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瓶中桃花

水龍吟·瓶中桃花

《水龍吟·瓶中桃花》是清代詞人張惠言的一首詞。這首詞寫出作者在人生的低潮中,依舊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陷入絕望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撥。

作品原文

水龍吟⑴.瓶中桃花

疎簾不捲東風⑵,一枝⑶留取⑷春心⑸在。劉郎⑹別後,年時⑺雙鬢,青青未改。冷落天涯,淒涼情緒,與花憔悴。趁⑻紅雲⑼一片,扶⑽儂殘夢。飛不到,垂楊外。

看取⑾窗前細蕊,釀幽芳⑿、幾多清淚。六曲屛風,一痕愁影,攪來都碎。明月深深,為花來也,為人無寐。怕明朝又是,清明⒀點點,看他飛墜。

作品注釋

⑴水龍吟:關於“水龍吟”取意,說法較多,有人說是取義於李白的“笛奏龍吟水”的詩句,有人說是取義於李賀的“雌龍怨吟寒水光”詩句,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因為二李在詩中均涉及到我國古代一種樂曲,叫《龍吟水》。《龍吟水》這個樂曲據說曾有三首,所以關於它的產生,便有了幾個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龍吟水》曲子來源於漢代少數民族羌族,認為是羌笛吹出來的曲子。東漢學者馬融曾經寫詩講述道:“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伐竹吹之聲相似。”另一種說法出自於《北齊書》。據說北齊文宣帝駕下有一個大臣名叫鄭述祖,曾創作琴曲《龍吟十弄》,音調十分悠美。還有一種說法則與中唐宰相房琯有關。據說房琯隱居在終南山讀書,常常聽到附近寺廟內一個小和尚敲打法器,傳出如龍高吟的美妙聲音。三種說法孰是,已難詳考。

⑵疎簾不捲東風:倒裝句,正常順序是“東風不捲疏簾”。疏,稀,不密,這裡解為稀薄。簾,這裡有多解,一解為用布、竹、葦等做成的遮蔽門窗的用具。二解為古代酒家做店招的旗幟。此處用第一解更為妥貼。卷,翻卷,捲動。全句可解為:和緩的東風撩不動薄薄的掛在門口與視窗的帘子。

⑶一枝:此處指裝在瓶中的一枝桃花。

⑷留取:留存。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⑸春心:①謂為春景觸起的心情。《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王逸《楚辭章句》註:“言湖澤博平,春時草短,望見千里,令人愁思而傷心也。”②多指人對異性所懷有的愛慕之心。盛唐李白《江夏行》:“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此處為第一解。特指瓶中桃花尚留存的春天盎然生機和美好意境所引發的作者向春之心、慕春之意。

⑹劉郎:這是我國古代詩詞常用的典故,至少有四種版本。第一種,為最常用之版本。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奇遇二仙女,結為良緣。半年後歸鄉,鄉邑零落,子孫已歷七世。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不得返。”“溪邊有二女子,姿質妙絕,見二人持杯出,女便笑曰:‘劉、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來。’晨、肇既不識之,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舊,相見祈喜,問:‘來何晚耶?’因邀還家。”“有群女來,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賀汝婿來。’”“既出,親舊零落,邑屋全無,無復相識。問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仙,迷不得歸。”後世遂用此典形容男女間愛戀情事,或以“劉郎”、“阮郎”指代女子的心上人,也用以指仙道生活。五代歐陽炯《春光好》:“流水桃花情不已,待劉郎。”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天台岫,逢阮劉,真佳偶。”

第二種,指唐代劉禹錫,他曾在兩次被貶放還後再游長安玄都觀賞桃花,並作詩諷刺時政。後世用以為典,多與桃花及憶舊有關。劉禹錫《再游玄都觀並序》:“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改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植仙桃,滿觀為爍晨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時。旋又出牧,於今十又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茲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免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南宋劉克莊《木蘭花慢》:“況種桃道士,看花君子,回首皆非。相逢故人問訊,道劉郎,老去久無詩。”清趙翼《紅橋》:“三生杜牧曾游處,前度劉郎再到來。

第三種,指漢高祖劉邦。《史記.陸賈列傳》載漢高祖與陸賈論政:“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據馬上而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有刪)陸公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篇一奏,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書》。”南宋辛棄疾《六么令》:“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又辛氏《水龍吟》:“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第四種,指東漢光武帝劉秀,後世用為典,多是隱括劉秀史事,抒發感慨。《後漢書.光武帝紀》:“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北宋王以寧《滿庭芳》:“千古南陽,劉郎鄉國,依約楚俗秦風。”

此處用典為第一版本。張惠言以“劉郎”自擬,暗示他對妻或愛戀的心上人的眷懷。

⑺年時:猶雲當年或那時也。北宋謝逸《江神子》詞:“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南宋張鎡《瑞鶴仙》詞:“悵年時攜手同來,笑里繡簾斜倚。佳節匆匆又至,撫事驚心,忍堪重記。”

⑻趁:乘便,乘機。如乘早,乘勢。中唐韓愈《同李二十八員外野宿西界》:“自趁新年賀太平。”引申為“搭乘”,如乘車、乘船。

⑼紅云:指代桃花。

⑽扶:支持,挽扶。《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此處可解為“攜帶”。

⑾看取:亦云“看承”,猶雲看待也。南宋辛棄疾《滿江紅》:“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⑿幽芳:淡淡的芳香。

