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大學

水產大學

上海水產大學是一所具有90多年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高等學校,前身是1912年由著名民族實業家、教育家張謇,著名教育家黃炎培等發起創立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俗稱吳淞水產學校)。1952年成為國內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0年起由中央與地方共建、上海市主管。現在,上海水產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教育體系完備,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以水產、海洋、食品、漁業經濟與漁業管理等學科為主,農、理、工、經、文、管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基本信息

簡介

水產大學 上海水產大學歷史
1912-1927
江蘇省立水產學校
1927-1928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
1928-1930
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
1930-1937
江蘇省立水產學校
1937-1947
抗戰停辦
1947-1951
上海市吳淞水產專科學校
1951-1952
上海水產專科學校
1952-1972
上海水產學院
1972-1979
廈門水產學院
1979-1985
上海水產學院
1985至今
上海水產大學

學校概況


上海水產大學是一所具有90多年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高等學校,前身是1912年由著名民族實業家、教育家張謇,著名教育家黃炎培等發起創立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俗稱吳淞水產學校)。1952年成為國內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0年起由中央與地方共建、上海市主管。現在,上海水產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教育體系完備,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以水產、海洋、食品、漁業經濟與漁業管理等學科為主,農、理、工、經、文、管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現設有10個學院,5個研究中心,即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海洋學院、食品學院、經濟貿易學院、信息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愛恩學院(中澳合作);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水環境研究中心。建有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冷庫及製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水產動植物病原庫、另有農業部遠洋漁業培訓中心、中央農業幹部教育培訓中心上海水產大學分院和農業部漁政管理幹部上海培訓中心以及由中國魚類學重要奠基人、著名魚類學家、一級教授朱元鼎先生創建的魚類研究室和標本室、中日合作淡水漁業資源高度加工利用研究室、捕撈模擬、航海雷達模擬、以及“全球海上搜救和安全系統(GMDSS)摸擬、資源環境遙感、淡水漁業資源利用等特色實驗室。
學校現有水產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水產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水產養殖、捕撈學、漁業資源、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漁業經濟與管理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包括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點7個,26個本科專業,8個高職專業;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水產養殖),2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水產養殖、捕撈學),3個農業部重點學科(水產養殖、捕撈學、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1個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水產養殖)。2000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水產養殖學、生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等6個專業被列為國家管理專業。
截止2004年10月底,在編教職工857名,教學科研人員567名,其中具有高級職務183 名,教授41名,具有博士學位人員53名,在讀博士學位人員41名,具有碩士學位人員264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農業部第七屆科技委成員4名。
目前,在校本專科學生12856人,獨立二級學院學生2588人;碩士生424人,博士生46人,成教學院學歷教育學生為1100餘人,折合學生當量數為304人,另每年接受近4000人次的繼續教育培訓。
學校占地面積518518.29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157707.68平方米,體育場地總面積47865.00平方米。學校擁有單價800元以上的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778餘萬元,圖書館藏有以水產、海洋、食品為特色的紙質圖書68.54萬冊,電子書籍36萬冊,建有千兆主幹、百兆交換到桌面的校園網路,和服務於學校以及水產行業的“上海水產大學”、“中國水產網”兩個網際網路站平台,學校承辦的《水產學報》、主辦的《上海水產大學學報》被三大主要檢索機構列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水產學報》獲第一、二屆“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
學校最早在全國設立了水產品加工、罐頭製造、水產品綜合利用、工業捕魚、海洋漁業、漁業資源、漁具力學、漁業機械、漁業電子,淡水漁業與管理、海水養殖、魚類學,漁業經濟等專業。率先在全國開設的課程、編著的教材有:漁具理論與計算一般原理、漁具力學、聲光電漁法,漁業資源生物學、漁業資源評估,魚類學、魚病學、水產增養殖學、魚類生理學、藻類學,國際漁業、漁業經濟學、冷藏工藝學、助漁導航儀器等。
學校在魚類學、水產增養殖、水產動物種質資源、水產動植物病害防治、水產動植物苗種、水產動物生物技術、海洋生態、水生生物、水域環境、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漁業工程、漁業資源、漁業管理、漁業經濟、水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製冷與低溫工程、機械工程、漁業法規與政策、漁業經濟等領域取得明顯優勢。1978年以來共獲得數百項研究成果和數十項專利技術,其中100多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學校在產學研相結合、教學改革與實踐、大學生素質教育等方面獲得多項教學成果獎,其中“海洋漁業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實踐”(主持)獲1997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教學改革實踐”(主持)、“普通高等農林院校教學工作評價研究與實踐”(參與)獲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近年來,學校連續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評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學校與日本東京水產大學、三重大學、東北大學、長崎大學、高知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羅德島大學、康乃狄克大學、馬里蘭大學、奧本大學、布里奇波特學校,韓國釜慶大學、濟州大學、麗水水產大學,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南昆士蘭大學、國立海洋學院,越南國家水產部、芽莊水產大學,俄羅斯加里寧格勒科技大學、遠東漁業經濟學院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有長期學術往來和合作交流,長期參與中美海洋生物資源合作計畫,每年派遣優秀高年級本科生赴日、韓短期留學;與聯合國糧農組織、教科文組織、漁業信息中心,加拿大國際開發研究中心,瑞典國際科學基金會,亞洲水產學會,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等國際組織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2002年,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特授予我校友誼勳章,以表彰我校在培養越南留學生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
為適應中國入世後的全球化競爭,促進中國漁業經濟從數量向效益轉變,為社會輸送複合型高層次水產人才,作為中國起步最早的高等水產學府,上海水產大學提出了新時期的辦學目標,即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把上海水產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知名、特色學科優勢明顯、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學科研並重的一流特色大學。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
《上海水產大學學報》是上海水產大學主辦的以水產科學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反映各學科科研成果,促進學術與教學研究的交流與繁榮。主要刊載漁業資源、水產養殖和增殖、水產捕撈、水產品保鮮與綜合利用、漁業機械與儀器、調查報告、綜述與評述等,並酌登學術動態和重要書刊的評價等。

