施復藥號當歸,處則遠志出為小草。”
1942年,新登縣成立《新登縣誌》編纂委員會,由縣長韓宗湘簽發聘任書,聘任汪德振為編要會編輯,該聘書由項墨莊親自送達珠村德振手,並商諸多編寫事宜。1945年浙江省浙西一師校長喬殿祥來珠村,聘德赴該校任普師文史科教師。學校先於潛觀山,後遷桐廬橫村柴家邊。1947年因背部患毒(發背)其劇,辭職回家療養。1950年至1957年在建德嚴州師範任教,因人誣陷,含冤入獄數月,後查無實據被釋放,但對恢復工作拖而不決。文化大革命受衝擊,身心傷害很大,鬱郁成疾於1973年10月18日腦溢血含恨棄世,終年六十四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