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木質大藤本,莖略扁壓。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密被黃褐色糙硬毛,毛長達2-3毫米。卷鬚不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
葉為掌狀5小葉,中央小葉倒卵橢圓形,外側小葉橢圓形,長7-20厘米,寬4-10厘米,頂端驟尾尖,基部闊楔形,外側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每側有6-15個牙齒,齒粗、細或有時不明顯,上面綠色,脈上伏生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淺綠褐色,被黃色糙硬毛;側脈6-8對,網脈明顯;葉柄長10-16厘米,小葉柄長0.8-3厘米,密被黃褐色糙硬毛。
花序腋生,長4-6厘米,比葉柄短2倍以上,二級分枝通常4,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4-5厘米,被黃色糙硬毛;花梗長2-4毫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花蕾卵圓形,頂端鈍;萼碟形,有4個短三角狀小齒,外面被柔毛狀絨毛;花瓣4,卵圓形,頂端頭盔狀,被絨毛狀柔毛;雄蕊4,花絲基部擴大,花葯黃色,心狀卵圓形,長寬近相等,在雌花內雄蕊短而敗育;花盤在雌花中不明顯;子房圓錐形,頂端被糙毛,花柱明顯,基部略粗,柱頭4裂。
果實球形,橘黃色,直徑2-3厘米,有種子(1)2-3顆;種子長橢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背腹凹,種臍在種子背面基部向上呈帶形,漸狹到種子頂端,兩側有橫肋,肋鈍,腹面中棱脊不明顯,兩側窪穴呈溝狀,從中部或近中部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中棱脊與窪穴之間有鈍的橫肋。
花期6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山谷、山坡林中、林緣或灌叢中,海拔250-1 900米。
分布範圍
產雲南。
越南、寮國、泰國和印度卡西山區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別名】紅五加、五爪龍、大血藤、扁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trastigma obovatum(Laws.)Gagnep.[Vitis obovata Laws.]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收,除去泥土,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風濕痹痛;勞傷;咳嗽;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
崖爬藤屬(Tetrastigma)為植物界之一植物屬。該植物於植物分類表上,歸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鼠李目( Rhamnales) 葡萄科 (Vitace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