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歷程
1932年7月,上海市通志館成立後,首任館長柳亞子先生主持編纂《上海市通志》,時間跨度為上海起源到1933年。這是民國時期上海市內容最豐富、史料價值頗高的市級志書。其內容包括地理、氣象、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給後人留下了研究上海歷史發展、演變的寶貴資料。
至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上海市通志館編纂的《上海市通志》稿已逾1000萬字。由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市通志館停辦,人員解散,《上海市通志》的編纂出版因此夭折。1937年11月,日軍占領上海時,柳亞子將通志稿連同通志館其他重要資料一起轉移至家中。
1940年12月,柳亞子出走香港前,托人將把相關資料轉入震旦大學圖書館隱藏。
1945年抗戰勝利後,這些資料被取出,交至上海市文獻委員會。
解放後,《上海市通志》稿等被移交上海市文化局,送入上海文管會、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保存。
2012年7月,時值上海市通志館成立80周年,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協商,決定將藏於該館的《上海市通志》整理出版。據介紹,冠以“民國”二字,說明為民國時期著作;後加“稿”字,說明此為當年劫後余稿。
原稿前三編在民國時期已經完成排版審校,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據此整理彙編為《民國上海市通志稿(第一冊)》,並於2013年率先出版。民國時期尚未來得及整理出版的稿件內容,最終彙編入此次出版的《民國上海市通志稿》第二、三、四冊,總計約730萬字。
圖書目錄
前言
編輯凡例
第一編上海歷史(上)沿革
第二編上海歷史(中)第一特區——公共租界
第三編上海歷史(下)第二特區——法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