學院簡介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稱生命學院)
生命學院是在原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水產養殖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始建於1923年,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學院現有水產養殖學、水生生物學及水域環境學等三大學科。建有農業部水產種質資源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水產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及農業部漁業動植物病原庫、上海高校水產養殖學E-研究院以及由中國魚類學重要奠基人、著名魚類學家、一級教授朱元鼎先生創建的上海水產大學魚類研究室和標本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99名,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24名;研究生導師共30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4名。有博士學位33人,在讀博士11人。設有水產養殖博士後流動站和水產養殖、水生生物學2個博士點;水產養殖學、水生生物學、海洋生物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臨床獸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動物遺傳育種學等7個碩士點;水產養殖、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水族科學與技術、動物科學、園林學等本科專業7個,已經形成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的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水產養殖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是農業部和上海市的重點學科,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重點(優勢)學科。養殖水化學、水生生物學2003年被評為上海市級精品課程。
近年來,主持承擔科技部國家海洋863高技術項目1項,農業部948項目2項,農業部跨越計畫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4項,市教委重點項目6項,市農委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8項,國際合作4項等重大重點項目,科研總經費達5000萬元。先後有6名教師獲上海市曙光學者稱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進步獎10項,其中李思發教授成功選育了上海市第一個魚類優良品種團頭魴“浦江一號”,2002年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申報專利6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SCI論文15篇,EI收錄3篇。出版專著、教材和科普著作26本。
生命學院幾十年辦學過程中,湧現出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著名學者,他們在發展水產養殖學科和相關學科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現在一批年富力強的學術帶頭人正活躍在水產養殖學科的前沿。已成為我國最具學科特色和科研教學實力的代表性學科之一。
海洋學院
前身為吳淞水產學校漁撈科,創建於1912年。90多年來,經過幾代 海漁人的努力,從漁撈科、海洋漁業系、漁業工程系、漁業工程學院,發展到現在的海洋學院。
海洋學院現有在冊39名教師,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5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9名,碩士學位14名。現有在讀本科生694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有96名。
學院目前擁有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3個本科專業。漁業工程、漁業資源和機械工程3個學科;遠洋漁業集成系統、魚類行為學、漁具漁法學、海洋生態學、漁業資源學、漁業政策與管理學、漁業海洋環境學7個學科點。擁有漁業遙感與信息、環境生態、捕撈航海模擬訓練、DMGSS和雷達實驗、漁業工程6個綜合實驗室;漁業機械和遠洋漁業2個研究室;全國魷釣技術和鮪魚漁業技術2個技術組。自捕撈學科1986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以來,學院現有捕撈學、漁業資源學2個碩士點,捕撈學、漁業資源學2個博士點及2個博士後流動站;已經形成從本科到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的完整的學歷教育體系。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是以培養經濟、管理類套用型人才,以漁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為特色的經濟管理類學院,1984年以上海水產大學漁業經濟教研室和中央幹部管理學院上海水產大學分院為基礎組建而成。
學院學科淵源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20世紀50年代開設漁業經濟學和企業管理課程。1955年設立漁業經濟教研室,1985年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漁業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經過20餘年發展,學院已成為擁有農林經濟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物流管理和市場行銷等6個本科專業,產業經濟學、農林經濟管理和漁業經濟管理等3個碩士點,區域經濟發展同等學力碩士點和漁業經濟與管理博士點,形成完備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格局。
學院現有農林經濟管理、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物流管理和市場行銷等6個系,資源與環境經濟、海洋文化經濟與政策、國際貿易與食品流通以及法規與經濟政策等4個研究室(所)。學院還設有並承擔上海水產大學中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上海水產大學農產品品牌研究中心和上海水產大學物流研究中心等三個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
