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擊機-8

殲擊機-8

殲擊機-8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在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基礎上研製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

(圖)殲擊機-8殲擊機-8

殲擊機-8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在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基礎上研製的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1980年正式立項,研製目標很明確:良好的中低空機動性,全天候的中距攔射能力。1981年開始研製,1984年6月首飛,01批共有3架原型機投入試飛(包括058),1988年10月01批機定型,1989年投產,1992年共24架分別在空1師、空軍試驗訓練基地、海軍航空兵服役。由於原計畫配備的JL—8型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遇到重大技術瓶頸,無法按預定計畫完成研製,因此,01批機配備的是208雷達。02批機1989年11月首飛,1995年12月02批機定型。02批機主要是在01批機定型狀態的基礎上加裝、換裝了包括高精度大氣數據計算機、火控雷達、平視顯示儀、通訊導航數傳系統等7項新設備,增加了中距攔射能力和強化了對地攻擊能力。

發展歷史

(圖)三維效果圖三維效果圖

殲8II的總設計師是顧誦芬,是中國著名的飛機設計師。1930年生於江蘇省蘇州市,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從1956年開始從事飛機設計工作,曾先後參加了殲教-1、初教-6等飛機的設計;1964年開始任殲-8戰鬥機的副總設計師,負責氣動和總體設計;1981年開始擔任殲-8II總設計師。現任航空航天工業部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由於殲八的機頭進氣布局限制了其機載雷達的性能,所以只有設計新的飛機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殲-八II,根據中國國防科工委的安排:瀋陽飛機公司/601所負責總體及機體設計,渦噴十三AII發動機由黎陽發動機公司負責,機載BM/JL-8PD雷達研製交給了航空部機載雷達研究所(607所),火控系統由航空部洛陽光電研究所(613所)完成,中距飛彈吸收了美國麻雀飛彈三軍通用的思想決定採用由上海機電二局在紅旗-61防空飛彈的基礎改進而來的霹靂-10,近距飛彈採用了空空飛彈研究院(014中心)的霹靂5已。

J-8II在提出技術指標要求後的研製進度很快,到1983年4月601所就已經發出J-8II全部的設計圖,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原松陵機械公司)在1984年3月組裝完成第1架J-8II原型機。在1984年6月1、2兩日,J-8II原型機進行了首飛前的滑行試驗,通過3次低速、2次中速和3次高速滑行檢驗,J-8II的滑行、地面轉彎、剎車和抬頭性能於J-8相當,測試數據與理論計算完全符合。J-8II從開始生產工藝準備到首飛只用了18個月,540天的時間,從製造到首飛的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J-8II在首飛前共完成了39項總計11000次的風洞吹風實驗,動、靜力實驗25項和系統、結構實驗58項。1984年6月12日,由瀋陽飛機公司的首席試飛員曲學仁進行首次試飛,1985年工廠試驗結束。該機轉往位於西安閬良的中國飛機試飛中心進行定型考核試飛,由中國著名的試飛員黃炳新完成了殲-八II的作戰效能指數的試飛。1988年10月設計定型。

