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軍事航空發展到二十一世紀後,隱形飛機的出現極大地改變著空中作戰的形態。隱形飛機通常是指在電磁、可見光、紅外、聲學等方面難以探測或跟蹤的飛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電磁隱形。其原理是通過特定機身外形和氣動布局的設計以及配合特殊的外層塗料或機身材質使得雷達反射信號儘量變小。而雷達則是靠發射電磁波然後檢測物體反射回波並放大處理進行工作的。
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第一款隱形飛機F-117,其怪異的外形、良好的對雷達隱身,使該型在實戰中輕易地突入敵方空域,在美國對伊拉克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隨後美國又研製裝備了F-22和F-35兩款隱形戰鬥機,對世界上的軍事對手形成了空中對抗的不對稱優勢。
俄羅斯緊隨美國,也開始研製隱形戰鬥機蘇-57。雖然該機在隱身設計和某些五代機特徵方面尚有不足,但俄羅斯仍然在抓緊試製、試飛蘇-57。
中國為了提高國防實力、增強空軍戰力,也著眼未來戰爭啟動了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研發。2011年1月11日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研製的殲-20重型隱形戰鬥機成功首飛。同時,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也開始了中型隱形戰鬥機的試製,殲-31呼之欲出。
研發緣起
殲-31(中航工業沈飛內部又稱為:310驗證機),是由中國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驗證機,用於驗證空氣動力學設計、隱身外形、輕量化結構、新一代航空電子設備和先進制造等技術,以積累先進戰鬥機設計經驗,並爭取獲得出口訂單。據中國航空系統院士回憶錄系列文章介紹,中國海空軍在2010年前就進行了第四代戰鬥機方案競標,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方案中標並發展出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於2011年1月成功首飛。
由於瀋陽所的方案在競標中未能獲得軍方認可,因此失去了主導新型戰鬥機研製的機會,該所出於積累設計經驗考慮,決定自籌資金上馬新一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2012年6月,殲-31的02架原型機從瀋陽經高速公路運抵西安閻良區的中航強度研究所,以進行飛機結構強度試驗,照片引起網友高度關注。
在2010年之前的競標中,瀋陽所的三翼面方案低速機動性能相對較好,但受三翼面結構限制,在航程和高速機動能力等方面有所不足,而這恰好是第4代戰鬥機發展的重點,於是瀋陽所決心放棄三翼面布局,轉為採用常規布局方案。另一方面,殲-20戰鬥機競標結束後,中國空軍未來主力戰鬥機已經名花有主,不可能再採購另一種重型四代機,於是瀋陽所計畫研製一種可發展成中型戰鬥機的驗證機,以爭取獲得空軍訂單。在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310驗證機最終採用兩台俄制RD-33中型渦扇發動機,成為中型戰鬥機大小的驗證機 。
定位中型
310驗證機由於安裝了兩台俄羅斯RD-33發動機,飛機重量和體積被限制在中型戰鬥機水平上,因此機內彈艙和油箱容積有限,遠低於殲-20戰鬥機,無法裝載重型對地攻擊彈藥,因此不適合需要大型戰鬥機和遠程攻擊機的中國空軍。但只要該機外銷價格適中,能夠在機身武器艙內安裝2-4枚中距空空飛彈,對空攔截作戰半徑超過300公里,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就可以滿足主要考慮國土防空作戰的第三世界空軍的需要,有一定的出口機會。
