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汪勇為
性別:男
生卒年月:1914年——2008年8月29日
籍貫:中國江西蓮花
描述: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個人簡介
汪勇為,1914年出生於江西蓮花縣,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參加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三師七十團三連支部書記,紅軍學校高幹隊支部書記,教導團俱樂部主任,紅軍學校宣傳科科長,紅六軍團總務處處長,第五十團總支書記。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七團營政治教導員,七一八團政治處主任,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南下支隊第二大隊副政治委員。
1942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時期,後任三五九旅團政委,呂梁軍區、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三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上下細腰澗戰鬥和扶眉、沙家店、蘭州等戰役。建國後,歷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政委,海軍青島基地政治部副主任、海軍學院幹部部部長、後勤部副政委、科學研究部政委,國防部第七研究院副政委,第六機械工業部紀律檢查組組長,福州軍區二一四指揮部副政治委員,是中共七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原第六機械工業部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江勇為同志(部長級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江勇為逝世後,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李源潮、張德江、劉華清、曾慶紅和肖克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個人榮譽
汪勇為——獲得一級解放勳章
汪勇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參加戰役
汪勇為任三五九旅團政委,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三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要協同西北野戰軍彭德懷司令員參加了上下細腰澗戰鬥和扶眉、沙家店、蘭州等戰役。
1、上下細腰澗戰鬥
1939年夏,日軍華北力面軍第1軍制定了從5月上旬至6月下旬對山西省五台地區八路軍所部掃蕩的計畫,決定從5月8日開始,先以一周的時間圍殲台懷地區的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第717團。8日至9日,日軍第109師團和獨立混成第3旅團各一部,由五台、豆村、大營分路出犯。
5月10日,第717團在銅錢溝附近,受到日軍猛烈攻擊,激戰至黃昏,擺脫日軍,11日拂曉通過台懷鎮,登上五台山北峰。由五台、豆村合擊第717團的日軍於中午到達台懷鎮,撲空後,撤回原據點。5月9日,由大營鎮出動的日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加納部隊800餘人,沿大寨口、神堂堡向台懷鎮前進,11日到達台懷鎮以北的土川里、盤道村,因山路積雪通行困難,即企圖沿原路經神堂堡撤回大營。第359旅決心集中主力殲滅這股日軍,以第718團和教導營、騎兵大隊預伏在口泉村、青羊口以南,以第717團由峨口進抵文溪里一帶準備參加圍殲日軍的戰鬥;以第719團箝制繁峙和砂河日軍;同時要求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部隊箝制五台、豆村方向的日軍。