各機種區別

殲-8II與殲-8I的主要區別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圖)腹部圖腹部圖

1.重新設計了飛機的前機身,改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以便於在機頭安裝比原型機大的新型雷達天線; J-8II的進氣道外形與MIG-23的接近,但是在位置上有一定的區別。採用2元3波系進氣道以滿足WP-13進氣大流量的需要,可調節的激波板通過產生斜激波將超音速氣流速度降低,在調節板上形成一個正激波使氣流速度保持在M0.7左右。通過採用新的進氣道,J-8II的超音速進氣效率與J-8原型基本相同,在中、低空亞音速條件下進氣效率增加了6%,提高了飛機中、低空動力性能。機翼翼形與J-8相同,機翼前緣在J-8採用的錐形扭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取得了很好的增升減阻的作用,提高了飛機的亞音速巡航性能和中、低空機動性能。通過進一步對垂尾進行氣動最佳化設計,使它的效率比殲八提高大約10%。J-8II在氣動力設計方面達到了二代機中的世界先進水平。
2.換裝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發動機由2台渦噴-7甲(推力4301千牛,加力推力58.8千牛)改為2台渦噴13AII發動機(加力推力63.45千牛)。
3.增裝了兩個外掛架,達到7個外掛架。計畫裝備中距飛彈,加強了空戰能力;為了降低空機重量,J-8II大量採用蜂窩結構和非金屬材料,使J-8II在與J-8I相比結構改變很大的情況下,空機重量只提高了520KG左右。
4.更新了瞄準具; J-8的瞄準系統採用了和J-8配套研製的射瞄-8光學射擊瞄準具,射瞄-8光學射擊瞄準具採用了半浮計算陀螺和模擬式計算機技術。射瞄-8光學射擊瞄準具在1976年設計定型後不久,又採用半浮速率陀螺取代半浮計算陀螺,近一步改進了瞄準器顯示信號,設計出了射瞄-8甲光學射擊瞄準具,射瞄-8甲作為J-8白天型和全天候型的配套武器系統在1982年1月定型。射瞄-8甲光學射擊瞄準具是我國第一種採用速率陀螺作為殲擊機測量裝置的瞄準系統。J-8II設計中採用了和大氣數據計算機交聯的平視顯示器來代替J-8使用的射瞄-8甲光學瞄準具。由於平視顯示器定型時間落後于飛機的定型時間,在早期生產的J-8II飛機上仍然使用光學瞄準具。
5.增強了電子對抗能力,提高了現代電子戰環境下飛機的生存能力。J-8白天型機電子對抗能力不足,只有簡單的3公分機尾告警器,可以對後半球雷達信號進行告警。在1981年為J-8I配套研製了機載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提高了工作頻率範圍和輻射源識別能力。 J-8II在設計中根據發生過的多次局部戰爭中戰鬥機的作戰經驗,強調了電子對抗能力和飛機在高危險作戰環境下的生存能力。採用了新研製的由計算機控制的數位化機載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可以同時對多個雷達信號進行探測和識別,並可以排列威脅等級。具有重編程和存儲、再現功能,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並可適應電磁環境變化。J-8II上與雷達告警接收機配合使用的還包括布置在進氣道下表面的消極干擾彈投放器與主動電子對抗系統,J-8II的主動電子對抗系統體積小、重量輕,可安裝在機身內部,滿足了殲擊機在現代戰爭條件下對雷達電子對抗系統的需求。

6. J-8II改進了飛機的控制系統,套用了自動增穩系統和先進KJ-12駕駛儀,使J-8II具有增穩、自動配平、自動改平、定高和低高度自動拉起的能力。是我國第1種裝備了自動飛行控制系統的作戰飛機。通過採用自動增穩系統取得的經驗與引進的技術相結合,為J-8II安裝了電控的差動平尾,與副翼聯動,使J-8II的亞音速滾轉效率J-8提高了45%,在水平機動性能上比較J-8有了明顯的提高。J-8II成為在引進SU-27前,中國空軍綜合機動性能最好的作戰飛機。殲-8II第01批的性能,無論是亞音速或超音速性能,都優於前蘇聯的米格—23,當然也全面優於殲-7II。

技術數據

(圖)後視圖後視圖

機長21.59米

機高5.41米

翼展9.344米

機翼面積42.2平方米。

空機重9822.7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43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7800千克

最大速度2.2馬赫

最大錶速130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2200千米

作戰半徑800千米。

實用升限20000米

起飛速度每小時325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670米

著陸速度每小時290千米

著陸滑跑距離1000米。

2台渦噴13AII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63.45千牛)。

殲8系列族譜

(圖)殲擊機-8殲擊機-8A

一、殲8A
殲8型飛機1964年10月開始方案論證,1965年5月17日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正式批准了新機的研製計畫和性能指標,並正式命名為“殲擊8型全天候高空高速殲擊機”。1969年7月5日首飛,1980年3月2日國家軍工產品委員會同意J-8白天型設計定型,1985年7月27日殲-8I全天候型批准定型。

