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東計

權東計

權東計,男,生於1963 年6月,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碩士生導師。

個人介紹

權東計點擊查看大圖
1986 年7月畢業於西北建築工程學院(現長安大學)。
1986 年7—2000年5月,在西北林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從事《園林建築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工業建築設計原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8年4月—2000年4月,被聘為黃河上中游管理局機關搬遷辦公室工程技術負責人,負責搬遷報建、設計、招標、施工等管理技術工作。1999年7月被評聘為高級工程師。
2000年5月調入西北大學,任職於城市規劃教研室,主要從事城市規劃與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兼任西北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高級規劃師。
2004年8月赴日本筑波大學從事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學術交流與考察工作。
擔任過陝西省建設廳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陝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和陝西省旅遊局旅遊規劃評審專家組成員,參加過多項規劃項目的評審工作。

個人成就

一、任現職以來的思想表現
任現職以來,本人能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積極參加校系組織的各項活動,具有強烈的事業責任心。在工作中虛心向有關專業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愛崗敬業,服從組織安排,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任現職以來的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
1. 規劃專業技術工作
任職後,特別是調入西北大學後,主要從事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城市規劃和旅遊規劃等方面的技術業務工作。
遺產保護與利用規劃,特別是大遺址保護規劃是1995年以後出現的新的專業技術工作。其理論與規劃編制內容正在各地、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不斷探索的和規劃實踐中逐步形成。通過六年的規劃實踐和理論探索,基本掌握了文物保護規劃編制的基本規律和編制方法技術,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文物保護規劃編制理論體系。作為為主持人和技術負責人先後承擔完成和正在編制修改以安陽殷墟、漢長安城、唐昭陵、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寧夏賀蘭山岩畫、寧夏青銅峽108塔等為標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11項。這些規劃完成並實施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其中負責完成宮殿宗廟區和王陵區詳細規劃的安陽殷墟保護與利用規劃,通過5年的實施,效果良好,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召開的第三十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將安陽殷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漢長安城道路遺址保護專項規劃、寧夏青銅峽市108塔保護規劃、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保護規劃已通過國家級專家論證,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實施。唐昭陵、唐順陵、固原須彌山等保護規正在審批和修編之中;小雁塔歷史文化公園、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公園等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政府立項,目前正在實施之中。
先後參加完成以陝西省城鎮體系規劃為代表的城市規劃類項目7項。在這些規劃編制中,本人對所承擔部規劃內容分,能認真貫徹國家的有關技術規範和技術標準,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規劃的編制水平,使所編制的規劃在各級論證會上得到專家的肯定,並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除陝西省城鎮體系規劃正在報國務院審批外,其他規劃均已通過相應政府批准。
先後承擔的銀川市旅遊空間布局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山西高平市旅遊發展規劃為代表的各類地區、景區旅遊規劃13項。旅遊規劃也是我國規劃技術的新領域,其規劃內容、規劃層次和規劃深度也處在不斷探索之中。在我擔的旅遊規劃、特別是在旅遊區詳細規劃中,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被旅遊規劃界認可的 “珏山模式”的旅遊詳細規劃體編制系。為了解決遺址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以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為例,作了有益探索,承擔的“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保護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通過,完成的“寧夏靈武水洞溝遺址旅遊區總體規劃”獲得自治區旅遊局的高度評價,是遺址保護與旅遊開發的典範。
2.科學研究工作
先後主持和參加陝西實施大遺址文化產業的關鍵技術研究(省社科基金04F006S,主持人)、大遺址保護與旅遊生態環境模式建設研究(教委產業化項目02JC48,主持人)、中國森林生態網落體系“點”的研究與示範試驗(延安城市綠化)(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項目2002BA516A15-15,主要參加人)、旅遊空間演化機理與最佳化模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0101008,參加人)、西安都市區生態環境效益研究(主要參加人,已結題)、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與利用研究(西安市軟科學項目HJ05005-4,主持人)。每一項項目都認真完成,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3篇。
3.發表科研論文與著作
出版專著1部:《森林公園規劃理論與實踐》。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10月 。
共發表學術論文28篇,獨立完成和第一作者共15篇,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本人為二作者共5篇。其中在《經濟地理》、《西北大學學報》、《考古與文物》、《水土保持通報》、《人文地理》、《城市規劃》、《西北工業大學學報》、《西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核心雜誌上發表論文15篇,重要論文集7篇、重要或一般期刊6篇。
論文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規劃理論探討上。論文發表後社會反響良好,先後收到“國家經貿委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人才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中國小康社會建設叢書編委會”、“中國管理科學院”等多家單位收錄通知。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系列研究獲“2005年陝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三、教學與培養研究生工作
主要承擔本科《中國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碩士點考研課程)、《外國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碩士點考研課程)、《建築設計初步》、《建築方案設計》、《建築學基礎》、《住宅建築設計原理》等課程的主講教學工作。教學狀態評估為校級優秀,2004年獲“西北大學第二屆教案展評一等獎”。
目前共指導研究生7人,其中2人已經順利畢業,且畢業論文答辯均為優秀。為研究生班和研究生開設《建築遺址解讀》、《文物保護規劃》和《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效果良好。
總計完成課時2070.5學時。
四、獲獎勵情況
2002年9月,被評為2001-2002年度優秀教師,並獲“505”獎勵基金三等獎
2004年“建築設計初步”教案獲西北大學第二屆教案展評一等獎。
2005年6月獲陝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森林公園園林設計遺址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