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徵
2~80歲均可發病,可分為2型。
1.原髮型(良性型) 多見於40歲以下患者。皮損特點是1~2個或多發性非炎症性鱗屑斑和炎性紅斑,略高出皮面,其上有群集的毛囊性丘疹。少數病例出現扁平或圓頂狀斑塊或結節,質軟;有時可在受累毛囊中擠出黏液性物質。炎症反應常導致毛髮脫落。偶可引起色素減退。面頸和頭皮部都最常見,亦可累及軀幹和四肢。局限性皮損見於頭面部,一般1年內消退。泛發性皮損所需時間稍長。一般不會產生永久性脫髮;極少數患者可伴發Hodgkin病。
2.繼髮型(惡性型) 多見於40歲以上的患者。除上述皮損外,常伴有皮膚T細胞淋巴瘤的表現。患者常死於淋巴瘤或其他合併症。
用藥治療
無特效療法,良性型可自發消退,預後良好。惡性型應給予相應治療。可使用淺部X線治療和皮質激素療法。
飲食保健
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針對具體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預防護理
早發現,早治療。
病理病因
病因還不清楚。絕大多數病例,特別是40歲以下者,病因不明,也不產生嚴重後果。40歲以上者多與皮膚T細胞淋巴瘤有關。
疾病診斷
對於40歲以上的患者,應注意伴發淋巴瘤的診斷。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主要為外毛根鞘和皮脂腺的黏蛋白沉積。外毛根鞘的角質形成細胞被黏蛋白隔開呈星形。黏蛋白主要為透明質酸,可用膠體鐵染色顯示。真皮上部血管和毛囊周圍有淋巴細胞、嗜酸性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還可見到一定程度的淋巴細胞親毛囊性。惡性型還可見到明顯的淋巴細胞親表皮性及微膿腫(Pautrier微膿腫)。
併發症
伴發淋巴瘤。
預後
局限性皮損見於頭面部,一般1年內消退。泛發性皮損所需時間稍長。一般不會產生永久性脫髮;極少數患者可伴發Hodgkin病。繼髮型(惡性型) 40歲以上的患者。患者常死於淋巴瘤或其他合併症。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很清楚。黏蛋白沉積和隨後的毛囊變性引起斑片狀禿髮是起病的機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