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水產專科學校

1946年8月組成復校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選侯朝海、馮立民等11人為常務委員,公推侯朝海為主任委員、馮立民為副主任委員,發起募捐籌款,覓址謀劃復校,李東薌等鼎力幫助。1947年6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定名為吳淞水產專科學校,由侯朝海任校長,該校校址設在上海復興島。

抗日戰爭勝利後,淞滬地方人士、國內水產專家及吳淞水產同學會呼籲恢復母校。1946年8月組成復校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推選侯朝海馮立民等11人為常務委員,公推侯朝海為主任委員、馮立民為副主任委員,發起募捐籌款,覓址謀劃復校,李東薌等鼎力幫助。1947年6月,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定名為吳淞水產專科學校,由侯朝海任校長,該校校址設在上海復興島。原定計畫於1947年春招生,因校舍未落實,未能如期招生。後來從復興島漁管處借到了兩間平房和兩幢活動房子,臨時作為辦公、教室、餐廳和宿舍使用,停辦了十餘年的吳淞水產學校終於有了最簡陋的辦學條件。
一向被世人所不熟悉的水產學校,在1948年春,居然會在上海各報紙上登載了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利校的招生廣告,學制為五年制,招收國中畢業生.當時只招收漁撈科二年級及一年級新生各一班,共75名。由於當時國民黨政府只撥給經常費,沒有設備費基
礎費。因此,學校條件十分簡陋,漁管處借給的兩平房,其中一間用作學校辦公室,另一間作為一、二級的教室和餐廳,兩個班級上、下午輪流上課,輪流用膳,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二座半圓形屋頂的活動房子作為宿舍,50人住一大間活動房子,當時同學們在這未聽到過也從來未見到過的不象學校的學校里讀書,大家異口同聲的感到後悔和失望。但在老一輩水產專家熱心教育和幫助下,大家的情緒很快穩定了下來。
1948年秋,學校增設製造科,又招漁撈科30人,製造科25人,至此該校達到4個班級,119名學生。全校教職員工38人,其中教師23人,這樣就需要增加教室和宿舍。由於缺少經費,李東薌先生和侯朝海校長發動校友捐款建房,當時適逢李東薌先生六十壽辰,畢業同學會就用祝壽名義籌集壽禮,李先生慷慨的將全部壽禮獻給了學校,作為建設校舍使用。楊月安先生也以帶領漁管處漁訓班學員實習之名,提請漁管處總船長室調撥美式漁輪一艘,抱病率領八名學員連續出海二個捕撈生產航次,所得的全部漁撈獎金也捐獻給學校建校舍。就這樣在活動房屋附近蓋起了幾間簡陋的木板房,第二學期每個班級總算有了固定的教室,同學們可以在教室內上課和自學了。
雖然學校一貧如洗,教學設備一無所有,但對知識的渴望仍然激勵著師生們。熱心的航海教師為了用實物講課,從自己家裡帶一架六分儀來校,結果走到復興島橋橋口被站崗的國民黨哨兵檢查,以為是什麼武器,不準帶進島內,只好被迫送回家去。為了開展體育活動,同學們自己整修空地,開闢出一個籃球場,黃浦江也成了大家的游泳池。
此外,侯朝海校長還四處奔波聘請著名教授專家來校授課,物理、化學、機械學、船舶內燃機和造船學等課程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陳宗惠、侯毓汾、陳有豐、許玉贊、錢儉約等教授;原上海市氣象台台長陳純樞教授應邀講授氣象學,中央水產實驗所技正壽振黃教授則講授水產生物學,華勝網廠廠長劉景漢教授講漁具學,上海港務局著名引水員泰錚如教授講授航海學,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船長擔任了航海、船藝、漁撈技術等課程的教學。
歷經95年的傳承演變,往昔艱難辦學的吳淞水產學校已發展成為學科優勢明顯、儀器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眾多的上海海洋大學,漫長、卓越的創業歷程,也鍛造出“勤樸忠實”的優良校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