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K.
正文
![比勒,K.](/img/c/bfe/nBnauM3XxczM3gzMyEz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3A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符茲堡學派里,比勒以思考研究(1907)著稱。實驗是:主試提出若干須經思考方能解答的簡單問題(時間為5~20秒),然後詢問並記錄被試得到答案的步驟。結果與H.J.瓦特所得的結果相同。比勒更明確地提出,思維不能歸結為感覺和意象,在思維者的意識中存在一種非感覺、非意象的元素,即思維元素。他還分析研究了識態和意識性等問題(識態和意識性均為非意象或感覺的模糊而不易捉摸的意識的內容),當時被符茲堡學派的成員譽為一種新的發現。可以說比勒對屈爾佩的無意象思維學說的形成作過較大的貢獻。在這方面,他寫出了《思維過程心理學的事實和問題》(1907~1908)的論文數篇,均發表在《心理學文獻》雜誌中。他於1923年到維也納大學擔任教授。繼續研究思維與語言的關係問題。1932年在美國提出了有關思維和一般符號的系統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對美國今天的社會心理學的語言表達理論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