中國空軍在90年代的軍機命名規則發生了變化,將殲8全天候型(也稱殲8I)命名為殲8A。1984年單脈衝電晶體的204(SL-4)雷達定型,殲8A成為中國第一種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戰鬥機。

(圖)殲擊機-8殲擊機-8II

二、殲8B
殲8B即殲8II的01和02批。1984年6月12日,殲8II進行首次試飛,1988年10月設計定型。原計畫配備殲八II的機載BM/JL-8PD雷達由航空部機載雷達研究所(607所)負責研製,該雷達存在的可靠性低及抗干擾能力差的缺點始終無法克服,無法按期完成研製。為此國防科工委又緊急安排南京電子研究所(14所)研製208(SL-5)型雷達作為替代品,208(SL-5)型雷達在該所為殲八I全天候型研製的204型單脈衝雷達上發展而來,主要的改進是天線口徑增加到700毫米,搜尋距離由27公里提升到40公里,添加連續波照射器以制導霹靂-10飛彈(上海機電二局在紅旗-61防空飛彈的基礎改進而來)。雖然208(SL-5)型雷達存在兼容性問題, 抗干擾能力差,無下視能力,與半主動雷達制導的PL-10相配合有效射程僅18公里,但殲八II基本型(01批)第一次使中國空軍具有了有限的超視距作戰能力,可喜可賀。

殲8II的02批次在1989年11月首飛,1995年12月定型。

02批次除了安裝機載BM/JL-8PD雷達,還加裝了剛剛研製成功的新型大氣數據計算機、平顯火控系統、通訊/導航/數據傳輸系統等新型設備。BM/JL-8PD火控雷達在整體性能上基本達到了蘇聯米格-23戰鬥機中期改進型雷達系統的標準,但與米格-23、米格-29、蘇-27戰鬥機的最新型火控雷達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無論如何,殲8II已成為一種具有中距攔射能力的戰鬥機。殲8II的價格是最新型殲7戰鬥機的兩倍還多一些。
三、“和平典範”計畫
殲-8II改,又稱“八二工程”或“和平典範”。80年代中期隨著前蘇聯的蘇-27和米格-29戰鬥機露面,中國感覺到殲八II不足以對抗這些新型戰鬥機,決定從西方引進先進技術。中美“和平典範工程“便是其中的代表,計畫由美國格魯曼公司以5億美元的價格為50架國產殲―8B型殲擊機換裝航空電子設備,計畫同時換裝/加裝1553B數據匯流排和1785A外掛管理系統。經過比較,中國在休斯AN/APG-65、威期汀豪斯AN/APG-66V、通用電氣AN/APG-67三種雷達中選擇了AN/APG-66V火控雷達。與AN/APG-66雷達相比,其添加了連續波發生器以制導中距空空飛彈,實際上中國購買的雷達是美國空軍正在使用的AN/APG-68的簡化型,其他配套系統還有利頓公司的AN/LN-39型慣性導航系統,美國總承包商是格魯門公司。中國將配備美國電子系統的殲八II命名為殲八IIA。