第三世界國家採購戰鬥機的主要限制是費用問題,先進戰鬥機的價格越來越高,因此只有少數國家具備採購五代機的能力。當前美國、韓國、日本、土耳其、瑞典都有自己的中型/小型五代機方案,並積極向外推銷,排除他們同一陣營的國家後,有可能採購中國五代機的只有伊朗、巴基斯坦、委內瑞拉等少數幾個國家,總的潛在市場規模在150~250架之間,恰好超過新型戰鬥機攤平研製成本的最低規模要求。
巴基斯坦FC-1戰鬥機的採購工作尚未過半,伊朗在F-5基礎上改進的"閃電"戰鬥機剛剛服役,委內瑞拉的蘇-30MK2戰鬥機在2006年才服役,因此這幾個國家到2025年左右才需要服役下一代戰鬥機。考慮到戰鬥機工程研製和試飛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需要儘早完成契約談判,以正式開始飛機的研製工作 。
研製情況
殲-31戰鬥機(J-31)為雙發布局,兩側DSI進 氣道,傾斜式雙垂尾,採用了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菱形機身,機身上、下部分分別向上和向下傾斜,從而折射側面的照射電波,可以降低側面雷達對於飛機的威脅。該機最值得稱道的新技術是DSI進氣道、波束控制理論設計飛機的外形和全向矢量發動機尾噴口。但該機也有美中不足,首先是飛行座艙罩,仍舊是殲-11等沿用的兩段結合式,這就不如殲-20的一體式先進和有利於隱身。該機可能裝備了新型發動機,特別是其新穎的全向矢量噴口,使得其具備了高機動能力和適用於航母甲板的短距起降能力 。
殲-31前輪是雙輪設計,這是艦載機的典型特徵,便於降落在相對狹小又處於運動中的航母跑道上。但是,這款飛機也明顯缺少著艦尾鉤和可摺疊機翼等 。該機的機動性較好,又具有隱身性能,可協助重型殲轟機作戰。戰術安排可由殲-31首先潛入敵後摧毀重要的高價值目標,為非隱形戰機殲-15發動攻擊開路,形成攻擊兩個梯隊,較好地執行特殊作戰任務。
首飛殲-31的31001的編號來看,其作為310工程的01號機應該無疑,並且可以推斷早前運往西安的就是31000號的靜力試驗機,因此殲-31首批至少建造了2架。但是罕見的是,310工程在第一架原型機上,就噴塗上了醒目的徽標,一隻奮飛的雄鷹正在抓住地球。該機可能會被命名為“鶻鷹”,全黑色機身說明其大量套用了複合材料,且塗覆了大量隱形塗料。
中國航母缺少彈射器可能對殲-31的未來也產生影響。由於殲-31必須完全依靠自己動力從航母甲板上起飛,其燃油和搭載武器都受影響。鑒於隱形要求,殲-31隻能搭載少量飛彈和燃油潛入戰區執行任務。不過美國的F-35在隱形模式時也只能裝載很少量武器 。
原型試飛
2012年10月31日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製了兩種五代戰機。
2013年1月25日下午4點,殲-31第二次試飛。本次試飛長達40分鐘左右。殲-31試飛的頻率有所加快。從網路圖片資料看,該型機長度在16~17米左右,翼展在10米上下,屬於典型的雙發中型戰鬥機,機體整體體積介於F-15和MIG-29之間,機翼面積約40平方米。機頭、機身呈菱形,雙垂直尾翼向外傾斜,垂尾、主翼、平尾後緣前傾,使用帶鋸齒的起落架艙,屬於隱身設計的戰鬥機。
2.0版試飛
2016年12月23日,網上出現改進型殲-31首飛成功的畫面,這架殲-31與之前在珠海航展亮相過的殲-31有較大不同,網友們給起了個“鶻鷹2.0”的稱呼 。第二架殲-31原型機改進了空氣動力設計以縮減飛機雷達散射截面積,實現更高的隱身性能。改進型機還將裝備經過完善的航空電子裝備。據提前在2016年12月22日發行的《空軍月刊》2017年1月刊中稱,這架被稱為2.0版殲-31戰機鼻部的光學雷達站也發生了改變,不僅如此,在駕駛艙的多功能大顯示屏上方還將安裝一個小顯示屏。與第一架原型機相比較,殲-31將配備國產發動機(據推測是渦扇-13A),加大了武器艙,可以很容易的放下六枚帶展翼的SD-10A飛彈,各項性能比首飛版本提高很大 。
殲31改進版本試飛的照片顯示,與2014年第10屆中國航展亮相的殲-31相比,該機的改進版本在外形上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僅改進了空氣動力設計,還加大了武器艙。專家認為,殲-31距離定型還需要較長時間。此次試飛的002號機是殲-31的第二架樣機,未來不排除殲-31上航母的可能性 。
技術特點
氣動設計
機體
