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盧遮那佛咒

密宗把毗盧遮那佛稱為“大日如來”,作為最高崇奉對象。 不空成就佛,北方如來。 有了五方佛,便有了五佛冠。

此咒乃大日釋迦為諸眾生消滅定業而說,行者雖有諸佛不懺之重罪,如能誠心發露懺悔,如法念誦,亦能消滅,命終隨願往生密嚴淨土,或極樂世界。
又名《毗盧遮那佛咒》,原名為《釋迦牟尼滅惡趣王根本咒》,亦名《滅一切惡趣王如來陀羅尼》,大正藏No. 1956《密咒圓因往生集》中如是云:
漢字注音:
嗡 南謨巴噶瓦德,桑[爾瓦],多爾嘎得,牟尼素怛尼,閏(恩)雜雅,怛阿(陀)嘎打雅,阿爾哈得,桑雅桑布達雅,怛雅他,嗡,殊達呢,殊達呢,薩(爾)瓦,(阿)巴(阿)瓦,波殊達呢,素底,叭素底,薩爾瓦,嘎爾麻,阿瓦忍(恩)納,叭殊達尼,耶,娑訶。
毗盧遮那佛咒
嗡、南謨拔噶瓦德、薩爾瓦、都爾嘎德、巴咧勺達呢、囉渣雅、答他噶打雅、阿爾哈德、三木鴉三布達雅、爹雅他、嗡、勺達呢、勺達呢、薩爾瓦、巴邦、比勺達呢、許爹、比許爹、薩爾瓦、嘎爾嘛、阿瓦惹納、比勺達呢、耶梭哈
毗盧遮那佛心咒
“釋迦牟尼佛滅一切惡趣王咒”
嗡 南謨巴噶瓦得,薩[爾瓦],都爾嘎得,巴哩修達呢,囉渣雅,答他噶打雅,阿[爾哈]得,三[木鴉]三布達雅,得雅他,嗡,修達呢,修達呢,薩[爾瓦],巴邦,尾修達呢,許得,尾許得,薩[爾瓦],嘎[爾瑪],阿瓦惹納,尾修達那耶,梭哈。
注: 嗡---漢語拼音--ong 得---dei [爾瓦]------rwa 哩----ri 呢--nei 囉--ra [爾哈]--rha [木鴉]--mya 修--xou 許---xu [爾瑪]--rma
毗盧遮那佛簡介
毗盧遮那佛,有時又作毗盧折那、毗盧舍那等,意為“光明遍照”、“大日”等,所以也叫大日如來。在密教里,根據此佛的無量功德和法力,它還被稱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盧遮那佛是中國佛教寺院中常見的一尊佛像。對它的身份、地位有不同的解釋。天台宗將毗盧遮那作為法身,與盧舍那(報身佛)、釋迦(應身佛)合為三身。法相宗亦有三身說,只是名稱不同,他們把毗盧遮那佛作為自性身,以盧舍那佛為受用身,以釋迦佛為化身。華嚴宗則根據《華嚴經》認為毗盧遮那佛就是盧舍那佛,兩者只是譯名不同罷了。他們還認為此佛即《華嚴經》中所說的釋迦佛的報身淨土蓮華藏世界的教主。
密宗把毗盧遮那佛稱為“大日如來”,作為最高崇奉對象。他們還認為此佛即佛教所說的理性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尊,配以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構成五方佛的組像,稱之為金剛界的五智如來。有的寺廟五方佛不是供奉在大雄寶殿,而供奉在毗盧殿或千佛殿里。比如北京古剎法源寺的毗盧殿中,供奉著一座巨大佛像,通體銅製,高齊屋頂,共有三層:下層為千葉蓮瓣巨座,每一蓮瓣上鏤刻一佛像。此為“千佛繞毗盧”,表示諸化身佛都圍繞於佛的法身。中層為四方佛,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最上層即法身佛毗盧遮那佛。整座銅像安置在石制須彌座上,四面鏤有力士龍雲之像。
毗盧遮那佛本體的形象按其身份不同而有區別。當他作為華藏世界教主即盧舍那佛時,按《梵網經》所說,是結跏趺坐於千葉蓮華白上。左手安膝,右手輕舉。每一蓮瓣上有一小化佛像,作為蓮台上本佛的現影。每一蓮葉象徵著一個佛的國土,整個蓮台就表現了佛教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龍門石窟奉先寺唐代雕鑿的大佛像,就是最著名的一尊盧舍那佛像。
密宗按其教義儀軌,將大日如來分為金剛界大日如來和胎藏界大日如來。金剛界的大日如來表示佛的智慧,具體說是代表法界體性智,其形象為頭頂白色五智寶冠,手結大智拳印,結跏趺坐於蓮台上。所謂智拳印是以兩手分別作金剛拳(以四指握拇指於掌中稱為金剛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於當胸,據說此相能消滅煩惱,得佛智慧。胎藏界的大日如來的形象為頭頂金色髮髻,手結法界定印,安坐於赤色蓮台上。所謂定印即以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於左手之上,兩拇指的指端相接。
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另外四位分別是阿閦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據《菩提心論》說分別代表大圓鏡智(金剛智)、平等性智(灌頂智)、妙觀察智(蓮華智)、成所作智(羯智),四智均為轉識所生。
阿閦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為不動、無動或無忿怒、無瞋恚等。據說他是很久以前東方世界一個名叫阿比羅提國的教主。又據《阿閦佛國經》說,阿閦佛在成佛久遠以前,曾侍奉大日如來,後受大日如來感化,修行成佛,於東方建立善快淨土,現在仍在其國土說法。其形象,據佛經記載,為偏袒右肩,左手執拳,執袈裟角,右手伸五指,手指指地,置於右膝。一般其像結跏趺坐,坐於青色像背負的蓮台上。另外,此佛在金剛界曼荼羅中,為左手執拳安於臍前,右手下垂觸地,成觸地印。
寶生佛,南方如來,密號為平等金剛。其形象按佛經記載,為身金色,端身正坐,結跏趺坐,安坐於蓮台上,左手執衣兩角,右手仰掌,成滿願印。或者是左手為拳,右手向外,略屈無名指與小指,其餘伸直,作與願印。
阿彌陀佛,詳見“阿彌陀佛”條目。
不空成就佛,北方如來。不空成就佛的造像為金色,所作印契多為施無畏印,即左手執衣兩角,右手展掌,豎其五指,當肩向外。這一印相,象徵著不空成就佛拔濟一切有情的功德。在密教圖像里,不空成就佛的四方,還有四位親近菩薩,前方為金剛業菩薩,專司如來事業之德,肉色,二手合掌揚於頂上。右方為金剛護菩薩,此菩薩如甲冑之護身,專司大慈之鎧,持身之德,青色,二手各舒頭指,余指屈,揚當腋側。左方為金剛牙菩薩,此菩薩生有金剛牙,具有能咬啖一切怨敵之德,白色,二手作拳狀,有的左手持蓮花,上面有牙。後方是金剛拳菩薩,司結合之德,結成就一切之印契,青色,二手作拳,揚當心,手腕稍微屈垂。
有了五方佛,便有了五佛冠。密教中的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等造像,頭上都戴五佛冠。冠中有五化佛,以示五智之德。佛門中還有一種毗盧帽,帽上有毗盧遮那佛的小像。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僧眾舉辦盂蘭盆法會時,首座僧要裝扮成毗盧佛,頭戴毗盧帽領僧眾誦經施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