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況
汕頭的民間剪紙是以潮陽區銅孟、西臚、和平、貴嶼等鎮為代表。潮陽剪紙的興起與遷居此地的中原人有關。汕頭民間剪紙這一藝術形式,是由中原人南遷之後帶來的,並與潮陽的民俗相結合而存在、發展的。
2006年在上海世博會亮相的潮汕傳統藝術中,剪紙、潮劇大展風華,其中剪紙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表現形式
這一剪紙樣式多表現吉祥喜慶、福祿壽誕、五福呈祥、子嗣綿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祥瑞題材,一般在游神賽會、元宵關燈、中秋拜月、婚俗喜慶、祭祖拜神等活動中用作裝飾以渲染喜慶氣氛,另外也表現一些日常生活內容,如花鳥蟲魚、動物走獸、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種以外,也有一些裝飾性的小花樣,如供品花與禮品花等。
藝術特徵
潮陽民間剪紙的用途,主要在於美化與裝飾,同時擔負著教化、禮儀、宣揚美德、歌頌生活的傳媒作用。潮陽民間剪紙來源於生活,題材非常廣泛,其藝術特點是:造型靈活、構圖對稱為主,飽滿而不雜亂,結構嚴謹,刀法精巧細膩。“陽剪”紋線工藝細緻,“陰剪”線條粗壯有力,交替使用線條,精細相破相助,有“花中套花”的布局,疏密有致,玲瓏剔透等藝術特點。潮陽民間剪紙分布於全區各鎮(街道),尤其是銅盂、西臚、和平、貴嶼等鎮最為活躍。1997年潮陽被廣東省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剪紙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