殲-31採用正常布局,機身兩側布置DSI進氣道,中等後掠角、後緣前掠的小展弦比機翼,兩台發動機中間裝有中型尾椎,兩個蝶形垂尾向外傾斜。從側前方看,310驗證機與F-22戰鬥機較為相似。但從俯視圖看,310的機身明顯短粗,更類似執行攻擊任務的F-35戰鬥機,只是採用雙發布局;從側面看,310的機身厚度單薄很多,因此機身容積遠低於F-35,考慮到該機採用雙發布局,因此機內電子設備艙、彈艙和燃油艙的體積會更小 。
主翼
殲-31機翼呈梯形,裝有與機翼近乎等長度的前、後緣襟翼,與F-35A戰鬥機相似,和F-22、殲-20相比少2個副翼。副翼能夠提供更大的滾轉力矩,從而增強飛機的滾轉性能。但是設定單獨的副翼會增加重量、提高造價,而F-35A在美軍中執行的是對地攻擊任務,對空戰性能要求較低,因此取消了副翼。310作為第五代戰鬥機驗證機,對機動性應該有較高要求,因此取消副翼十分奇怪 。主翼的厚度較薄,屬於針對超音速最佳化的小展弦比中等後掠角薄翼型方案。
該機機翼相對面積較小,與F-22超過78平方米的巨大機翼相比,其較小的機翼對盤鏇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巡航狀態的升阻比較差,影響航程,但減少超音速阻力會有一定優勢。
機翼後緣安裝有全翼展單塊襟翼,而沒有使用襟翼-副翼分離的設計,襟翼打開角度較大,這主要是針對短距離起降和航母使用,全翼展大幅襟翼可以使得著艦-起飛速度降低約10節。
平尾
殲-31平尾採用了和主翼類似的設計,平尾前緣和主翼前緣,平尾後緣和主翼後緣相互平行,這主要是為了減少雷達波散射的強波束方向。平尾安裝位置較為靠後,平尾後緣在發動機噴管之後,可以提高配平力矩。
但是其向後伸出的距離比F-15、F-22和F-35來說較短,設計相對保守。同時該機雖然採用了靠後的平尾,卻沒有和類似設計的F-15和F-22一樣採用兩側尾撐設計,舵機安裝在發動機艙兩側,轉軸本身相對於尾翼靠前,需要較大的操作力矩,而且有卡軸的風險 。
垂尾
殲-31向外側傾斜的垂尾,可以有效降低雷達散射,同時也可以使得垂尾部分避開前機身拉出的渦流,提高在大迎角狀態的可控性。其面積較大,應該是為了提高飛機高速飛行狀態下的方向穩定性,這一點在F-22上表現較為明顯。從這一點看該型機將主要針對超音速性能進行最佳化。
邊條
渦升力是60年代以來,飛機氣動領域的革命性變化,在主翼之前,利用各種渦流發生裝置產生渦流,其流過主翼可以產生強大的升力以提高飛機的升力係數和抬頭力矩,配合靜不安定設計可以極大的提高飛機升力。常用的渦流發生裝置包括了幻影2000上的小型固定副翼、殲-10的鴨翼和F-16的邊條。
在五代戰鬥機上則出現了新式的“稜線”式渦流發生裝置,其利用升力體原理,利用機身本身來產生升力,尤其是菱形機頭、船型進氣道的邊線,其效果與傳統的邊條相當甚至更為強烈,而且可以有效減少邊條增加的機身濕面積和阻力。同時菱形機身和船型進氣道本身也是減少散射的重要隱身措施,一舉多得的“稜線”是五代戰鬥機性能優勢的重要來源。
殲-31上沒有採用傳統意義的獨立邊條,而是採用四代機特有的三段式“稜線”邊條,採用了菱形的機頭和船型(兩側壁向外傾斜)進氣道,配合精心設計的折線,同時兼顧了隱身和增升。
起落架
殲-31前起落架安裝在飛行員座艙下方,向前方收起;由於採用了雙輪結構,曾被軍事發燒友誤以為可以在航母上起降。其實雙輪結構使前起落架無需鏇轉就可以收入機身,減少了前起落架艙的寬度,適合機體前部直徑較小或前起落架位於機體中部的飛機使用,例如中國殲-10戰鬥機就採用了雙輪前起落架,而它是一款純粹的陸基戰鬥機 。
該型機的起落架設計和中國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設計類似,都採用安裝在機翼根部,向前摺疊到進氣道側面,這個安裝方式是連線強度最強、抗衝擊力最好的方式,美國的F-14重型艦載機和F-35艦載型都採用了這個安裝方式,當然都是裝入翼根而不是裝入起落架側面。
第五代戰鬥機中需要追求超音速能力的F-22,則採用了進氣道下側安裝起落架,收入進氣道側壁方案,結構簡單、重量輕,同時不影響機翼外形,但是其抗衝擊能力較弱。殲-20和殲-31中型戰鬥機採用這個獨特的方案,主要是要求同時兼顧起落架堅固性和超音速能力,當然也提高了設計的複雜性和重量。