1988年兩架殲八II戰鬥機運抵美國,同時交付的還有一架全尺寸木製樣機及部分有關殲八II的檔案,它們和瀋陽飛機公司的工程技術小組一道前往格魯門公司的比斯派格工廠,在這裡瀋陽-格魯門中美聯合技術小組開始進行殲八II戰鬥機的航空電子系統的更新工作。與此同時一批美國專家前往瀋陽,他們主要工作是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如何正確的安裝美國電子系統,及協助中國設計人員對殲八II內部結構進行改進設計。在美國專家的指導下這此殲八II裝備了1553B數據璉匯流排和1785A外掛管理系統,為將來航空電子系統的更新作好準備。至1989年6月格魯門-沈飛聯合工程技術小組在比斯派格完成了兩架殲八II戰鬥機的航空電子系統的現代化工作,雙方宣布殲八IIA的首次試飛將在年底進行。6月份在美國的瀋陽工程技術人員被要求離開美國,幾個月後他們又重返比斯派格。由於政治和技術上的困擾,以及改裝成本的上升,1990年中國宣布放棄中美和平典範工程。1992年存放在比斯派格的兩架殲八-2A返回中國。後來他們被中國空軍用作雷達/飛彈、及電傳操縱系統的試驗平台。

在中美防務領域的合作中斷之際,中(前)蘇聯中斷三十年的國防科技合作重新開始。除了向前蘇聯購買蘇-27戰鬥機外,中國還希望用米格-29戰鬥機的電子系統來加強殲八II的戰鬥能力。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李鵬訪問蘇聯的時候向蘇方提出購買米格-29“翼縫背“火控雷達的意向,並且得到四套這種雷達系統進行測試。通過測試中國空軍發現如果採用蘇聯的雷達將會是其後勤系統的災難。因為“翼縫背“無法使用中國空軍當時大量庫存的霹靂―5/8(怪蛇-3)飛彈和霹靂-11中距飛彈,並且其也與殲八II的1553B數據璉匯流排不匹配。

(圖)四機編隊四機編隊

四、殲8C

殲8C是“和平典範”計畫取消後,裝備以色列提供的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的殲8II改進型,該型產品數量不多。該型1990年開始研製,1992年試飛,1995年定型。主要改進包括:
(1)換裝以色列的E/LM―2034型(國產型號JL―9)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

(2) 加裝1553B雙余度數據匯流排和1785A外掛管理系統;

(3) 換裝平視顯示器(HUD)和按鍵式中央控制臺;

(4)用2個單色多功能顯示器(MFD)取代機電式儀表;

(5)可配備PL―11半主動雷達中距攔射空對空飛彈和PL―8型紅外製導近距格鬥空對空飛彈;

以色列埃爾比塔公司為殲8C提供了E/LM-2034脈衝都卜勒雷達(國產型號為JL-9),採用了EL/M-2032的天線及“數位二階處理器”製成,支持任務的多樣性。由於美國對以色列售華雷達性能的限制,該雷達沒有下視能力,其平面搜尋距離沒有達到中國空軍希望的120公里的要求,其對RCM=5的目標平面搜尋距離為90公里,具備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同時與其中兩個威脅最大的目標進行交戰,並配備綜合外掛管理系統,在對地工作模式中可以採用波束銳化對目標進行繪圖並可控制反艦飛彈的發射。E/LM-2034雷達與引進的阿斯派德飛彈或國產PL-11半主動彈配合可對40公里範圍內的目標實施迎頭攻擊。殲8C的座艙一掃蘇式座艙的風格,配備了平視顯示器(HUD)及按鍵式的中央控制臺,比起鏇鈕式的舊式平顯控制臺提高了飛行員作戰反應速度,也具備了良好的擴展能力。座艙的左右上角各有一個單色多功能顯示器(MFD),可以互為備份,顯示外掛情況,機載設備狀況和雷達空情信息。可以說殲8C是我國在殲擊機上第一次嘗試以1553B匯流排對整架飛機的各子功能進行信息整合,也為以後的升級擴展留下接口。所以單從雷達,電子系統看,沈飛宣稱殲8II可以與F-16C匹敵是有一定根據的。

