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為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石窟寺院。這裡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聖地。水簾洞石窟群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包括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瀕於渭水,群峰高聳,沿曲逕入幽林,峰迴路轉。水簾洞在石壁上,為拱形自然洞窟。長約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內水銹青苔,紅綠斑駁,亂石穿孔。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原有菩薩殿、老君閣、四聖宮等殿閣。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歷代屢有修建。雖經重修卻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現存北魏壁畫約30平方米,繪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現殘存壁畫繪千佛、說法圖、飛天、供養人及牛車,具北周風格,畫面著色瑰麗,殘存造像,圓潤豐滿,神態各異。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題記、雕塑作品、壁畫及木構遮檐最為珍貴。
水簾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縣城東北約25公里處的鐘山峽谷中。建於十六國時的後秦,經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歷代屢有修建,主要有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顯聖池和三清洞五處石窟。這裡群峰疊嶂,奇偉挺拔,曲徑幽林,鳥語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間溪流潺潺,實屬仙境聖地。
水簾洞在試斧山東側的峭石壁上,是一個約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因雨季山頂飛流直下如水簾,因有此名。洞內有四聖宮、觀音寺、南殿、菩薩泉等殿閣,依自然岩洞有開有合,錯落有致,工藝精巧,其中尤以菩薩殿最為高大華麗。該殿上下兩層,下層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見底;上層橫匾大書“西山暮雨”四字,內塑當地民間傳說中的麻線娘娘。水簾洞的崖面上保存著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畫。
相關詞條
-
武都[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
武都區地處秦巴山地結合部,素有“巴蜀咽喉、秦隴鎖鑰”之稱,是甘肅、陝西、四川三省交通要道。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素有“隴上江南”和“植物大觀園”之稱,被著...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境域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武都區
武都區,甘肅省隴南市下轄市轄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中部、白龍江中游。武都作為地名始於先秦,西漢置武都郡,唐改稱階州,民國改置武都縣,2004年撤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境域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武都哎
,兒童樂園的大象還有溜溜板,武都哎,武都哎,武都哎,最闊氣的闊闊,武都哎,武都哎,武都哎!最把穩的闊闊,夜個天的白雨下的實在吃勁,北裕河壩的圓光石淌著...洞子橫過了一隊又一隊人,梁園子的水在巷巷子後躥,水簾洞的水早就么有了,教...
-
武都古城
武都古城 位於甘肅東南部,為秦蜀之咽喉,乃隴南之重鎮。武都之名始於戰國,秦置武都道於今西和洛峪。
-
武都縣[甘肅南部歷史政區]
基本概況 武都美景 2004年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隴南地區和武都縣,設立甘肅省隴南市和武都區。詳見: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武都區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嶺與岷山之間,嘉陵江的一級支流白龍江從武都城區流過,氣候屬亞熱帶向...
基本概況 行政區劃 地理交通 人口民族 主要宗教 -
甘肅天水
的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專區,武都專區的禮縣、西和、成縣劃歸天水專區,天水...。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所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5縣劃歸天水專區...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禮、徽成、武都、文縣8縣。129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氣候情況 交通 -
天水市
專區的隴西縣、通渭縣劃歸定西專區,武都專區的禮縣、西和、成縣劃歸天水專區...徽縣。4月8日,撤銷武都專區,所轄宕昌、文縣、武都、康縣、岷縣5縣劃歸天水...。天水專區轄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禮、徽成、武都、文縣8縣。129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迭山
名稱由來迭山,即疊山,較早記載見於清光緒《洮州廳志》:“疊山橫雪”。但疊山位於疊州之北,疊州之名則始於北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
名稱由來 位置境域 主要山峰 地理環境 資源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