從起落架設計可以了解到,殲-31戰鬥機是要求有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和超音速能力,由此可知,該型機帶有很濃厚的艦載戰鬥機色彩,設計上做了相當的最佳化。
進氣道
殲-31採用位於機身兩側的DSI蚌式進氣道,這種進氣道用內側鼓包形成的激波推開附面層氣流,使其無法進入進氣道干擾發動機工作,具有重量輕、隱身性能好的優點。在進氣道後方,是一個十分細長的三角形邊條,一直延伸到進氣道收縮處;其形狀與F-22的邊條類似,但長度較短,沒有延伸到進氣道唇口 。
DSI進氣道是利用一個基於計算流體力學設計的鼓包達到消除空氣附面層和對空氣進行預壓縮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進氣道重量、減少進氣道縫隙數量以降低雷達反截面積,最早於F-35戰鬥機開始套用,而中國為巴基斯坦研製的FC-1戰鬥機則是最早使用該型進氣道的服役機型,殲-10B戰鬥機和第五代重型戰鬥機殲-20也採用了該技術。因為起落架艙設計在進氣道側壁,所以該機進氣道採用S型進氣道,可以利用進氣道遮蔽發動機葉片,減少雷達波反射 。
彈艙
第五代戰鬥機追求隱身性能,所以必須儘可能減少飛機外表面各種突起,而外掛的武器彈藥和副油箱就是外表面最強烈的反射源。所以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上,都將常用的武器置入機身彈艙內,彈艙也成為了整個機體設計的難點,其增大了機身內部體積造成空重的大幅度上升,同時還使得機身變寬變厚加大阻力。
殲-31的機身,相對F-22和殲-20來說較為瘦削和單薄,在發動機直徑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其彈倉高度和寬度都必然較小;同時由於起落架收入機身側面,其也無法像F-35一樣利用進氣道側面空間布置大型彈艙只能和F-22和殲-20一樣在機身下部布置彈艙。
從其機身厚度分析,如果採用類似F-22和殲-20的同時具有亂序發射-高G機動發射-大迎角發射-高速發射能力的大型彈射掛架,其較薄的機身只能安裝如米卡(MICA)類似大小的較小體型空對空飛彈,如果採用類似F-35的較為簡單的掛架設計,則可以攜帶如PL-12這樣的標準尺寸空對空飛彈。
當然這主要是針對雷達制導中距離空對空飛彈,小巧的紅外製導近距離格鬥飛彈需要在發射前就鎖定目標,因此在F-22和殲-20上設計了複雜笨重的側彈艙,可以在高速機動狀態下將飛彈伸出機體外,用紅外導引頭捕捉目標然後發射,由於該機機身側面被起落架艙占據,同時機身長度也不如殲-20那樣可以在安裝起落架艙後仍然有空間布置格鬥彈艙,因此該機應該沒有攜帶格鬥彈的彈艙。由於較小的腹部彈艙,該機基本不可能擁有類似F-35這樣攜帶重型炸彈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該型飛機還是一種典型的制空用戰鬥機。
油箱
常規戰鬥機外掛武器和副油箱是最嚴重的附加反射源,因此第四代戰鬥機設計中非常重視減少副油箱的使用,在普通作戰任務中儘可能完全依靠機內燃油完成,這與第四代戰鬥機嚴重依賴副油箱的情況完全不同。
因此第五代戰鬥機都極大的增大了內油容量,比如F-22內油增大到超過10噸,而F-35作為單發戰鬥機也增加到了8噸以上。但是內油的增加也必然帶來飛機體積的增大,以及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重量上升。中國殲-31本身體型較為單薄,同時較薄較小的主翼也難以布置大型油箱,因此其載油量很有可能較低,只能達到四代戰鬥機水平而不是第五代戰鬥機的大內油標準。
座艙
殲-31座艙蓋類似F-22,但外露部分尺寸較小,而後方飛機背脊尺寸較大,這有利於降低飛機阻力,但遮擋了飛行員後方視野,不利於提高空戰觀察能力。該機座艙蓋的結構與殲-11完全一致,分為前部風擋和可向後開啟的艙蓋兩部分,與採用整體艙蓋的F-22和殲-20完全不同。在殲-10和殲-11戰鬥機上,為了滿足飛行員警戒自身後方空域的要求,在座艙兩側安裝有反光鏡,這一方法雖然解決了觀察問題,但在隱身飛機上卻可能破壞隱身要求 。
動力系統
發動機是航空器的心臟,也是決定其設計和性能的 關鍵。殲-31戰鬥機採用的是兩台RD-93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其也是FC-1“梟龍”戰鬥機的標準動力。RD-93是在前蘇聯MIG-29戰鬥機使用的RD-33渦輪風扇發動機基礎上,將附屬檔案機匣從頂部更換到底部,以方便單發飛機維護的改型,其也適合於從底部進行維護的雙發戰鬥機。