早在80年代初,中以就進行了在軍用航空領域的廣泛的合作,中國通過一系列的契約從以色列引進了大批機載電子戰系統,包括BM/KJ-8602電子支援/測量系統,BM/KG-8605雜波干擾系統,BM/KG-8601應答式干擾系統等,以色列埃爾比塔公司還幫助中國進行了殲八-2機載電子戰系統的整合.由於霹靂5空空飛彈的研製長期拖,使中國對其失去了信心,而此時以色列的怪蛇-3飛彈在貝谷地與敘利亞的(前)蘇制戰機進行空戰中取得了驚人的戰績,所以中國決定引進怪蛇-3(PL-8)飛彈作為殲八II/IIA的空戰兵器。

蘇27SK的引進讓殲八B在中國空軍中定位發生了改變,現在中國空軍打算將殲八B用作與F16相當的戰鬥機與蘇27SK高低搭配使用。但海航希望擁有遠程截擊機。這就導致了殲八B兩種不同的改進,前者被稱為殲八C,後者被稱為殲八D(加裝空中加油系統)。

為了提升殲八II的性能中國還曾想利用米格-29的RD-33發動機對其進行改進,為此中國同俄羅斯克里莫夫設計局聯合研製了RD-93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同時也用在中巴聯合研製的FC-1輕型多功能戰鬥機上,但由於加裝RD-93後需要對殲八II進行廣泛的改進而被放棄。最終中國選用的是國產加力推力為7000公斤的渦噴十三B,這種發動機是中國80年代同法國施奈克瑪公司進行技術合作的結果,在法國公司的協助下中國對原來發動機的環形燃燒室及火焰筒等進行了改進,提高了推力降低了油率。

(圖)靜態全裝備展示靜態全裝備展示

五、殲8D

殲8D是殲8II的空中加油型,曾在國慶50周年大慶上公開展示,在殲―8Ⅱ/B型基礎上改進,1990年首飛,1996年4月定型後小批投產服役,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其主要改進包括:

(1) 加裝空中加油系統。

(2) 換裝HK-13EⅡ型平視顯示器

(3) 加裝JD―3Ⅱ型塔康導航系統。

(4) 換裝563B型慣性導航系統。

(5) 換裝RKL-800A型組合式電子對抗系統。

(6) 換裝SRT―170/F型短波電台和TKR―651型多頻段電台。

(7) 換裝FJ―20M1型飛行參數記錄儀。

(8) 換裝483A式數據傳輸系統。

(9) 換裝了YX5飛行員供氧系統;

(10)換裝了HTY-4A救生系統,可實現零高度,0-1100千米/小時速度的安全救生。
殲-8D有兩種武器配置,一是空對空攔截作戰類型:殲-8D一共有7個掛架,翼下位於中間的2個掛架掛2枚霹靂-11半主動中距空空飛彈,內側及外側的4個掛架掛4枚PL-8或PL-5B格鬥飛彈,機身下的掛架可掛1個副油箱。二是空對地作戰:機身下的掛架掛6枚250-3低阻炸彈,翼下內側和中側的4個掛架可掛4枚250-3炸彈或4枚格鬥飛彈,翼下外側的2個掛架掛2個HF“火發”系列火箭發射器。該型號從96年起陸續裝備了空軍及海軍航空兵部隊。殲-8D突破了空中加油技術,其受油管是可拆卸式,說明殲-8D以後的型號都可能安裝空中受油系統。但從公開報導分析,目前殲8D的空中加油過程過於依賴飛行員的個人技術,加受油機之間的定位及姿態保持沒有實現機載計算機的全程輔助及監控,這勢必影響在複雜氣象條件及空中氣流不穩定時空中加油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總體說殲8-II的空中加油技術在實戰中的操作難度太大。
六、殲8E

