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簡介
民兵洲際飛彈美國研製的一種洲際彈道飛彈,它有多種型號,有全新的固體燃料飛彈系列“民兵Ⅰ”A型和B型;其後又推出了“民兵Ⅱ”型,它是第二代飛彈向第三代的過渡型洲際彈道飛彈;民兵Ⅲ飛彈是第三代洲際彈道飛彈,裝備有分導式再入飛行器,它是美國戰略飛彈系統中的第三代飛彈。
型號
“民兵Ⅰ”A型和B型
M-30“民兵1”式飛彈
美國第二代戰略飛彈,空軍三級固體燃料單彈頭洲際彈道飛彈,波音飛機公司研製。1958年底研製工作開始,1962年“民兵1A”服役;至1965年6月,“民兵1A/1B”兩型飛彈共800枚裝備美國空軍。總研製和裝備費用60億美元,飛彈單價132萬美元。編成3個戰略飛彈聯隊,各轄3個飛彈中隊,每中隊5個小隊,每小隊飛彈10枚,,每枚置於1座發射井中。1969年(1A)-1974年(1B)退役,由“民兵2/3”式飛彈取代,現用作運載火箭。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1B)
全長17公尺直徑1.67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0140公里起飛重量31.7噸
彈頭型號MK11式彈頭重量450公斤
核彈當量100萬噸命中精度1600公尺
反應時間1分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
LGM-30F“民兵2”式飛彈
現狀:已退役(1995年)
規格:長17.53米;寬1.84米。
射程:6750海里(12500公里)
發射重量:33112公斤
投擲重量:726公斤
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態與液態燃料;溫射
導引方式:NS-17慣性平衡導引控制系統
彈頭:W-56型彈頭一枚;11C型重返大氣層載具;當量120萬噸
圓周公算偏差值:0.16海里(370米)
發展
民兵一型洲彈道飛彈是首先問世的固態燃料陸基洲陸彈道飛彈,之前的飛彈都是使用液態燃料。它是在1956年時以中程彈道飛彈為基礎開始發展的,1957年時它的射程增為洲際因而進入洲際彈飛彈之列。飛彈的主要部分如推進、引導、發射與部署均獲得相當的改進。第一枚飛彈在1961年2月1日升空,1962年開始部署入掩體,1965年6月已有800座掩體完成戰備。
進一步的發展造就了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1964年9月完成第一次升空。它在長度與噸位上都比民兵一型加大,改良過的第二節推進火箭更廷展了其射程。新的導引系統也被安裝上,連同可儲多個目標資料的房記意體,大大地增進飛彈的準確度。艾科(AVCO)公司的11B型或C型重返大氣層載具可攜帶1枚當量120萬噸的核彈頭與崔克公司出品的1型或1A型輔助穿透裝置。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在1996年完成戰備後整個取代了民兵一型。
部署:有450枚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完成部署。其中有8枚屬於緊急火箭通迅系統,部署於懷特曼空軍基地。其它的部署有:馬爾史東空軍基地的150枚;愛爾斯渥空軍基地的150枚;及懷特曼基地里的142枚與用作緊急火箭通迅系統的8枚。
使用:自從1987年起泰坦二型飛彈開始淘汰後,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成為美國唯一具有單一巨型當量彈頭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它可以用來對付軟性的大區域目標(如軍事或工業中心就需要大當量,但不是非常準確的彈頭)或孤立的目標。
飛彈中的電腦可以存放8個目標資料,並指定一個主要打擊目標。重新輸入需耗時36個小時,這實在沒什麼軍事價值。然而管制資迅緩衛系統可以將重輸入的時間降到25分鐘,已安裝入民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系統,卻尚末計畫裝進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
緊急火箭通迅系統是戰略通迅系統的最後通道,特別是對戰略核子彈道飛彈潛艇的通迅。民兵二型飛彈中裝載彈頭的空間將被無線電裝備所取代,整個系統實際上提供了短暫的低軌通迅衛星的功能,擔任電迅中繼台或傳送預錄的發射指令。這類火箭並非用來攻擊敵方,而是在當太空中的衛星遭敵方摧毀時迅速取代其功能。