RD-93屬於典型的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其推力為81.4千牛,空氣流量約70千克/秒。在照片中可以發現後機身殼體和發動機之間有較大縫隙,可以判斷其後機身是為國產的9500KGF(9500千克推力)發動機設計,使用RD-93隻是前期試飛的權宜之計,在9500KGF通過初期測試後就可以進行換裝。9500KGF發動機直徑相對較大,達到了1180毫米,RD-93直徑則只有1030毫米,因此留有較大空隙。9500KGF發動機配有推力矢量系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提高飛機機動性,推力矢量系統的飛控-發控一體化系統研製具有非常高的難度。
殲-31戰鬥機面臨的主要問題就在於發動機,兩台9500KGF發動機的重量遠大於F-35的單台F-135發動機,而且推力還不如F-35推力達到191.35千牛即19500千克,而兩台9500千克力推力發動機顧名思義,即9500千克x2=19000千克——同時其所占據機身體積更大,這也使得其要達到或者超越F-35的飛行性能,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犧牲 。
殲-31第二架原型機的發動機將使用中國產品,而非RD-93,未來量產型FC-31也將使用中國發動機 。
航空電子
殲-31戰鬥機的航空電子系統配置還未定型,其出口用版本和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推銷的版本有較大的區別。如果沒有經費限制,其可以直接套用殲-20的電子系統 。殲-31採用殲-16一樣的飛控系統,都是三軸四餘度數字電傳並集成駕駛儀功能,座艙採用1平2下(可採用在殲-20上的先進座艙布局方式,中間一座大型多功能顯示器),總體空優性能略高於F-35,但多用途能力則有所不如 。
新型材料
殲-31隱身戰機重大改進型——鶻鷹2.0首飛成功。其中,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所提供的增材製造鈦合金承力構件在鶻鷹2.0首飛中發揮重大作用,這也標誌著增材製造技術水平比肩國內先進,邁入國內第一梯隊水平。
這次承擔鈦合金承力構件的部門是沈航航空製造工藝數位化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是東北首家實現增材製造實現裝機套用的單位。該實驗室負責人介紹,承力構件是鶻鷹2.0飛機機體骨架的重要零部件,該實驗室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這種零部件,較傳統的“鍛鑄+機械加工”製造方式比,可節省大型鑄鍛設備、減少開坯模具,大大縮短研製周期、減少製造成本,未來大規模套用前景廣闊 。
新型工藝
殲-31作為一型全新研製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從設計到零件製造再到裝配集成,瀋陽廠所實現了以增材製造、複合材料為代表的大量新技術、新工藝的突破,滿足了新機的高性能要求;同時,為實現型號“快速試製”要求,組建了瀋陽新機快速試製中心,以管理模式創新大大縮短產品研製周期 。
性能數據
殲-31戰鬥機參考數據 | |
飛行員人數 | 1人 |
機身長度 | 16.9 米 |
翼展 | 11.50 米 |
高度 | 4.8 米 |
機翼面積 | 40平方米 |
空重 | 12500~13500 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 | 27000~28000 千克 |
動力系統 | 2 ×RD-93加力發動機 |
加力推力 | 2 ×9500千克(93.1千牛) |
最大飛行速度 | 1.8 馬赫 |
實用升限 | 18000 米 |
航程 | - |
作戰半徑 | 1,250千米 |
爬升率 | - |
翼載荷 | 675千克/平方米 |
推重比 | 0.7 |
限制過載 | 9G |