學院現有本科生250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70名。學院重視理論教學,更注重實踐套用,在2005年上海市高校ERP競賽中我院學生代表隊獲得第一名,在首屆“湘財圓網杯”模擬投資大賽中,我院學生摘得前三名,此外還湧現出上海市三好學生標兵袁洪飛、上海市高校優秀學生幹部高翔、上海市索尼獎學金獲得者趙涓文、中國高等農業院校第五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優秀運動員郭麗霞等一大批優秀學生。
學院努力構建“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團結合作,樂於奉獻”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5名,其中正教授9名,副教授13名,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16名。此外聘請國內外知名兼職教授20餘名。
經過20餘年發展,學院在資源與環境經濟、海洋文化經濟與政策、國際貿易與食品流通以及法規與經濟政策等領域取得長足發展。漁業經濟與管理學科已成為上海市重點特色學科,成為我國漁業經濟管理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並發展為中國漁業經濟理論創新中心和漁業經濟政策研究諮詢中心。學院極為重視金融、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物流和市場行銷等專業本科建設,以物流管理專業為基礎創建的國際都市型食品物流專業已成為上海市教育高地。
學院正著力由教學型學院向教學科研型學院轉變。20年來,學院圍繞經濟與管理學科建設,跟蹤中國經濟理論熱點問題和實際需求進行了有益探討,獲得豐富的研究成果。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思路,不僅重視國家重點理論課題的研究,也重視與產業界、政府的合作。主要科研項目來源有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聯合國糧農組織委託項目、農業部漁業局委託項目、上海等省市政府部門委託項目、美國阿拉斯加企業委託項目、美國明尼蘇達州政府委託項目等。
學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拓展發展空間,與美國、日本、挪威、韓國等國家的大學、科研院所和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保持廣泛交流與合作。同時,竭力探索與國外聯合辦學的新路子,為社會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多層次經濟管理人才。
經管學院正逢青春年華,擁有無窮活力和發展潛力。學院本著“經世濟民、自強不息”的院訓精神,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結合社會需求改革與發展,努力成為我國海洋產業經濟與管理高級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養基地、海洋經濟與政策理論創新中心,立足上海,服務全國,為我國經濟與管理人才的培養,為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食品學院
前身為吳淞水產學校水產製造科,創建於1912年,1986年更名為食品科學技術系,1993年成立食品學院。90餘年來,學院得到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奮力拚搏下,在師資力量、辦學水平、學科建設、教書育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學院還擁有一大批世界先進的儀器設備,綜合實力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已躍居一流水平。
目前全院有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博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套用化學、製冷及低溫工程的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食品工程碩士點;五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生物製藥、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兩個高職專業(食品工藝、製冷與空調)。學院擁有在校大學本科生(含高職)190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208名。
全院現有四個學科、三個重點實驗室、三個中心和一個研究所,分別為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製冷及低溫工程學科、化學學科;化學中心實驗室、食品工程實驗室、製冷中心實驗室;中日合作水產品加工利用研究中心、農業部冷庫及製冷設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食品學院富煌巢湖三珍食品研究開發中心和海洋生物製藥研究所。
師資力量
食品學院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已建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整體業務素質較高、善於協作攻關的師資隊伍。全院現有98名教職員工,其中16名教授、22名副教授、36名博士。學院還聘請了數十名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和教授擔任本學科名譽、客座或兼職教授,邀請他們定期來校講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與申報課題等。
學科建設
近年來,學院承擔了國家、省部和市級以上的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獲獎成果有4項,專利3項。全院教師在教學、科研基礎上已發表論文近300篇,撰寫教材及專著10餘部。2005年,食品學院新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被批准為上海市特色重點學科;國際都市型食品物流(工程)獲得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設項目,並組建了食品物流工程高地班,食品冷藏鏈教學實驗研究中心、食品基礎實驗室獲財政部資助和食品安全戰略研究中心獲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項目資助,為打造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優勢與特色奠定了基礎。