很明顯的,在前蘇聯可能的第一擊下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是非常脆弱的。前蘇聯的SS-11三型洲際彈道飛彈中的三具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打擊區域可涵蓋整個民兵二型飛彈陣地。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長17.53公尺直徑170.7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4816公里起飛重量33噸
彈頭型號W-56/MK-11式彈頭重量725.7公斤
核彈當量120萬噸命中精度370公尺
反應時間1分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
LGM-30G“民兵3”式飛彈
現狀:服役中
規格:長18.2米;寬1.84米。
射程:6750海里(12500公里)
發射重量:34500公斤
投擲重量:1088公斤
發射方式:三節推進;固態與液態燃料;溫射。
導引系統:改良NS-20慣性平衡導引控制系統
彈頭:236枚配備通用電氣12型重返大氣層載具、3枚當量17萬噸W-62核彈頭、金屬片及誘餌;300枚配備通用電氣12A型重返大氣層載具、3枚當量335000噸W-78型核彈道及誘餌。
圓周公算偏差值:(12型重返大氣層載具)0.12海里(220米);(12A型重返大氣層載具)0.09海里(166米)
發展:民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引進一種新的第三節推進火箭,而且也是第一種配置獨立多重重返大氣層載具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它的第三節推進火箭比起民兵二型洲際彈道飛彈的要來得寬,而且有具液態燃料的噴燃口。它的後期推進系統有一具136公斤推力的引擎以作前後的移動,另有6具10公斤推力的引擎作左右的調整,還有4具8公斤推力的引擎在表面噴射以維持旋轉。
早期的民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攜行12A型重返大氣層載具與三顆當量350000噸的核彈頭有著相當先進的圓周公算偏差值。繼續改良民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準確度的計畫開始於1982年並在1987年完成。它除確認了飛彈電腦中軟硬體所造成在準確度上的誤差外,按照要求完成在準確度是25%的改進。其它的改良稱為“一釘之距“計畫,改良了民兵二型及三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與控制裝置。
部署:550枚民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完成部署。1987年12月,50枚和平使者洲際彈道飛彈部署於華倫空軍基地,原本是民兵三型飛彈的掩體中,民兵三型飛彈存量減少14枚。現今部署如下:馬爾史東空軍基地50枚;米諾特空軍基地150枚;華倫空軍基地186枚;格蘭德福克斯空軍基地150枚。
使用:有300枚配備當量335000噸的W-78型核彈頭與12A型重返大氣層載具擁有足夠的準確度及彈頭當量以對付大多數的強化工事目標。其它的236枚配備12型重返大氣層載具的飛彈會用來攻擊軟性目標資料儲能力,其中並有一個為主要打擊目標。1975年會計年度開始安裝的管制資迅緩衛系統使得每枚飛彈可在25人分鐘內重新設定。另外,發射後亦可在波音E-4B空中指揮站上完成目標的重新設定。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全長18.263公尺直徑167.64公尺(最大)
最大射程14816公里起飛重量35.3噸
彈頭型號W62/MK12式2或3個彈頭重量333公斤
核彈當量2-3-17萬噸命中精度220-304公尺
反應時間32秒發射方式地下井發射
簡介
“民兵”飛彈有三種型號,1960年開始研製,1965年裝備部隊。彈長17.55米,彈徑1.67米,起飛重量33.1噸,戰鬥部威力為100至200噸TNT當量,射程11260公里,命中精度560米。“民兵3”型飛彈於1966年開始研製,1970年裝備部隊。“民兵3”型飛彈前三級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末助推級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該型飛彈彈長18.26米,彈徑1.67米,起飛重量35.4噸,攜帶裝3個彈頭的分導式多彈頭,每個彈頭威力為17.5萬噸TNT當量,射程9800至13000公里,命中精度185至4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