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品樣板
【郵票】名稱:《樓蘭故城遺址》首日封
發行日期:2010年7月3日
預售價: 3.40元
內容:封上貼票:《樓蘭故城遺址》郵票1套兩枚;銷售日紀念戳。
郵品資料
郵票名稱:樓蘭古城遺址 郵品種類:特種郵票 郵票志號:2010-17 發行單位:中國郵政 發行時間:2010年7月3日 郵品套/枚:1套2枚 圖序/圖名/面值 (2-1)T/佛塔/1.20元 (2-2)T/三間房/1.20元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3度 | 整張枚數:16枚(8套) 整張規格:230×170毫米 版別:膠印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設計者:姜偉傑 攝影者:楊洪 資料提供: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局 責任編輯:董研 印製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
背景資料
樓蘭歷史簡介
“樓蘭”一詞最早見於《史記》,為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其國名、都城皆稱“樓蘭”。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人屬印歐人種。漢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來都經過樓蘭。樓蘭屢次替匈奴當耳目,並攻劫西漢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漢派兵討樓蘭,俘獲其王。樓蘭既降漢,又遭匈奴的攻擊,於是分遣侍子,向兩面稱臣。後匈奴侍子安歸立為樓蘭王,遂親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漢朝。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到樓蘭,刺殺安歸,立尉屠耆為王,改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後漢政府常遣吏卒在樓蘭城故地屯田,自玉門關至樓蘭,沿途設定烽燧亭障。魏晉及前涼時期,樓蘭城成為西域長史治所。距今約1600年前樓蘭國消失,只留下處古城遺蹟。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樓蘭國的遠古歷史至今尚不清楚。樓蘭名稱最早見於《史記》。《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時,樓蘭人建立了國家,當時樓蘭受月氏統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敗了月氏,樓蘭又為匈奴所轄。樓蘭古城現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接近正方形,邊長約330米,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樓蘭古城遺址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樓蘭古城的發現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佉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樓蘭古城。古城平面近正方形,邊長在330米左右,幾乎全部為流沙所掩埋。城牆用粘土與紅柳條相間夯築。有古運河從西北至東南斜貫全城。運河東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圓頂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組高大的木構建築遺蹟,曾出土漢文、佉盧文文書及簡牘、五銖錢、絲毛織品、生活用具等。運河西南的中部,有3間木構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漢文文書、木簡及早期粟特文和佉盧文文書,估計為衙署遺蹟。其西的一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邊分布著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種文書、簡牘,被稱作羅布泊文書。歷史上的樓蘭國
據《史記 大宛列傳》和《漢書 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中國魏晉及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治所。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因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書上,用“樓蘭”佉盧文對音為“庫羅來那”稱呼該城而得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曾多次來此盜掘。50年代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玩弄著兩面派的政策,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由於樓蘭地處漢與西域諸國交通要衝,漢不能越過這一地區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樓蘭的力量也不能威脅漢王朝,漢和匈奴對樓蘭都盡力實行懷柔政策。
樓蘭消失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樓蘭--這座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在輝煌了近500年後,逐漸沒有了人煙,在歷史舞台上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公元4世紀之後,樓蘭國突然銷聲匿跡。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於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鹼日積,最後造成成王國的必然消亡。無論怎么說,有一點是肯定的,給樓蘭人最後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涉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裡有樹有水,就往那裡去,那裡能活命,就往那裡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慾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樓蘭古城研究
有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裡只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但樓蘭被遺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專家學者們還在探索……樓蘭古城遺址簡介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若羌縣東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羅布泊西北岸,距庫爾勒市340公里。樓蘭古城形成於兩漢,是漢代通西域南路必經之地,在東西文化交流上曾起過重要作用,後被沙漠埋沒,有“沙漠中的龐貝”之稱。樓蘭古城遺址有4條幹涸的河床,遺址坐落在第四條大河床的兩條分叉之間。周圍是高低不平的雅丹地形,城牆遺址混雜於風蝕台地中。城周方形:316米,總面積10.82萬平方米。城內以古水道為軸線分為兩區,一為東北區,殘存遺蹟較少,主要有“佛塔”及其附近建築;一為西南區,有“三間房”遺址及一些小院落。佛塔殘高10.4米,塔身用土坯、糯米漿、柳條砌築,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築物。城西南住房已塌,牆壁大多用兩排紅柳、中間夾泥,以葦繩扎固外面抹泥築成,屋頂亦用類似材料修築。城中自西北向東南穿越而過的古水道,是研究古樓蘭城內水源的重要材料,城北約四五公里處有一座古塔,已風蝕。城周圍還有一些佛寺、烽燧等遺址、遺蹟和古墓。出土有漢五株錢、貴霜王國的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怯盧文殘簡,絲毛織品殘件,漆、木、玉、銅器、料珠、金銀戒指、耳環及玻璃器皿碎片等文物,對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國邊疆與內地的歷史聯繫等均有價值。發行花絮
