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滄

汪大滄

汪大滄,生於1899年,卒於1953年,字滄生,號一粟,別號“桃源老農”、甫藝,安徽黟縣人,是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繪瓷名家。

基本信息

歷程

汪大滄6歲時便隨伯父汪藩(清同治、光緒年間淺絳彩名畫家)學藝謀生

在1913年其同鄉馮遠(國文教育家)向張浩(著名教育家,實業家)推薦進入第一所陶業學堂學習,得到潘陶宇、張曉耕器重,後留校任教。汪氏平生主要以創作淺絳彩,粉彩為主,偶爾涉及釉下彩的研究和創作。

1924年,他應邀參加了汪曉棠、王大凡創辦的“瓷業美術研究社”,任課范教師。其後,他也經常參加王琦、王大凡組織成立的“月圓會”活動。在此期間,他還經常與“珠山八友”一起繪畫。特別是鄧碧珊死後,繪畫八塊成堂的瓷板畫,多找汪配畫,為“八友”成員之一。

藝術追求

汪大滄對藝術的追求是認真嚴格的,畫任何一件作品,所要表現的題材對象,他都要到生活中去感受和寫生。他善於畫淺絳彩和粉彩,更擅長以禿筆繪畫粉彩山水、技法嫻熟、用筆簡練、豪放渾厚,專以細筆精描取勝,其筆墨獨樹一幟,為禿筆山水堪稱一絕,在40年代,享有盛名。如彩繪《雁陣秋摧圖》瓷板畫,是以墨彩勾皴江岸山水坡坨之景,皴法迅疾勁削,青綠彩料敷染,有山石硬質之感。江中泊舟行船,草尾臨水架設、遠空一列秋雁盤旋漸去。此畫用筆粗獷,給山水之景蒼芒渾厚,有一派蕭索秋意,正與主題相合。他的畫筆墨草草,勾、皴之法同時並用、觀之仿佛逸興之筆,透出文人山水畫疏朗簡淡的風格。汪大滄一生淡泊名利,善待對人,不依附庸權貴的高尚品格,著實為後人傳頌。解放後,他先後在第一畫瓷合作社和建國瓷廠畫瓷,為黨為人民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

優秀作品

大型瓷板畫《紅軍爬雪山》、《長征之歌》、《春牛圖》等等,足見他的藝術道路是和人民聯繫在一起的。

著名陶瓷藝術家

瓷器起源於我國,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卓越貢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地各時期均留下了大量的瓷器。通過本期任務讓大家認識景德鎮著名陶瓷藝術家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