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變蜂起

注音

mín biàn fēng qǐ

注釋

蜂起:如群蜂飛舞一般。舊指人民反抗斗爭蜂擁而起。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傑蜂起。”

成語故事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徵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回響。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項梁和項羽殺死會稽郡太守於吳(今江蘇省蘇州),號召楚國遺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餘人。項梁、項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勢如破竹,連敗秦軍,起義軍一路上吸收多支起義軍,起義軍人數迅速擴大到六、七萬人。秦二世派章邯率軍前來來鎮壓,在定陶(今山東省定陶縣),項梁戰死。章邯敗項梁後,率軍渡河北擊趙,趙地鉅鹿被秦軍所困,項羽率軍北上救趙並與秦軍展開激戰。最後項羽大敗秦軍,全殲秦軍主力。
劉邦時任泗水亭長,當時給縣裡押送刑徒前往驪山營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劉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給放了,並與之一起逃到芒、碭一帶的山區里。陳勝吳廣起兵後,劉邦亦起兵並攻下沛縣,殺死縣令,劉邦被推舉為沛公。劉邦所領導的起義軍迅速發展到幾千人,並聽從於項梁的指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