殲8E是殲8I的一種改進型,不屬於殲8II系列。主要是改善了部分機載設備,包括JL-7AG火控雷達等。資料顯示,殲-8E在1996年的3月31日首飛。由於殲-8各型(注意,指機頭進氣的殲-8系列)在1987年就停止了生產,E型都是在A型機上完成改進的。殲-8E型的垂尾頂部有兩個小黑點,是新安裝的全向告警天線,也是識別A型和E型的主要特徵。
七、殲-8R
殲-8R是在殲-8白天型基礎上衍生的戰術偵察型,配備了引進的照相偵察吊艙,內裝兩具KA-112A型長焦距照相機,可完成高空全景傾斜式可見光偵察攝影,與地面機動戰術偵察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偵察系統。覆蓋範圍縱向3.5度,橫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攜帶610米的EK3412型膠片,解析度為56線對/毫米,可攝影550張。

八、殲8III

殲8III型1987年3月立項,1993年12月首飛,1994年原型機墜毀,該計畫取消。主要改進包括:

(1) 加裝全動鴨式前翼

(2) 加裝空中受油系統;

(3) 裝第1套國產綜合航空電子系統

(4) 裝JL―8雷達;

(圖)殲擊機-8殲擊機-8IIM

九、J-8IIM
J-8IIM: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了更有效的發掘殲-8Ⅱ的潛力,打開外銷渠道,獨自出資研製了殲-8ⅡM。1996年的殲-8ⅡM使用了俄羅斯ZHUK(即“甲蟲”)火控雷達,還採用了GPS導航系統、新型任務計算機、雷達告警裝置等。據稱ZHUK雷達的搜尋距離為80千米,跟蹤距離50千米,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和下視能力,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攻擊其中2個目標。該機可使用俄羅斯R-27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可掛載多種中、俄兩國的機載武器。發動機也換成了WP-13B。該型機1996年3月31日首飛。到了2004年珠海航展,沈飛表示殲-8ⅡM已經改裝國產某型號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可使用SD-10等國產武器。該新型國產雷達比起以往的國產雷達,性能有大幅提高:對RCS為3平方米的目標,上視大於75km,下視大於45km。下視能力和對地能力比台灣IDF的APG-67F“金龍”要強,海Ⅰ方式大於100km(50平方目標),海Ⅱ大於80km,而且該雷達能同時探測跟蹤10個目標,攻擊4個目標。 2005年北京航展,全新改進的殲-8ⅡM是在殲-8F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雷達具體可選用JL-10A或者1492型,可發射SD-10主動雷達制導飛彈以及反艦飛彈。發動機採用渦噴-13最新改進型號,不考慮渦噴-14“崑崙”。

十、殲8H

殲8H在1995年立項,1998年12月首飛,2001年定型。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目的是克服殲8D飛機雷達作用距離近和在全外掛狀態下機動能力不足的問題,總產量100架。主要改進為:

(1) 換裝數字式航空電子綜合火控系統;

(2)換裝俄羅斯的Zhuk-8-2多功能火控雷達;對RCM=5的目標,平面搜尋距離可達80公里,具有上視和下視能力,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與其中2個目標進行交戰,可對海上活動目標進行攻擊。為了配合雷達性能的提升其配備了PL-11中距飛彈的改進型PL-11A,其有效射程由前者的40公里提升至50公里左右。

(3)可掛載航天部第三研究院研製的鷹擊-7系列多用途戰術空地飛彈和C802G遠程空地飛彈。還可懸掛兩枚YJ91反輻射飛彈,以攻擊敵地面雷達站;

(4)換裝了WP一13B型發動機,該發動機全加力推力為68.65千牛,提高了飛機外掛能力和機動性能。

(5)加裝了慣導/GPS組合導航系統和機載微波著陸設備;換裝了具有三防功能的飛參記錄系統和性能更好的組合電子對抗系統。

(6)採用了兩桿技術,具有在駕駛桿和油門桿上操作控制的能力,有利於飛行員集中精力對目標實施瞄準和攻擊。

十一、殲8IIACT

殲8IIACT是主動控制技術飛行試驗機,1982年提出初步方案,1989年1月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首飛成功,1990年6月開始研製數字式縱向電傳操縱系統,1996年12月29日首飛成功。裝備數字式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模擬備份操縱系統,加裝一對前置固定式小翼,改變殲8II的升力焦點位置,具有直接升力控制,仰接指向,垂直平移功能等功能,具有世界90年代的水準。1999年完成試飛任務。最高飛行速度M1.8,最大使用升限18000米。

