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證果寺

汕頭證果寺

證果寺,原名崇福庵,始建於500多年前的明初,時屬揭陽縣鷗汀寨。 趙朴初”,背刻:“朝山得福,佛歷2542年(1998)九月吉立,春明一衲”。 全寺規模宏偉,坐西北向東南,呈長方形,總深77.2米,總寬21.7米,總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

介紹 

汕頭證果寺 國民旅遊休閒網汕頭證果寺 國民旅遊休閒網
汕頭證果寺全稱又叫“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證果寺”,現由趙朴初(1907-2000.5.21)題名,相傳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是1994年10月6日被市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剎。區宗教局於1985年5月24日批准其歸還僧人管理,1995年春起準其登記開放。自1988年起,由住持、詩僧釋圓徹(1929—2004.1.28)不顧艱難籌資約600萬元,並策劃實施而於2001年11月4日舉行重建落成暨諸佛菩薩開光盛典,由省佛協副會長釋弘廣、心印、弘澈主法,市、區有關領導人,和海內外善信教千人共慶(11月6日香港《商報》登《名剎證果寺重建開光》)。它以獨特的山門、無量(梁)殿、九龍壁玉雕、超500年歷史菩提樹、般若泉、大型泰國佛銅像和緬甸釋迦佛玉像,而吸引海內外遊客,為經濟特區添一禮佛名藍、旅遊勝地。

歷史淵源

證果,是成道之意。證果寺,原名崇福庵,始建於500多年前的明初,時屬揭陽縣鷗汀寨。
乾隆五十八年(1793)、民國十二年(1923)重修。原有山門、二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昆盧閣、功德堂、大悲樓、地藏樓、方丈樓、齋堂、香老閣、二嚴樓、兩照軒、客堂、庫房、廚房等,總建築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
在歷代天災人禍中受破壞,幾番興替。至1953年,因極左政策,僧去寺廢,被下蓬銀行、稅務所、蓬鷗中學所暫用,面目全非,僅存門面與破屋而已。1983年四月初八,下蓬鎮鷗上鄉陳金豪(1923—1990)、官埭頭村紀漢臣(1933-健在),到潮州開元寺祝聖,觸想應復建證果寺,數天后兩人聯名上書市宗教局和市佛協,引起了重視。於1990年10月2日(八月十四日)由釋定持、釋圓徹主法,舉行了大雄寶殿奠基典禮(4周年後告竣),正式開始了全面重建歷程。近16年重建中,湧現了大批護法居士,海內外捐款者數以千人計。

建築特色

如今,寺前證果路數百米直通汕漳公路,交通方便。近大路處之中間豎一石刻標誌,長方形,高1.7米,寬0.5米,雕龍環繞,正面刻:“佛教聖地。趙朴初”,背刻:“朝山得福,佛歷2542年(1998)九月吉立,春明一衲”。全寺規模宏偉,坐西北向東南,呈長方形,總深77.2米,總寬21.7米,總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除山門外,有三進加左廂。三進是: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樓(分法堂、念佛堂、藏經樓三層)。左廂為長方形三層樓是:伽藍殿、地藏殿、報恩堂、功德堂、五觀堂、客堂、方丈室、圓明樓、眾香閣、僧房、庫房等。右廂築一條長達77.2米圍牆,與蓬鷗中學為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