《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在印刷工藝過程中,使用了六色印刷的工藝,分別在佛塔和三間房這兩個主體元素下面加印白珠光墨,使主體建築映出發光的效果,尤其是紅黃顏色更顯現出金色光的效果。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樓蘭古國為西漢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故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我國古代對西開放的商貿中心和重要視窗,在對外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最終形成了光輝燦爛的樓蘭文明和樓蘭文化,被譽為"中世紀文明的曙光"。1900年樓蘭故城遺址被發現,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列入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今年是樓蘭故城遺址發現110周年。《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的發行,將進一步促進樓蘭文化的發掘、樓蘭古城遺址的保護和研究。
郵品首發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古樓蘭曾是聞名世界的古絲綢之路上南北貫通、東西交匯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我國古代西部對外開放最繁華的商城,是人類歷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研究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址。2010年7月3日,《樓蘭古城遺址》特種郵票正式發行。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主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郵政公司承辦的《樓蘭古城遺址》特種郵票首發式在巴州庫爾勒隆重舉行。以郵票獨特的宣傳方式將古樓蘭文明展示給全國乃至全世界,讓全國、全世界進一步了解神秘的樓蘭,了解錦繡的巴州,了解和諧的新疆。作者資訊
姜偉傑,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和雕刻師。主要設計或雕刻的郵票作品有《中國大龍郵票發行110周年》、《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郵票發行60周年》、《第11屆亞洲運動會》、《陳勝、吳廣農民起義2200周年》、《庚申年-猴》、《白曁豚》、《焦裕祿》、《中國古塔》、《中國郵政開辦100周年》、《亭台與城堡》、《黃河水利水電工程》、《癸未羊》等五十餘套。新郵賞評
樓蘭故城遺址不多,主要有:一、“三間房”,是並排的三間房子,是樓蘭故城中使用土坯壘砌牆壁的建築遺蹟,是城中規格最高的建築,據推測可能是當時的官衙。從此處挖掘出大量的文物,後來被博物館收藏,由專家進行研究,並在國際上興起了“樓蘭學”的熱潮。二、佛塔,大約10米高的佛塔,是樓蘭城中最高的建築。三、民居,由紅柳、蘆葦搭建而成,如今屋頂、四壁不存,但從殘留的牆根可以看出當時的布局。《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一套兩枚,展現的就是其精華之所在,分別以佛塔和三間房為主體設計元素,畫面採用暖色調,寓意兩千多年前樓蘭故城遺址曾經歷經五六百年繁榮、興盛的輝煌歷史,在今天也依然是受世人關注的古代文化珍貴遺產。此情也頗似夕陽餘輝灑照之景,再相較於沙漠的浩瀚,殘留的遺址更顯出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無情。畫面上還採用了部分出土的古文物、典型的雅丹地貌、駱駝商隊……綜合體現出樓蘭故城遺址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博物館,凸顯樓蘭在古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以及千百年來留下的神秘色彩,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同時也為大量文物被外國人蠻橫盜走而痛惜不已,渴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樓蘭故城的消失是一個千古之謎,人們在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提出了諸多假說。但是自然環境的惡化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隨著文化和科學的發展,世界各國的人們日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護人類目前唯一的家園已成為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為此,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已被世界各國所推崇,中國更是身體力行,為保護環境做出重要貢獻。中國郵政也為此而積極做出自己特有的努力,為紀念第39個“世界環境日”,傳播環保理念,於6月5日發行《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特種郵票,宣傳節能環保知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郵票一套兩枚,枚數有限,但每一枚郵票的畫面構圖豐富,緊扣主題,簡潔明確,讓人一看即可以明白其中的意義,理解設計者的初衷。廣告與海報創作的思維得到較為充分的展示,這是郵票設計的亮點。郵票的設計風格就應當不拘一格,追求多樣化,只要能夠很好地表現主題思想,有創意,就應該值得肯定和讚許。
“低碳發展”是通過一個風力發電機的清潔形態,寓意再生能源與城市發展、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鏈的美好呈現。發展清潔能源是開發能源的重要途徑,也是今後能源開發的潮流。風力發電機也鮮明地體現出節能減排特點,呼應低碳時代的主鏇律。“綠色生活”概念是通過一把太陽傘,“傘”寓意保護,保護地球生物在大自然界和諧共存的情景,也只有在和諧的自然環境之中,地球上的生物才可以更加快樂的繁衍、生長和生活。設計者試圖以通俗易懂的設計理念來表現獨特而又比較抽象的概念,但以有限的空間來表達宏大且深刻的主題,絕非易事,總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誠如有識之士的見解,化解因高度概括性而產生出的一定的抽象性,可以直接在票面上標註圖名,讓欣賞者在理解上更為暢通,在認識上更準確、更清晰、更具體、更完整。
其實,中國郵政歷年來還發行過好幾套主題相同的郵票,如志號為T•48《植樹造林綠化祖國》,T•127《環境保護》,T•148《綠化祖國》,1994-4T《沙漠綠化》等。還有一枚令我過目不忘的1992年發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二十周年》,畫面極其清新淡雅卻又寓意豐富,有藍天、白雲、河流;有森林、草地、鮮花;有翱翔的小鳥,有歡游的小魚。圓形區域裡顯現出經線和緯線,一支鮮花直立空中,不顯突兀,更顯神采飛揚的生命本色,體現出生機盎然的地球。整個畫面讓人感受到的是一幅悅目的圖畫,一首優美的小詩,一曲動聽的鏇律。在普票中也有夥伴,有正在使用之中的《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一套三組八枚,很適時宜地的發揮出重要的宣傳作用。
樓蘭消失了,只留下故城遺址,如果今天我們不珍惜環境,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樓蘭相繼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中,留下更多的遺憾。我們不能隨意地駕馭自然,而是應該深入研究、深刻認識、深度理解自然規律,嚴格遵守自然法則。我們在堅信可以戰勝自然災害的同時,更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相信有全人類的共同努力,沙漠會退縮,天會更藍,水會更清,山會更美,我們的世界將會是五彩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