(圖)空中編隊空中編隊

十二、殲8F
1997年立項,2000年底首飛,2002年1月定型,可以看作是殲8C的改進型。殲-8F 及以後的改型在外觀方面與 J-8II 系列的早期改進型總體上相似,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機翼上的兩個翼柵(以前改進型只有一個)。主要改進包括:

(1)裝備新型JL-8A火控雷達,提高了脈衝都卜勒雷達的作用距離,以便與PL-12飛彈的射程相匹配。鑒於PL-12(SD-10)先進空空飛彈於2005年定型,殲8F於2006年開始獲得完全作戰能力。

(2)換裝WP―13B/BII型渦噴發動機;

(3)加裝頭盔瞄準具;

(4)加裝“藍天”低空導航/瞄準夜視吊艙。

(5)機內油航程增加到3000公里

(6)對機翼下的2、6掛點進行了加強,使2、6掛架分別具有1000千克的外掛能力,總載彈量增加到5噸。有圖片表明殲-8F可以掛雷石雷射制導炸彈和 YJ-91/ Kh-31重型反艦飛彈,意味著殲-8F執行反艦和空地打擊任務的能力大為提高,成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多用途戰鬥機。

殲八F加裝了洛陽光電研究所(613所)的“藍光“前視紅外跟蹤/雷射照射吊艙,為了適應這個改進,殲八F在座艙內增加了新的控制臺。“藍光“吊艙由前視紅外跟蹤系統、雷射照射系統和捷聯慣導系統組成,可以晝夜惡劣氣候條件下控制制導武器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而此前殲八II配備的雷射照射吊艙僅能在晴朗氣候下進行工作。殲八F增加的武器包括航天部第三研究院研製的鷹擊-7系列多用途戰術空地飛彈和C802G遠程空地飛彈。後者與美國的“斯拉母“飛彈相當,讓中國空軍具備了防區外攻擊能力。殲-8F內建有西南電子設備研究所研製新的KG8605A機載主動干擾機,並整合干擾絲/熱焰彈形成主被動自衛系統,483A數據鏈/導航系統能夠接收來自預警機、地面指揮所、衛星、友機的戰場/目標信息。

殲八F採用的是殲雷八改(JL-8A)型火控雷達,是殲雷八(JL-8)型火控雷達的性能增強型,對RCM=3的目標平面搜尋距離可達104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與其中4個目標進行交戰。為了配合雷達性能的提升其配備了PL-11中距飛彈的改進型-PL-11A,其有效射程由前者的40公里提升至50公里左右。該雷達具有無線電命令轉發器,能夠在中距彈進行“超視距(BVR)”攻擊期間對其進行中途更正。如果需要,該雷達可能還會引導俄制MRAAM,如R-27(AA-10)和R-77(AA-12)。該雷達同時改進了空對地和空對海模式,可發射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包括俄制Kh-31反艦飛彈。該雷達可同時打擊2個目標,像殲8II這樣攜彈少的戰機,能同時打擊2個目標已夠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火控雷達讓我們可以自由的與國產中距彈和其它一系列對地/海制導武器及各種吊艙進行整合,這是國產雷達相對於國外雷達的最大優勢。

(圖)殲擊機-8殲擊機-8飛彈射擊

十三、殲8G
於2001年首飛,該機配裝中國第一種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崑崙2發動機,首次在國產殲擊機型號中採用自行研製的、全數位化綜合火控系統。該機可以攜帶反輻射飛彈和遠程反艦飛彈。

SD-10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性能:

作戰高度:0~25公里

最大發射距離:70公里

最大速度:4馬赫

最大使用過載:38kg

重量:180kg,比AIM-120C略重(150公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