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畝601(其中:田26畝,地575畝),人均耕地4.7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342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5.04畝,其中:核桃面積44.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06畝,主要種植核桃、甘蔗經濟林果(其中:種植甘蔗346.94畝,當年新種植核桃44.1畝);荒山荒地423畝,其它面積1354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視、通路,無路燈。全村有40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0戶通電,有2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3%和7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占總數的10%和10%);該村到鎮道路為已通路;進組道路為水泥路面;組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2畝,有效灌溉率為85%.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8.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40萬元,占總收入的70%;畜牧業收入11.48萬元,占總收入的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6頭,肉牛3頭);林業收入3.35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8.50萬元,占總收入的11%;工資性收入1.20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28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3%),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內;2006年甘蔗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3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6%。該村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0戶,共有鄉村人口132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129人,勞動力113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其中漢族109人,彝族2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1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勐永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永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7。6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新農村建設理事會1個,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團員2人。
雲南自然村(二)
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即自然村。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大家齊心協力完成該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