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賢令

求賢令

《求賢令》是東漢末年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林俊傑音樂專輯]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第一段以開國中興的歷史經驗,總括寫出人才的重要,只要訪求,不難發現,而當前正特別需要訪求人才。第二段引孔子的論斷和齊桓公用管仲的史實,講自己求賢的標準——光廉潔有德而缺乏幹才是不行的。

基本信息

求賢令①

內容

自古受命②及中興之君,曷嘗③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④,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⑥、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⑦!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⑧?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⑨?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⑩,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字詞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
②受命:即受於天命,指開國。
③曷(hé)嘗:哪有。曷,何。
④閭(lǚ)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里”,里門叫“閭”。
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層的人去尋求他。上之人:指君主。
孟公綽為趙:孟公綽魯國大夫,廉士。做晉國世卿趙、魏的家臣才力有餘,但沒有能力去做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
⑦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齊桓即齊桓公。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齊桓公怎么能稱霸當世。
⑧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貧賤人穿的粗布衣服。被褐懷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懷有真才實學的人。釣於渭濱:相傳姜子牙80歲時在渭水邊釣魚被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後又為武王起兵伐紂,完成了興國大業。
⑨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盜嫂受金,指的是陳平魏無知推薦給漢高祖劉邦當謀臣,有人攻擊他,說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賄賂,但劉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
⑩仄(zè)陋:狹隘、卑賤,指身份貧賤而被埋沒的人才。

詩文翻譯

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國家的呢?當他們得到人才的時候,往往不出里巷,這難道是偶爾僥倖碰到的嗎?不!只是執政的人去認真訪求罷了!當今天下還未平定,這是特別要訪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時刻。“孟公綽做趙、魏兩家的家臣才力有餘,卻不能勝任像滕、薛那樣小國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謂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齊桓公怎能稱霸當世!現在天下難道沒有身穿粗衣而懷揣真才幹像姜子牙那樣在渭水邊釣魚的人嗎?又難道沒有像陳平那樣蒙受“盜嫂受金”污名還未遇到魏無知的人嗎?你們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薦出來,讓我們能夠任用他們。

內容

求賢令②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選自《資治通鑑卷第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