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國

汪振國,安徽桐城人,1904年生,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學院後入職於安徽省教育廳,為科員;不久出為廬江縣教育局長;一年後,任教於鳳陽師範學校。1936年,考中高等文官考試第三名,被分配到國民政府行政院內政部任職。1937年底,隨國府西遷重慶。1940年秋,升任科長。1943年底,根據國民政府行政院制訂的《公務員內外互調辦法》,調任浙江省開化縣長。1947年10月,調任臨海縣長。1949年,在臨海縣長任上起義。解放後,在浙江省交通廳任科長。退休之後,撰有回憶解放前人生經歷的回憶錄《浮生漫憶》(自印本,1998年)。

決心起義

中共臨三工委和椒南工委商定,開展策反工作,爭取在大軍到來時裡應外合,實現臨海和平解放。策反工作由椒南工委副書記徐德負責。徐德接受任務後,通過曾參加過共產黨的國民黨臨海縣黨部書記長潘夢麟,策動國民黨臨海縣長汪振國起義。
汪振國是安徽桐城人,1947年10月調任臨海縣縣長。面對全國形勢已發生急劇變化,國民黨反動統治大勢已去,臨海城鄉民心思變,地方革命武裝力量不斷壯大的局勢,汪振國憂心忡忡,經潘夢麟的指點,他表示願意走起義之路,投奔共產黨。兩人約定在海門黃正逵家與共產黨代表見面,商談起義的具體事宜。
1948年冬的一天,汪振國以巡視為名,只帶一名隨員,秘密來到海門,在黃正逵家與徐德單獨進行會談,接受了徐德提出的起義時的三個條件。徐德還向他提出了起義時應注意的事項:第一,一定要把武裝掌握在自己手裡;第二,臨海情況複雜,行動要慎重,不要冒險從事。起義時間等待中共黨組織通知,起義時有部隊來接應。

準備工作

軍管會給汪振國的移交證明軍管會給汪振國的移交證明
汪振國回臨海後,就著手做起義的準備工作。一是加強自衛總隊的軍事訓練。他以加強城防為名,把駐紮在杜橋、大田等地的自衛隊調進城內,統一訓練。還向官兵宣布:“以後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能調動部隊;官兵請假一天以上,須我親自批准。”二是充實自衛總隊的裝備。他決定給自己有把握控制的二個中隊和獨立分隊,每人配備長短槍各一支,以加強起義時的實力。三是提高官兵的一伙食標準,加強官兵的體力。另外,還主動與“反共救國團”頭目、國民黨黨棍陳啟忠搞好關係,以麻痹他們,穩住陣腳。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機關遷逃寧波。為了在浙江沿海構築最後一道防線,5月中旬,國民黨浙江省政府同時撤換了寧海、臨海、黃岩、溫嶺的文職縣長。正在秘密進行起義準備的汪振國,突然接到國民黨浙江省政府的電報:“臨海縣長汪振國另候任用,遺缺派徐振漢(徐夢蛟)代理,著即交接具報。”面對撤職電令,汪振國心急如焚,心想如再不行動,武裝起義計畫必將全盤落空。他一面加緊做好起義的秘密布置,一面儘量拖延辦交接時間。
而國民黨六區專員葛天卻一邊催促汪振國儘快辦理移交,一邊又幾乎天天命令其加強城防,還要把縣自衛總隊歸陳啟忠調遣。汪振國極力敷衍,不肯將權力交出。5月下旬的一天,葛天叫汪振國到專署參加應變會議。汪振國情急生智,斷然決定在近日舉行起義。第二天,汪振國打電話給葛天,佯稱6月4日辦移交,屆時請專員到縣政府指導。

殊途同歸

在汪振國選擇起義道路的同時,臨海城內另一股武裝力量,國民黨六區專署保全獨立團團長樓光明也已選擇了起義的道路。
5月28日晚8時許,樓光明在當晚起義。
當汪振國聽到樓光明起義的訊息後,立即與樓光明通了電話,雙方在電話中決定聯合起義,但部隊仍分別由各自指揮。為了避免誤傷,雙方約定:縣政府自衛總隊負責解決陳啟忠的“台州反共救國團”;保全獨立團負責解決“忠義救國軍司令部”的所屬武裝,逮捕專員葛天、副司令何目遠。自衛總隊防守北山與西門,獨立團防守東門與南門,各自防地不可逾越;起義時樓光明所屬部隊臂帶“甦”字袖套。行動時間定於深夜一點鐘,以機槍點放為信號。
1949年5月29日早晨一時,起義開始了。汪振國和樓光明各自指揮部隊按計畫行動。生俘專員葛天、區保全副司令何目遠。

消滅頑敵

“台州反共救國團”是國民黨反動派陳啟忠建立的武裝組織。駐守在建成中學,陳啟忠自恃掌握著武裝,妄圖負隅頑抗,並伺機逃跑。從後半夜一直到天亮,陳啟忠拒不投降。自衛總隊的隊員見包圍無效,急著要開槍衝進去,為防止傷及學校師生,被汪振國嚴令禁止。汪振國打電話警告陳啟忠:現在解放軍已到天台,專員葛天和副司令何目遠已被扣押,如果投降繳械,可保證你的生命財產安全,否則責任自負。挨到29日上午8點多鐘,陳啟忠眼看突圍無望,才被迫投降,束手就擒,交出了200多支槍。
至此,臨海城裡所有的國民黨反動軍隊都被繳械,起義部隊完全控制了臨海城。千年古城迎來了黎明的曙光。數天后,以江南先遣第二縱隊名義辦的《解放報》上的一篇短評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五十二萬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目睹黎明的到來,個個奔走相告,歡樂欣慰”。

起義成功

臨海民眾歡迎解放軍進城臨海民眾歡迎解放軍進城
臨海城起義成功後,汪振國派人到天台向中共台屬工委報告,要求立即派人進城接管。同時,又多次寫信給臨東辦事處主任梅法烈,隨時匯報臨海城起義後的情況及社會動態。
5月30日,邵明與王槐秋以浙東人民解放軍第四支隊的名義給汪振國下達四條命令:1.暫時維持城防;2.保護好公物;3.無四支隊或括蒼人民解放軍正式命令,任何部隊不得入城;4.立即派人來我處聯絡。6月4日,邵明派了四支隊幹部段振堂、林易生和孫黎躍3人,以軍代表身份進入臨海城,支持和幫助汪振國開展工作。
1949年6月12日,華東南下幹部縱隊第三支隊第六大隊與臨東辦事處幹部在邵家渡會師,建立了中共臨海縣委,趙俊儀為縣委書記,杜傑、王玉、齊開運為委員。縣委機關駐大田,不久,移址塘里下洋顏村
6月14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軍第六十二師在副師長沙風的帶領下,到達臨海城東三峰村。15日上午,部隊冒雨進駐臨海城。
中共臨海地委(7月改稱浙江省第六地委)及其工作人員於6月16日進入臨海城。
接管工作開始後,國民黨起義縣長汪振國通知國民黨縣政府所屬各單位將所有檔案、檔案、資產、武裝如數交給臨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後,臨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和城區人民政府,對國民黨政府舊職人員區別不同情況,作了適當處置,部分人員被留用,轉為人民政府的公職人員,大部分舊職人員發給安家費,遣返回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