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太子坡

修建於明永樂十年,清康熙元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是武當建築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

關鍵字

武當山太子坡

連線內容

又名復真觀。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築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

簡介

武當山太子坡即復真觀

復真觀,這座在武當山獅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築,被當今建築學家讚譽為:利用陡坡開展建復真觀,這座在武當山獅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築 ,被當今建築學家讚譽為:利用陡坡開展建築的經典之作。復真觀背依獅子山,右有天池飛瀑,左接十八盤棧道,遠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猶如富麗城池。古代建築大師們,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勢,不僅創造出1.6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而且建造殿宇200餘間,結構出“一里四道門”、“九曲黃河牆”、“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觀。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據記載,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門、廊廡等29間。明嘉靖三十二年擴建殿宇至200餘間。清代康熙年間,曾先後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門等殿宇。後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公元1982年經國家投資,對復真觀開展全面修繕,恢復了歷史的本來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子坡景區包括回龍觀、磨針井(純陽宮)、老君堂、八仙觀等景點。這一景區雖然路線較長,但大都緊依上山旅遊的公路,所以交通非常方便。
太子坡古建築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煉的故事來精心設計的,古代建築大師們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勢,建起猶如波浪起伏的夾道牆,被稱九曲黃河牆。進入二道山門,豁然顯出一寬闊院落,漫步走進,只見小院重疊、幽靜雅適,前有依岩而建的“五雲樓”,中有“皇經堂”、“藏經閣”,後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太子坡整體布局左右參差、高低錯落、協調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置身復真觀的最高處,俯視深壑,曲澗流碧;縱覽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陽西下,還可見武當“太和剪影”的奇觀。
這一景區的主要勝景,有磨針井造型玲瓏剔透的井亭、古生代海洋無脊椎動物“直角石”、“真武修真”壁畫;太子坡有一瀉百丈的天池瀑布、滴淚池、五雲樓中的一柱十二梁、桂花樹、九曲黃河牆;有如彩帶飄揚的上下十八盤故道,有九渡澗中的千姿百態的怪石,有陡險奇絕的玉虛岩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