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篇目:汪士秀
出自:聊齋志異
作者:蒲松齡
原文
汪士秀,廬州人[1]。剛勇有力,能舉石舂[2]。父子善蹴鞠[3]。父四十 余,過錢塘沒焉[4]。積八九年,汪以故詣湖南,夜泊洞庭[5]。時望月東升[6]。澄江如練[7]。方眺矚間,忽有五人自湖中出,攜大席,平鋪水面,略 可半畝。紛陳酒饌,饌器磨觸作響,然聲溫厚,不類陶瓦[8]。已而三人踐席 坐,二人侍飲。坐者一衣黃,二衣白;頭上巾皆皂色,峨峨然下連肩背[9], 制絕奇古[10],而月色微茫[11],不甚可晰。侍者俱褐衣;其一似童,其一 似史也。但聞黃衣人曰:“今夜月色大佳,足供快飲。”白衣者曰:“此夕 風景,大似廣利王宴梨花島時[12]。”三人互勸,引竟浮白[13]。但語略小, 即不可聞,舟入隱伏,不敢動息[14]。
汪細審侍者,叟酷類父;而聽其言,又非父聲。二漏將殘,忽一人曰:“趁此明月,宜一擊為樂。”即見僮沒水中[15],取一圓出[16],大可盈抱, 中如水銀滿貯,表里通明。坐者盡起。黃衣人呼叟共蹴之。蹴起丈余,光搖 搖射人眼。俄而然遠起[17],飛墮舟中。汪技癢[18],極力踏去,覺異常輕。 踏猛似破,騰尋丈[19];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20],又如經天之彗[21],直投水中,作沸泡聲而滅[22]。席中共怒曰:“何物生人,敗我清興!” 叟笑曰:“不惡不惡,此吾家流星拐也[23]。”白衣人嗔其語戲[24],怒曰:“都方厭惱,老奴何得作歡?便同小烏皮捉得狂子來[25];不然,脛股當有 椎吃也[26]!”汪計無所逃,即亦不畏,捉刀立舟中。
倏見僮叟操兵來。汪注視,真其父也,疾呼:“阿翁!兒在此。”叟大 駭,相顧淒斷[27]。僮即反身去。叟曰:“兒急作匿。不然,都死矣!”言 未已,三人忽已登舟。面皆漆黑,睛大於榴,攫叟出。汪力與奪,搖舟斷纜。 汪以刀截其臂落,黃衣者乃逃。一白衣人奔汪;汪剁其顱,墮水有聲;哄然 俱沒。方謀夜渡,旋見巨喙出水面,深若井。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響。俄 一噴涌,則浪接星斗,萬舟簸蕩。湖人大恐。舟上有石鼓二[28],皆重百斤。 汪舉一以投,激水雷鳴,浪漸消;又投其一,風波悉平。
汪疑父為鬼。叟曰:“我固未嘗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為妖物所食; 我以蹋圓得全。物得罪於錢塘君[29],故移避洞庭耳。三人魚精,所蹴魚胞 也[30]。”父子聚喜,中夜擊棹而去。天明,見舟中有魚翅[31],徑四五尺 許,乃悟是夜間所斷臂也。
注釋
[1]廬州:明清府名,洽所在今安徽合肥市。
[2]石舂:搗米的石臼。
[3]蹴鞠:類似今之踢球。本是古代軍中習武之戲,流衍為一種娛樂性活 動。鞠,古代一種用革製作的。
[4]錢塘:錢塘江,浙江之下游,經杭州南,入東海。沒,謂落水溺死。
[5]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
[6]望月:夏曆每月十五日的月亮。
[7]澄江如練:明淨的江水好象平鋪的白絹。語本謝《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詩“澄江靜如練”句。
[8]陶瓦:即陶器。此以著釉者為陶,不著者為瓦。
[9]峨峨然:高貌。
[10]制絕奇古:樣式非常稀奇古怪。
[11]微茫:隱約,模胡。
[12]廣利王:南海神的封號。唐天寶十載正月,冊封南海神為廣利王, 見韓愈《南海神廟碑》及樊汝霖、孫汝聽《注》。梨花島:疑指海南島。因 島上有梨山(即五指山,舊名黎母山),故為擬此名。其地在南海中,屬廣 利王治內。
[13]引競俘白:謂乾杯之後,爭著為對方斟酒。引,舉杯飲盡。浮白, 此據青本,底本作“浮淺”。浮白,用大杯罰酒,此指為對方斟酒。
[14]動 息:動彈和呼吸。
[15]沒:此從青本,底本作“汲”。沒,謂潛水。
[16]圓:即。
[17]同訇(hōng 轟),大聲。
[18]技癢:極欲自顯技藝。
[19]尋丈:一丈左右。尋,八尺。
[20]蚩:象聲詞,通寫作“嗤”。