重點研究發展領域

1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食品加工及保藏工藝研究
生物資源利用與開發
海洋生物製藥研究
魚糜加工技術(中日國際合作)
2食品加工新技術開發套用
食品生物技術及微生態製劑研究
食品營養評價研究
食品工程學研究
新技術套用及新產品開發
3製冷與空調工程技術研究
食品冷藏鏈技術研究
製冷工程技術研究
空調工程技術研究
冷庫及製冷設備質量檢測
4食品安全戰略研究
食品安全檢測與風險評估
食品品質控制研究
食品標準與法規研究
國際食品信息中心(上海)
工程學院
1912年我校成立時所設漁機科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傳統特色學院,2006年由原海洋學院機械工程學科基礎上發展成立。學院目前設有機械工程學,工業工程學和電氣工程學,輪機工程學;學院現有機械設計與理論碩士點和機械工程工程碩士點;擁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工程2個本科專業和輪機工程技術1個專科專業;擁有本科、碩士完整的教育體系。
學院現有在職教工39名,教授4名,副教授6名。在讀本科生近900名,碩士研究生5名。
多年來,工程學院為我國漁業、工業生產和教育、科研及管理部門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優秀的高級專業人才,許多校友已成為所在部門的領導和科研骨幹。在廣大教職工的努力下,學院在教學、科研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學院正以學科建設為契機,以“勤樸忠實”校訓為指導,加倍努力爭取在新世紀創造新的輝煌。
信息學院
前身是成立於1996年的計算機學院,後經學科重組,資源集成,專業拓展而組建了信息學院學院。院長由上海(國際)資料庫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計算機學會理事長,教育部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國際資料庫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施伯樂教授出任。學院現有3個系、3個教學部、2個實驗室,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系、套用數學系;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部、物理公共基礎教學部、數學公共基礎教學部;計算機中心實驗室、物理實驗室。3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與計算科學”;1個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在讀碩士研究生15人;1個計算機套用技術高職專業。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培養出一支思想素質好、教學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學院現具有專任教師53名,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教師18名,多位教師具有海外進修經歷。學院聘請了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會長、著名計算機教育家清華大學譚浩強教授等多位知名學者和IT產業界的精英作為兼職教授,師資力量雄厚。
外國語學院
設一部二系三室,即大學英語教學部,英語系和日語系,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和語音室。現有教職工69人,其中教師60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有15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33人。目前有英語、日語2個本科專業,商貿英語1個高職專業,共有學生956人。
學院的英語系自1989年開始招生,迄今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3屆畢業生;日語教學有近四十多年歷史,日語系自1991年開始招生,迄今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1屆畢業生。
學院的定位是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德育為首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有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全面提高大學生外語水平和套用能力,致力於英語語言和日語語言學科的高水平建設,努力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成人教育學院
1994年建立,到現在已走過10個年頭。10年來,在上級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上海水產大學1960年開始舉辦夜大學,由於受“文革”影響,一度停辦,1985年年恢復招生,並成立職業教育辦公室, 1993年開始招收函授學生,1994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 1995年開設脫產專業,96年開始招收脫產學生。學院實行一級管理,設有院辦公室、教務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培訓辦公室、招生辦公室,在職職工15人。1997年學院與農業部幹部培訓中心上海水產大學分院,進行合署辦公。
上海水產大學成人教育現在已發展成為具有多種辦學形式、多種培養層次、多種專業設定、多種培養對象的辦學體系,與普通教育的發展形式形成了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辦學格局。成人學歷教育設有專科專業 30個、本科專業15個、專升本專業10個,涉及經濟、管理、工程、電子信息、計算機、旅遊、食品、語言、環境等領域。非學歷教育主要開設水產系統高級研修班、司法培訓班,以及與有關單位合作開辦就業技能證書班、專業證書班等各類培訓班,學院組織專家編寫有《繼續教育項目指南》,指導和規範學校繼續教育的發展。
學院為學生提供優良的教學環境,有一批高素質、穩定的師資隊伍,成教學生與普高學生同等享受學校教學資源;學院配備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敬業的專職班主任,專職宿舍管理員;學院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並提供各類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學院對脫產學生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學生宿舍初步實行了公寓化集中管理。