5月13日,土川里、盤道村的日軍由原路向大營鎮撤退,當進到口泉村時,遭到第718團、教導營和騎兵大隊的阻擊。激戰竟日,日軍傷亡一部,原路返大營已無望。當日晚,日軍向西北改取小道返大營。這時,跳出日軍合擊圈的第717團,經3晝夜艱苦行軍,於14日抵達大營以南的車廠附近,同沿小道返大營的日軍在上下細腰澗遭遇。不久,第359旅主力趕到,與第717團協同對日軍南北夾攻。激戰至15日中午,第359旅將日軍大部消滅,僅一部逃回大營。
2、扶眉、沙家店戰役
1947年8月上旬,為策應晉冀魯豫野戰軍陳賡兵團挺進豫西,將國民黨軍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集團主力北調,西北野戰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圍攻榆林,果然迫使胡宗南集中8個旅自陝北安塞、保定(志丹)向綏德、佳縣方向急進,同時以整編第36師組成“快速兵團”,由其師長鍾松指揮,走長城外沙漠地,避開解放軍的阻擊,馳援榆林,企圖內外合力,消滅西北野戰軍於榆林城下。
鑒於榆林城設防比較堅固,野戰軍難以迅速攻克,且調動敵人北上目的已經實現,彭德懷決定撤圍榆林,“放長線,釣大魚”。以一部兵力掩護後方機關,偽裝主力,在佳縣附近東渡黃河,主力集結在榆林、米脂、佳縣三縣之間地區。這一行動迷惑了敵人。胡宗南根據地空偵察和電台測向所得情報,分析判斷西北野戰軍因攻榆林不克,“損失巨大”,“倉惶逃竄”,將要東渡黃河,此乃“千載良機”。令整編第29軍軍長劉戡指揮5個旅向佳縣疾進,令鍾松率所部由榆林南下追擊,協同劉戡,壓迫西北野戰軍主力於佳縣附近黃河地障而殲滅之。鍾松此人剛愎自用,自恃援榆有功,受到蔣介石的嘉獎,驕橫異常,自吹“共軍可以吃掉別的部隊,就是吃不掉三十六師”。他為了再立“新功”進抵榆林城的第二天,既不休整補充部隊,還把輜重留在榆林,就率2個旅經歸德堡匆忙南下,揚言要“一戰結束陝北問題”。
西北野戰軍撤圍榆林之後,彭德懷密切注視著敵情的變化。他認為整編36師離開榆林南下,已遠離主力,成了孤軍冒進,遂決心利用鍾松驕橫輕敵,態勢孤立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獎其殲滅在沙家店附近地區。8月18日3時30分,彭德懷發布“以伏擊姿態殲滅敵三十六師”的作戰命令。以一部兵力抗擊劉戡軍,阻止其與鍾松部會合;集中主力6個旅埋伏在沙家店地區,殲滅整編36師。
18日上午,西北野戰軍在常高山附近對整編36師後梯隊發動攻擊。19日,天降大雨,山洪暴發,西北野戰軍暫停攻擊。20日拂曉再次發動猛攻。彭德懷將發動總攻情況通過電話報告給毛澤東時,毛澤東大聲地說:“好,和全體指戰員講清楚,這是對整個戰局有決定意義的一戰,要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消滅敵人,不讓一個跑掉。”彭德懷在政治動員令中號召全體指戰員徹底消滅整編36師,活捉鍾松。並要求在20日黃昏前完成戰鬥任務。西北野戰軍將士,群情振奮,鬥志高昂,發揚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優良作風,對整編36師展開衝殺。
鍾松自陷入包圍之後,就不斷向胡宗南、向劉戡告急求援。胡宗南除出動大批飛機支援外,嚴令劉戡要拼力北進,解救鍾松。儘管劉戡拼力,仍被解放軍擋在距沙家店15公里以外地區。鍾松見增援無望,電台又被擊毀,同各方聯繫斷絕,便和旅長李日基等換衣化裝,乘機逃跑。
西北野戰軍經過激戰,於20日黃昏殲滅整編第36師師部和兩個旅,共6000餘人,俘另一旅長劉子奇,自身傷亡1800餘人。這一勝利,既扭轉了西北戰局,又為毛澤東、周恩來久駐佳縣運籌奪取全國勝利,創造了安全環境。8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騎馬到達西北野戰軍指揮部駐地佳縣前東原村,向指戰員們祝賀勝利。還在彭德懷陪同下,視察了殲滅整編第36師的戰場。
毛澤東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用我們湖南話來說,陝北戰爭已經過坳了。他稱讚說:側水側敵,是兵家大忌,而彭老總指揮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在短短一天時間裡,就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西北戰局至此發生了轉折,西北野戰軍轉入了戰略反攻,乘胡宗南集團主力南撤“擊其惰歸”。
3、蘭州戰役
