欻

1. 忽然:“神山崔巍,~從背見。” 2. 迅速:“夫~而生者,必~而滅。” 3.一種打擊樂器,即小鈸。或稱鑔子、鉸子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欻 xū、chuā

部首筆畫

部首:欠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2

五筆86:OOQW 五筆98:OOQW 倉頡:FFNO

筆順編號:433443343534 四角號碼:9788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B3B

詳細字義

〈副〉

1. 忽然 [suddenly]

欻一狼來。——《聊齋志異·狼三則》

2. 又如:欻忽(忽然;迅疾);欻然(欻焉,忽然)

〈形〉

1. 輕舉的樣子;急躁魯莽 [rashly]

欻神化而蟬蛻兮,朋精粹而為徒。——張衡《思玄賦》

2. 又如:欻疾;欻霍(迅疾)

3. 活動的 [movingly]。如:欻欻(動的樣子)

4. 另見 chuā

5. chuā 欻:地方常用方言,常見於陝西關中地區,大意為“什麼事都幹不成的樣子”,例:“你能欻”。意思就是你看你啥都幹不成。

〈象〉

踩踏聲 [the sound of tramping]

擬聲.形容短促迅速的聲響。如:欻的一聲

疊用形容有節奏的聲響。如:欻欻的腳步聲

另見 xū

常用詞組

欻欻

chuāchuā

[sound] 象聲詞

三藏受詔置瓶,叫葉法善依禪門法,敷坐起來,念動咒語。未及念完,法善身體欻欻就瓶。——《初刻拍案驚奇》

<副>

忽然 [suddenly] 風雨~至

欻一狼來。——《聊齋志異·狼三則》

又如:欻忽(忽然;迅疾);欻然(欻焉,忽然)

其他字義

<形>

輕舉的樣子;急躁魯莽 [rashly]

欻神化而蟬蛻兮,朋精粹而為徒。——張衡《思玄賦》

又如:欻疾;欻霍(迅疾)

活動的 [movingly]。如:欻欻(動的樣子)

另見chuā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許物切《集韻》《韻會》《正韻》許勿切,音䬍。《說文》有所吹起也。《元包經》仡仡,趯欻欻。《傳曰》欻欻,動也。
又《玉篇》忽也。《張衡·西京賦》神山崔巍,欻從背見。《注》欻之言忽也。《左思·詠史詩》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
又奄欻,去來不定之意。《左思·吳都賦》慌罔奄欻。
又歇欻,幽邃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歇欻幽靄。
又欻吸,疾貌。一曰猶翕忽也。《江淹·雜擬詩》欻吸鵾雞鳴。通作歘。《杜甫詩》秋風歘吸吹南國。
又與惚通。《韓愈詩》指畫變怳欻。《注》茫昧貌。當作怳惚。借用欻字。

拼音是chua的漢字

拼音是chua的漢字共有2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