內置武器 | 4枚PL-12D中距主動空空飛彈或2枚PL-12D+2枚500KG級精確制飛彈藥 |
載彈量 | >7000 千克 |
載油量 | >7000 千克 |
分析評估
利於出口
空軍指揮學院教授徐邦年表示,“即使解放軍海軍、空軍都不需要殲-31,也並不妨礙它成為軍用飛機市場上的熱門商品,因為它提供了看來是廉價隱形飛機的選擇。對於軍費不充裕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樣的機型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
印度分析人士指出,巴基斯坦空軍一向中意中國戰機,因此它很有可能在殲-31服役後立即購買這一戰機。印度航空研究協會的普希平達爾·辛格說:“巴基斯坦空軍的戰鬥機編隊眼下主要是由中巴聯合研製的 JF-17戰鬥機和殲-7戰鬥機組成。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巴基斯坦至少會組建兩個殲-31中隊。”
殲-31戰機技術成熟不敏感,成本低,利於出口,對中東、拉美地區國家有較強吸引力。
航空專家徐勇凌表示,中國戰機一直成本較低,技術水平出色,口碑好,殲-31出口具有優勢。在未來軍貿市場中,中國將不再是“小角色”,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大。如果殲-31一旦實現出口,會跟三代機一起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以下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徐勇凌表示,中國並不渴望對歐美國家進行戰鬥機輸出 ,除了像巴基斯坦這樣傳統的友好國家以外,中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等諸多國家對軍機的需求與我國的出口能力是相匹配的,特別是部分國家四代機的進口數量較少,三代機又面臨淘汰,軍機引進的需求較大。“如果我們的相關產品能從時間周期上趕上這些國家的節奏,從軍事外交方面主動出擊,未來我們在五代機的市場上分一杯羹的可能性比較大 。
競爭對手
與F-35相比殲-31顯得更纖薄,這樣的好處是減阻。F-35在單發的情況下要兼顧多任務要求,中機身截面容積膨脹很厲害,後機身不得不採用較大較厚的尾撐來平滑過渡。
殲-31的翼展比F-35大。殲-31與F-35相比顯得更纖薄,目的就是減少阻力。殲-31的翼展比F-35大,機身比F-35長、薄,截面積比F-35A小,飛行性能和機動性會有優勢,據簡氏防務周刊引用中航工業訊息,稱殲31憑藉內燃油可保證該機作戰半徑可達1250千米,已超F-35。
研發動態
英國評估
2012年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二款隱形戰機是無可爭議的明星。儘管官方介紹其為概念機型,但美《航空周刊》稱其極像10月底曾短暫飛行的神秘機型。這表明中國已成功躋身隱形戰機俱樂部。
世界上只有美國曾成功生產過超過一款隱形戰機,中國經驗不足的開發者們無疑仍將面臨極大挑戰,但美國行業戰略專家約翰·派克表示:“中國已經站起來了。”隨著海上領土爭端引發的緊張局勢發酵,這款隱形戰機在提醒鄰國,中國的影響力正不斷增長。《簡氏機載武器年鑑》編輯羅伯特·休森說:“這是中國政治方程式的一部分。它推出的速度如此之快,讓我感到吃驚。 ”
美刊評析
2012年11月19日,中航工業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殲-31戰鬥機的模型,並稱是為“國際防務市場”研製這款戰機。
美媒稱,珠海航展亮相的這架殲-31的模型被稱為先進概念戰鬥機,但模型與真機沒有什麼差別。2012年10月31日殲-31可能進行了首飛,顯然,該項目已經跨過了概念階段。航展上的介紹,該戰鬥機起飛重量為17.5噸,機長16.9米,高4.8米,翼展為11.5米。中航工業表示,殲-31的設計理念是以低成本實現高度隱形性能,並使飛機在廣泛作戰半徑內具備較強的武器裝載能力。模型為單座、雙垂尾、雙發動機,使用上單翼。 美媒稱,殲-31配備了兩台俄羅斯生產的RD-93發動機,這並不夠強大。中航工業為避免俄羅斯否決殲-31的出口,需要一種中國自主生產的發動機。專業人士判斷,殲31的發動機艙可安裝比RD-93更大的發動機,有可能是中航發動機公司生產的WS-13。