⒀清明:此處謂天氣清澈明朗,不是清明節。

作品賞析

此詞為詠物詞,詠“瓶中桃花”。 一枝桃花被從樹上折下,插入瓶中,雖然暫時還爛漫開放,但畢竟顯得形單影隻,而且它最終的命運必定是枯萎凋殤。所以詞人借“瓶中桃花”的形單影隻來比擬自已生活與心境的孤寂,“冷落天涯,淒涼情緒,與花憔悴”。且又借詠嘆“瓶中桃花”必將枯謝的結局,暗示自已如落紅一般飄泊無依、沉淪下僚的不幸命運,“怕明朝又是,清明點點,看他飛墜”。詞典型地凸現出清乾嘉時代掙扎於下層的清苦“寒士”的生活情狀與心態,也典型地凸現出清乾嘉時代的社會沒落氣運。

和緩的東風撩不動掛在門口與視窗薄薄的帘子,一枝桃花靜靜地插在花瓶中,燦爛開放,它似乎想把春天的盎然生機留住,但它一枝獨立,終究掩不住孤獨的處境與落寂的氛圍。那年我與愛戀的人分別時,我正是風華正茂的黃金年華,我的雙鬢還“青青未改”,沒有一絲的白髮。如今我流落天涯,孤苦無依,只有冷落淒涼的情緒伴我左右。我的容貌也象那瓶中桃花一樣日見憔悴。我多么想搭乘那一片桃花,飛回故鄉,讓你與我團聚的殘缺不全的美妙之夢變成現實,可惜的是,那一片飄飄蕩蕩的桃花,飛不出距離它不遠的青青垂柳之外。我孤獨難耐,只好呆呆地端詳著窗前那一枝獨立插在花瓶中的桃花,我聞到了這枝桃花釀散出來的淡雅而又綿醇的清香,我又看到了花蕊上點綴著點點晶瑩的露珠,然而,那顆顆露珠,在我眼中心頭,霎時幻化成因離情別恨而掉下的眼淚。眼前那參差不齊的屏風,那孤零零的一枝桃花所點染出來的愁悶氣氛,攪動著我的心緒,令我心碎。夜闌人靜,明月高懸,那皎潔的月亮似乎為了安慰那一枝桃花的孤獨處境而開得格外明亮,也似乎為慰藉那因為漂泊四方、精神無所依託而失眠的人而放出分外柔和的光芒。明天也許又是一個清爽晴朗的好天氣,但我最怕見到的情景是:在晴和清朗的好天氣里,花飛花謝,落紅點點,一派零落蕭條的氣息。

此詞幾乎句句都是圍繞“瓶中桃花”來展開筆墨。第一句“疎簾不捲東風,一枝留取春心在”,開門見山寫一枝桃花插在花瓶中,雖然顯得孤獨,但依舊洋溢著勃勃生氣,依舊保持著春天萬物復甦的魅力。而其中對“瓶中桃花”“一枝留取春心在”的姿容神態的描繪,不僅寫出了“瓶中桃花”的勃勃生機,也間接寫出作者在人生的低潮中,並未氣餒,依舊保持著頑強鬥志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詞給讀者一個並不灰暗的開筆。第二句,“劉郎別後,年時雙鬢,青青未改”和第三句“冷落天涯,淒涼情緒,與花憔悴”,作者寫他與愛戀的心上人離別、萍漂天涯後,生活孤苦無依,情緒淒涼冷落,他的容顏與生命就象那瓶中桃花一樣日見枯萎憔悴。這句以瓶中桃花作比喻,坦白寫來,直抒其情。第四句“趁紅雲一片,扶儂殘夢。飛不到,垂楊外。”此處所謂的“紅雲”,乃是指桃花。詞人此時產生一種通感,他感到那一片片飄落的桃花似乎就是自已,於是,他想搭乘那一片片落紅,與他愛戀的心上人團聚,遺憾的是,那片片落紅飄不出近在咫尺的垂楊之外。第五句“看取窗前細蕊,釀幽芳、幾多清淚。”這裡的“細蕊”亦是指“瓶中桃花”。這句詞人直接寫道,在他倍感孤寂之時,他只好以觀賞“瓶中桃花”來消磨時光,排遣憂悶。然而,他體會出什麼呢?他首先聞到瓶中桃花所散發的淡淡清香,繼而看到桃花上晶瑩的露珠。不過,那晶瑩的露珠在作者看來就是有情人因離情別恨而灑下的眼淚。最後三句“六曲屛風,一痕愁影,攪來都碎。明月深深,為花來也,為人無寐。怕明朝又是,清明點點,為花來也。”所謂“一痕愁影”、“為花來也”諸句,也是句句緊扣“瓶中桃花”來寫,以此點染出詞人傷感而迷惘的心境。

此詞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抓住眼前景物的特質,以物擬人,借景抒情,抒發作者萍漂異鄉的離情別恨,描述他孤獨無依的生活與心路情態。作者著力抓住“瓶中桃花”這個特殊景物,寫它的孤獨,寫它的飄零,同時,抓住“瓶中桃花”“一枝留取春心在”的精神狀態,寫出作者在人生的低潮中,依舊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沒有陷入絕望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撥。

作者介紹

張惠言(1761~1802) 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六年,卒於仁宗嘉慶七年,年四十二歲。少受易,即通大義。年十四,為童子師。嘉慶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進士,改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六年,散館,奉旨以部屬用,朱珪奏改翰林院編修。卒於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