[21]彗:彗星,即流墾,又名掃帚星。
[22]滾滾作沸泡聲:在水面翻滾,發出沸水中氣泡冒出的聲音。
[23]流 星拐:蹴鞠的一種花樣,具體未詳。舊本何垠註:“流星拐,蹴鞠采名也。 如騰起左腳,即以右腳從後蹴鞠始起也。”
[24]戲:戲侮,開玩笑。
[25]小烏皮:指“其一似童”的侍者,他大約是條小黑魚(烏皮魚)變 成的。
[26]椎(chuí垂):棒槌。
[27]淒斷:淒絕,極度傷心。
[28]石鼓:當指石制鼓狀坐具,即石墩。
[29]錢塘君:錢塘江神。唐人李朝威的小說《柳毅》謂錢塘江神龍為錢 塘君。
[30]魚胞:疑指魚脬(pāo 泡)。魚體內貯存空氣用以調節升沉和平衡 的器官。
[31]魚翅:魚鰭。
譯文
汪士秀,是廬州人,剛強勇猛,力氣大得能舉起幾百斤重的石臼。他和他父親都善於踢球。他父親四十多歲過錢塘江時淹死了。又過了八九年,汪士秀有事去湖南,晚上停泊在洞庭湖。當時,圓月東升,澄江如練。正眺望時,忽見有五個人從湖中冒出來,帶著一張足有半畝地大的蓆子,平鋪在水面上。接著又紛紛擺出酒肴,盛酒肴的器皿發出一片溫厚的摩擦碰動的聲響,不像是陶瓷器皿。不一會兒,有三個人在席上坐下,另外兩個人在一邊伺候。坐著的三人中,一個穿黃衣服,兩個穿白衣服,頭上都戴著皂色的頭巾,頭巾高高的,後幅拖下來一直搭到肩背上,樣式非常古老。月色迷茫,遠遠望去,看不清楚他們的面貌。伺候的兩人,都穿褐色衣服,一個像是童僕,另一個像是老翁。只聽黃衣人說:“今晚月色極好,很值得我們痛飲一場!”一個穿白衣的說:“今晚的風景,大有廣利王在梨花島擺宴時的樣子呢!”三人互相勸酒,痛飲起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汪士秀再也聽不到了。給他撐船的船家嚇得趴在那裡,大氣不敢出。汪士秀又仔細看了看那老翁,相貌非常像已經死去的父親,但聽他說話的聲音又不是。
二更將盡時,三人中忽有一人說:“趁月光明亮,我們應該踢球為樂!”就見那童僕從水中取出一個圓球,有一抱大小,球中像是貯滿了水銀,表里透明。坐著的人都站起身來,黃衣人招呼老翁一塊踢。那球被他們踢起有一丈多高,光芒四射,直刺人眼。一會兒,只見那球騰空飛起,遠遠地飛過來落在了汪士秀的船上。汪士秀不覺腳癢,飛起一腳,想把球踢回去。只覺那球異常輕軟,這一下猛踢,似乎把它給踢破了,球飛起有幾丈高,從破口處瀉下一道銀光,猶如彩虹,又如划過天空的彗星,一下子扎進了水裡。接著水面冒出一陣氣泡,球不見了。席上的三人都發怒說:“哪裡來的生人,敗壞我們的清興!”老翁卻笑著說:“不錯不錯。剛才那一腳正是我們家的‘流星拐’踢法。”白衣人怪他多嘴,嗔怒地說:“我們都在煩惱,老奴怎敢講笑話?快和小崽子去把那狂人抓來!不然,我就用錘子砸斷你的腿!”汪士秀見無路可逃,索性橫下心,提刀立在船頭上。一會兒,見童僕和老翁手持兵器沖了過來。汪士秀仔細一看,那老翁果然是父親,急忙大叫:“阿爹,兒子在此!”老翁大吃一驚,父子相對悲傷。童僕見狀,立即返了回去。老翁說:“兒子快藏起來,不然我們爺倆都要死了!”話還沒說完,那三人突然出現在船上,面都如黑漆,眼睛比石榴還大,一把就把老翁抓了過去。汪士秀急忙奮力爭奪,船被掙得搖晃不止,纜繩一下子斷了。汪士秀揮刀向黃衣人砍去,把他的胳膊砍了下來,黃衣人負痛逃竄。另一個穿白衣的向汪士秀衝來,汪士秀又揮刀剁中他的頭顱,撲通一聲掉進水裡。剩下一人也看不見了。汪士秀正和父親商量著連夜乘船返回,忽然水面上冒出一張像井一樣深的大嘴,四周的湖水嘩嘩地往裡灌注著,砰砰地響,一會兒,那大嘴又把水往外一噴,波滔洶湧,高接星斗,湖裡所有的船都顛簸起來,船上的人恐懼萬分。汪士秀見自己的船上有兩個石鼓,都有一百斤重,他便舉起一個往那大嘴裡投下去,激起雷鳴般的波濤。不一會,湖面漸漸平靜,他又把另一個石鼓投了下去,才風平浪靜。
汪士秀懷疑父親是鬼。老翁說:“我本來就沒死。在江上落水的十九人,都被妖怪吃了。我因為會踢球,才保住了命。那些妖怪得罪了錢塘江龍君,所以來洞庭湖避難。三人都是魚精,剛才踢的球就是魚胞。”父子二人都為了團聚而高興,連夜划著船走了。天明後,見船上有片魚翅,有四五尺長,才醒悟這就是夜晚被汪士秀砍斷的黃衣人的那條胳膊。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