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微苦,性寒。
歸經
入心、脾、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水,解毒消腫。
主治
腎炎水腫,肝熱目赤,癰腫瘡毒,跌打,蛇傷。
相關配伍
1、治慢性腎炎水腫,血尿,母豬菜15-30g,水煎服,日服2次。(《文山中草藥》)
2、治目赤腫痛,鮮母豬菜適量,搗爛包敷眼眶部。(《文山中草藥》)
3、治癰瘡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鮮母豬菜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或內服。(《文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切片、切碎,曬乾。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常攀附於其他植物上。莖上有槽紋;卷鬚與葉對生。指狀複葉互生;小葉3-5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聚傘花序腋生;花黃綠色,漿果黑色。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的灌木叢中。分布於雲南。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能。用於癰瘡腫毒,跌打損傷,血尿、毒蛇咬傷。”“有清熱利水,破瘀通經的功能。用於熱淋、血淋小便不利,經閉、白帶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