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武定昆明龍拉丁文名 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屬鳥臀目、蜥腳型亞目、蜥腳類、昆明龍屬的植食性恐龍。武定昆明龍體長11米高3.5米,主要分布在侏羅紀早期的中國雲南省的武定盆地,由蘇有林在1954年發現,Yeh在1975年命名。
發現過程
1954年由技師蘇有林在雲南省武定採集,而經趙資奎在1985年描述。董
枝明於1991年將其歸屬到蜀龍科之中。武定昆明龍是發掘於亞洲侏羅紀早期的一種原始型態的蜥腳類恐龍。它的頭顱和下頷非常高聳,具有匙狀的牙齒;頸部與背部脊椎的側腔室還沒有發展,神經弓和棘非常高突。而在神經棘與神經弓中明顯的保存有後關節突和橫關節突膜;而 骨由六個椎骨組成,其要帶是為似蜥腳類特徵,而修飾成一塊骨板的型式。而另一方面,昆明龍也具有一些原蜥腳類的特徵,像是厚實的頸椎與背椎的構造。這群恐龍體長約7.5公尺,頸子相當短,具有四肢極為壯碩以支撐龐重體軀。早在1956年雲南武定地區就發現了原蜥腳類恐龍化石。經過兩次採集,1990年這些化石被裝架成一條比較完整的恐龍骨架。專家研究後將它定名為武定昆明龍。裝架後的恐龍身長11米,抬頭時身高4米。它生活在侏羅紀早期,以四足行走,行動遲緩。從牙齒構造上看,主要以植物為食,有時也吃些小動物。
武定昆明龍(Kunmingosaurus wudingensis)是蜥腳形亞目(Sauropodomorpha),蜥腳次亞目(Sauropoda),蜀龍亞科(Shunosaurinae),昆明龍(Kunmingosaurus)的一種。植食性,體長約11米,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羅紀中期,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化石1954年發現於中國雲南省武定。昆明龍(Kunmingosaurus)是最早的蜥腳類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