1949年7月扶郿戰役後,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嶺及其以南地區。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為阻止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沿西(安)蘭(州)公路西進,將所部分別退守蘭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區。8月中旬,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在長江以南已分別前出贛南,逼近福州,挺進湘中,直接威脅廣東、廣西和四川。在華北,綏遠省(今屬內蒙古)和平解放亦已成定局。國民黨政府撤逃台灣、廣州、重慶等地,幻想保住西南四省,重整軍備,伺機捲土重來,急需胡、馬各部在西北地區作戰略配合,遂在廣州召開“西北聯防會議”,擬制了“蘭州決戰計畫”,企圖以馬步芳部依託蘭州的堅固城防和黃河天險,吸引和消耗人民解放軍兵力,會同寧夏地區的馬鴻逵部和陝南隴南地區的胡宗南部,挫敗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
蘭州是西北第二大城市,為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該城北臨黃河,南靠群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山環抱城垣,並有多年修築的永備工事,通向城內的環山公路與各主要陣地相連線,構成了完備的防禦體系。馬步芳鑒於蘭州決戰的勝負是其存亡的關鍵,遂以秦隴兵團第82、第129軍和2個騎兵師、3個保全團等約5萬人防守蘭州,重點據守南山各要點和城區;以第91、第120軍和馬鴻逵部第81軍共3萬餘人控制蘭州東北的景泰、靖遠和打拉池地區,保障蘭州左翼安全;以新組成的騎兵軍約2萬人控制蘭州以南的臨洮、洮沙(今太石)地區,保障蘭州右翼安全。蘭州地區作戰由秦隴兵團司令官馬繼援統一指揮。
8月4日,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向全國進軍的戰略部署和對蘭州作戰的指示,發出攻取蘭州、西寧的作戰命令,決心以一部兵力牽制胡宗南、馬鴻逵兩部,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馬步芳部主力於蘭州地區。其部署是:以第18兵團(欠第62軍)及第7軍留置寶雞、天水地區,繼續牽制胡宗南部,保障野戰軍主力左翼及後方安全;以第19兵團第64軍進至固原、海原地區,牽制馬鴻逵部,保障野戰軍主力右翼安全;以第1兵團(欠第7軍)附第62軍經隴西、臨洮、臨夏、循化,爾後北渡黃河攻取青海省省會西寧,截斷蘭州守軍退路,並隨時準備參加蘭州地區作戰;以第2、第19兵團(欠第64軍)共5個軍近15萬人沿西安至蘭州公路分南北兩路西進,直取蘭州。
8月9~12日,第一野戰軍各兵團先後從隴東地區向蘭州、西寧攻擊前進;14日,第19兵團解放定西;16日,第2兵團攻占榆中,第1兵團進占臨洮,馬步芳部騎兵軍西逃;20日,第1兵團占領康樂,直逼臨夏;第2、第19兵團進抵蘭州外圍;21日,第2、第19兵團以9個團的兵力向蘭州南山諸陣地發起進攻,激戰兩日,傷亡較大,進展甚微。彭德懷當即決定各部隊停止攻擊,總結經驗教訓,偵察敵情,調整部署,改進戰法,準備攻堅。
22日,第1兵團進占臨夏,馬步芳部騎兵軍潰散。蘭州守軍右翼和後方遭受威脅,馬步芳急調蘭州黃河北岸的騎兵第8、第14師回防西寧。第2、第19兵團經過充分準備後,於25日拂曉對蘭州守軍發起進攻。經連續攻堅,反覆爭奪,激戰至黃昏,攻占南山主要陣地。守軍傷亡慘重,防禦動搖,向蘭州城區潰退,當晚馬繼援逃往西寧。第3軍一部於26日凌晨攻占蘭州城西關,搶占黃河鐵橋,截斷守軍退路,並與城內守軍展開激烈巷戰。其他各軍也相繼攻入城區。11時,第4軍一部占領黃河北岸白塔山。12時,城區守軍被全部肅清,蘭州解放。27日,胡宗南以所部4個軍由隴南向甘肅省西和、禮縣和陝西省寶雞、虢鎮地區進攻,企圖乘隙搶占寶雞、天水,被第18兵團擊退。馬鴻逵部第81軍即撤回寧夏。馬步芳部第91、第120軍逃往河西走廊。蘭州解放後,第1兵團(欠第7軍)附第62軍繼續向西寧進軍。
8月28日~9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地區和青海省循化地區渡過黃河,相繼解放民和、化隆,直搗西寧。沿途守軍紛紛潰逃。馬步芳、馬繼援乘飛機逃往重慶。9月5日,第1兵團解放西寧。逃往湟中、海晏地區的馬步芳部殘部2000餘人投誠。9月中旬,青海省全境解放。
蘭州戰役,包括在青海省境內的作戰,第一野戰軍共殲滅國民黨軍4.2萬餘人,使西北國民黨軍主力喪失大半,打開了進軍寧夏、新疆的門戶,奠定了解放西北全境的基礎。
黃體榮康澤周至柔何祥美李必蕃馬福祥張正光王存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