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86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氣溫 15.8℃,年降水量 84
6 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877.5 畝,人均耕地 0 .37畝,林地137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037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7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該村國土面積1.86平方公里,有耕地總面積877.5畝(其中:田822.1畝,地55.4畝),人均耕地0.37畝;擁有林地13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7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8畝,主要種植板栗、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54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946戶通自來水,有946戶通電,有8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4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8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60戶(分別占總數的90%和90%)。
截止2008年底,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5輛,拖拉10輛,機車6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822.1畝,有效灌溉率為9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2.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1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收入以葡萄等為主。2008年,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95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799萬元,占總收入的12%;畜牧業收入1408萬元,占總收入的6.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0頭,肉牛30頭);漁業收入233萬元,占總收入的11.3%;林業收入159萬元,占總收入的7.7%;第二、三產業收入12821萬元,占總收入的7.2;工資性收入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25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0人,在省內務工2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葡萄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蔬菜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在校學生610人,距離鎮中學0.5公
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10 人,其中小學生350人,中學生260人。
人文地理
永一村委會位於縣城中心,村內有漢、回、彝等少數民族,每月三、六、九為趕集日,平時流動人口較少。村民以種植、養殖業為主。與永二村委會隔河相鄰,以花大橋為連線。花大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為木質結構,原名天虹橋,乾隆六十年(1795)因火災被毀壞,後幾經維修,一直揚名於滇中。1950年後,為適應道路交通需要,改建為鋼混大橋,命名永定橋。
螳螂川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1.投資90萬元完成了縣城暢通工程"四街一路"的改造,達到"路面平整、排水通暢、燈光亮化"的要求,切實為廣大人民民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標誌著從此拉開我鎮新農村建設的序幕。
2.投資3.2萬元完成永一村辦公樓至清太庵200米的混泥土路面改造工程;投資7.66萬元完成長240餘米、寬4米的前街尾段混泥土路面改造工程。
3.投資100多萬元的集商貿、住宿、農家樂為一體的景秀康體娛樂中心,完成了大出水工程,目前正進行室內外裝修。
4.在培育新農民方面,2006年10月13日,永一村積極配合縣社保局,組織200多名人員在村委會進行家電修理、餐飲服務、果樹栽培、養殖技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了村民的素質,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強了民眾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5.在經濟發展方面,永一村進行葡萄新品種改良,村委會以每株葡萄苗補助農戶1元,共發展美國大粒紅提優質葡萄30餘畝;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採取葡萄套種蔬菜的形式共發展無公害蔬菜,由村委會每畝補助50元,共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400畝。
6.組織8人參加縣新農辦組織的考察團到曲靖沾溢縣進行考察,村委會又組織村組幹部(正副組長)、黨員(支部書記)共30餘人到元謀飛機場、元謀中山科技園考察美國大粒紅提的產值性狀,到小哨考察葡萄避雨棚科學化、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
7.對半山區爛泥田村進村主幹道430餘米鋪設砂石路面,修建三面光排水溝430米,實施村內支幹道混泥土路面硬化。
8.整治村容村貌方面,投入5000餘元在環城南路一、二、三排巷道種植翠竹實施綠化工程。
道路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土地少人口多是我村的最大問題,村上現已沒有什麼企業,集體經濟缺乏源泉,另外缺乏象昆明周邊鄉鎮似的土地徵集政策和其它政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一、村委會可能的為村民爭取科技興農的條件,並實施。
二.爭取昆明市周邊開放政策,予留農村下"發展用地",建立昆明"周邊模式"。
三.管理髮展好已經擁有的"集市"和"酒樓"為集市場地和酒樓注入新的血液.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51戶,共鄉村人口2424人,其中男性1126人,女性1298人。其中農業人口2378人,勞動力1488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419人,彝族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46人,參合率99%;享受低保5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街道辦事處衛生院0.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77.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801萬元,有固定資產30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賬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共有黨員72人,其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2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共有團員42人。該村團總支 2000年被評為先進。
中山行政區劃百科
中山市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連廣州,毗鄰港澳。下轄1個國家級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5個街道辦事處,18個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