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吸播種機

氣吸播種機是一種靠負壓吸取種子而實現精量播種的播種機。它與機械式播種機相比,其技術性能具有較強的優勢。

基本信息

簡介

1.精播可實現單粒播種,精播可減少種子用量,降低種子成本。

2.提高播種精密度,經田間實際檢測,播種株距合格率可達到87%—94%。

3.漏播率、重播率明顯降低 ,一般重播率8%—12%,漏播率6%—9%。

4.可實現高速播種。但氣吸式播種機工作時,配套的拖拉機不但要帶動整個播種機行走,還要帶動風機做高速旋轉,會額外消耗一定的燃油。

保養方法

(1)播種機在工作前應及時向各注油點注油,保證運轉零件充分潤滑。丟失或損壞的零件要及時補充、更換和修復。注意不可向齒輪、鏈條上塗油,以免粘滿泥土,增加磨損。

(2)各排種輪工作長度相等,排量一致。播量調整機構靈活,不得有滑動和空移現象。

(3)圓盤開溝器圓盤轉動靈活,不得晃動,不與開溝器體相摩擦。

(4)每班工作前後和工作中,應將各部位的泥土清理乾淨,特別注意清除傳動系統上的泥土、油污。

(5)每班結束後應將化肥箱內的肥料清掃乾淨,以免化肥腐蝕肥料箱和排肥部位。檢查排種軸及排肥軸是否轉動靈活。

(6)每班作業後,應把播種機停放在乾燥有遮蓋的棚內。露天停放時,要將種肥箱蓋嚴。停放時落下開溝器,放下支座將機體支穩,使播種機的機架上減少不必要的負荷。

輔助裝置

為保證行距一致,需在播種機上安裝划行器。有的播種機還裝有排種監測裝置,自動監視播種進程和遇有故障發出信號,以便及時排除。早期當一個農民播種時,他從田的這頭走到那頭,邊走邊往地上拋撤一把把的種子。但這個稱為"撒播"的方法是非常靠不住的。某些地方會落下許多種子,而其他地方落下的種子則很少。

當然,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一排排地均勻撒種。但如何才能夠做到這一點呢?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在大約公元前3500年發明了第一台播種機,或者稱撒種子機器。它是帶有一個窄管的小箱,可以沿著犁開出的直溝撤播種子。

第一台真正高效率的播種機直到1701年,才由英國農民發明家傑斯洛·圖爾製造出來。圖爾發覺早期的播種機有問題,它們不能均勻地撒播種子。種子本該呈直線撒播,但在種子播種線上卻常常有缺漏。因此,圖爾發明了一個彈簧機械裝置,它均勻、連續地把種子撒播出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