為適應學習型社會建設和終身學習的需要,上海水產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將進一步拓寬辦學思路,面向社會興辦高層次、多樣化的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成人教育學院必將迎來輝煌而燦爛的明天。
中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中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中國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作出貢獻。但是,中國漁業面對資源、環境、食品安全、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挑戰,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 進行探索和創新,提高理性的認識,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預見性,實現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為此國家農業部漁業局、上海水產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了中國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作為我國漁業重要的科研、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信息交流的視窗,其基本任務是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環境,吸引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展開高水平的理論與套用研究,促進學科交叉基地和新學科的形成與發展,培養、造就漁業發展戰略研究的高層次人才。
研究中心將以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機制,對國內外同行全面開放,為漁業科技、教學人員提供開放式的學術研究交流平台。
研究中心由所設的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下設學術委員會和辦公室。
愛恩學院
2002年經上海市教委批准,由上海水產大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塔斯馬尼亞大學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創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實體,納入國家招生計畫,採用“4+0”培養模式。目前已招收四屆學生,人數達到1500人。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環境信息系統方向)和市場行銷(國際商務方向)兩個本科專業。
農業研究院
為了適應我國農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切實貫徹上海市“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推動上海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加快構建上海都市型農業現代化進程,由上海水產大學與上海農業科學院組合建立上海水產大學農業研究院(以下簡稱“農業研究院”)。
農業研究院以培養研究生為主,推動雙方科研、教學全方位合作,形成高校教師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之間有序、合理的流動機制。
農業研究院同時懸掛上海市學位委員會統一製作的“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協作單位”的稱號。
農業研究院下設四個中心:農業生物技術中心、農業遺傳育種中心、農業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心、套用微生物技術中心。中心由雙方教師和研究人員組成,作為研究生培養基地和科研合作平台。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創建於1999年,至今已有在校生570名,5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堅持“高質量、有特色”的高職教育發展目標;堅持“以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為基礎,以完善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為支撐,以成熟的套用技術和高新技術為載體,以綜合實習實訓為過程”的培養模式;堅持“以培養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過硬的技術水平、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創新精神和人文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辦學理念先進,教學設施完善,為學生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為每位同學提供多個就業崗位,平均就業推薦率達350%,連續幾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2%以上。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是負責中外文化交流、培養外國留學生的專門學院。
學院依託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辦學特色鮮明的優勢,以水產、海洋、食品、漁業經濟與漁業管理等學科為主,具有從專科到本科、碩士、博士以至博士後的完整教育體系,採取進入專業學院學習、單獨編班授課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滿足不同層次的留學生接受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和漢語培訓進修等學習要求。
學院以學校長期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學術往來和合作交流為基礎,以學校在培養越南留學生方面所做的突出貢獻而榮獲2002年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先生特授予的友誼勳章為底蘊,遵循“深化改革,加強管理,保證質量,積極穩妥發展”的方針,積極拓展留學生教育,努力為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為世界各國培養優秀人才並加深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合作和交流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