美媒稱,中航工業表示,殲-31戰鬥力將高於現役或升級後第四代戰鬥機,基本相當於五代機。其提到的五代機或指的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22和F-35。文章認為,殲-31在珠海航展展出,殲-20沒有展出,這說明中國空軍顯然不想使用殲31,而把它當做出口型產品 。
2012年11月19日,中航工業自主研發中型隱形戰機,但中國空軍似乎對該項目嗤之以鼻。看起來這款全新的現代化隱形戰機似乎不能滿足中國下一代中型戰鬥機需求。
中航工業稱,殲-31不加油作戰半徑達1250公里,而攜帶副油箱時可保證作戰半徑達2000公里。最大速度可達1.8馬赫。起飛距離400米,著陸距離600米。
殲-31外形特徵,設計者將其打造的既有隱形戰機特徵,又包含傳統戰機的性能。並且不像F-22,設計者未嘗試不開發動機加力下達到超音速巡航飛行。選擇兩平尾兩垂尾設計概念暗示設計者意在將低雷達反射率及大迎角相結合,從而達到更優越的作戰性能。
尾翼後部設計將掛載點更靠近重心,可能會使運輸更加容易,從而提升用途。拍攝到的有關該機9月份在機場停放的照片顯示機腹部大型彈艙門。相比殲-31主翼前緣,該模型機後掠角適度。發動機進氣道採用無進氣道縫隙以降低雷達反射面。雷達罩尺僅留有尺寸適中的雷達天線空間 。
2016年5月31日美國《防務新聞》報導,巴基斯坦空軍司令在國家電視台採訪中表示,該國空軍計畫2030年實現為“第五代戰鬥機”配套的部分航空電子設備的國產化。該刊認為,巴基斯坦引進第五代戰鬥機的最大希望是中航工業沈飛集團的FC-31戰鬥機。這也是巴基斯坦官方首次證實該國計畫引進第五代戰鬥機。
香港媒體
軍事專家尹卓少將分析,殲-31的性能完全可以媲美典型的第五代艦載戰鬥機F-35C。首先,該機的氣動外形要比F-35好。F-35由於要安裝巨大的渦扇發動機而不得不將機身設計得足夠粗壯,殲-31卻完全按照超音速面積率進行了最佳化設計。其次,殲-31的隱身性能和F-22和F-35相似,甚至可能比殲-20的隱身性能還好。第三,大邊條翼和DSI進氣道設計提升了飛機的高速和低速飛行性能。第四,該機的全動式尾翼說明其操控系統實現了全數位化。第五,該機寬大的機頭可以容納大型雷達。第六,該機裝配2台發動機,就艦載機而言要優於F-35。第七,該機機輪和起落架粗壯,能夠承受巨大衝擊力,可以改裝為艦載機。“海軍完全可以用”。從照片判斷,殲-31為一型中檔中型五代機。這意味著航母有限的空間可搭載更多的此類飛機 。
總師介紹
2012年3月2日,擔任“鶻鷹”飛機總設計師的孫聰透露,希望“鶻鷹”飛機未來將和殲-20進行高低任務搭配,保持持續打擊能力,同時也希望“鶻鷹”的改進版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 。
航展首秀
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殲-31“鶻鷹”參加於在廣東珠海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
殲-31在珠海航展首秀,成為中國首款公開展示的第五代戰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殲-31的試飛情況總體比較順利,有可能大大縮短試飛時間,使其早期型號能夠儘快地試裝部隊或出口到國外 。
總體評價
殲-31戰鬥機從總體上來講,在氣動、隱身設計等方面,具備了五代機的所有特徵,在空戰方面對任何第四代戰鬥機,無論是F-15\SU-27還是所謂的四代半戰鬥機颱風\陣風都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其面對第五代戰鬥機的效果則難以確定 。
殲-31的重量與美國的F-35戰機差不多,二者的隱形能力也不相上下,綜合作戰能力比較接近,殲-31的機翼和起落架等方面改進之後,完全可以成為中國未來具有隱形性能的航母艦載戰鬥機,屆時殲-31將成為世界上第二款中型隱形航母艦載機,中國軍隊整體的戰鬥力也將大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