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口目

櫛口目(Ctenostomata)屬苔蘚動物門(Bryozoa)、 裸唇綱(Gymnolaemata)。因其室口有櫛狀薄膜掩蓋而得名。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櫛口目動物多態現象簡單,除了刺、匍莖等空個蟲外,無其他異個蟲。自個蟲與初蟲同形。個蟲圓柱形、棒形或扁平形。體壁未鈣化,膜質或膠質。蟲室呈長梨形,幾丁質,室口端位或近端位。蟲室無口蓋,室口的啟閉系借括約肌和觸手襟的協同作用來實現。使觸手冠外翻的機制通過肌肉收縮使整個體壁變形體腔液的壓力使之外翻。蟲室多自管狀匐莖生出,間距稀疏。匐莖粗細均一,或成串珠狀,彼此縱橫交叉,組成格線狀、漏斗狀、叢樹狀、桿狀等,部分鈣化而保存為化石,故櫛口目化石多僅是匐莖部分。少數無匐莖,蟲室緊密連線成葉狀、指狀、塊狀群體。育卵結構有胚囊。有時能產生特殊的冬芽。

生活習性

櫛口目動物幾乎全為海生,有少數種見於河口。在現生苔蘚動物中,櫛口目對鹽度的抗力最大,大多數棲息在潮間帶至水深1200米的海洋中,群體透明纖細,常與海藻、水螅及其他樹枝狀或樹叢狀的苔蘚蟲生活在一起。有些科屬營鑽孔生活。某些參與污損生物群落的組成,是污損苔蟲的成員之一。還有的在某些區域參與小型底棲生物的群落組成。

分類

櫛口目動物分為兩大類:①肉質類苔蟲:以水平出芽形成群體,群體無匍莖,通常被覆在基質上,新個蟲直接由其他個蟲出芽產生,個蟲緻密連線成膠質葉狀或指狀或塊狀群體。②根莖類苔蟲:以垂直出芽產生群體,群體以匍莖蔓匐在基質上,新個蟲由分枝的匍莖出芽長出,個蟲間距稀疏,由匍莖連成網狀、絲狀或細枝狀群體。

化石意義

櫛口目動物化石分布於奧陶紀至現代地層。化石不多,如晚奧陶世的萬因氏苔蘚蟲(Vinella),地層意義不大。

苔蘚動物門

苔蘚動物門動物界的一門,為真體腔動物。因肛門開口於觸手冠之外,故有外肛動物門之稱。
護唇綱
窄唇綱環口目變口目泡口目隱口目
裸唇綱櫛口目唇口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