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口目

唇口目

唇口目(Cheilostomata)是苔蘚動物門(Bryozoa)、裸唇綱(Gymnolaemata)的1目,是現生苔蘚動物門中群體形狀變化較大、個蟲形態高度分化並且種類最多的一大類群。唇口目自個蟲與初蟲異形。個蟲一般呈箱形,通常具刺,體壁鈣化。室口常位於前面的末端,由特殊的鉸合構造——口蓋關閉。全世界約90科700屬,其中55%為現生屬。中國發現現生種約700種。唇口目最早出現於中生代,根據個蟲前壁鈣化特徵和水壓調節機制的不同,分為三個亞目:無囊亞目(Anasca)、篩壁亞目(Cribrimorpha)和有囊亞目(Ascophora)。

基本信息

唇口目

正文

裸唇綱的 1目。是現生苔蘚動物門中群體形狀變化較大、個蟲形態高度分化並且種類最多的一大類群。唇口目自個蟲與初蟲異形。個蟲一般呈箱形,通常具刺,體壁鈣化。室口常位於前面的末端,由特殊的鉸合構造──口蓋關閉。全世界約90科700屬,其中55%為現生屬。中國已發現現生種約700種。
形態結構 苔蘚動物中幾乎所有的群體類型都可以在唇口類中見到。唇口類大多數群體都屬被覆型,少數為直立的葉狀、鹿角狀、牡丹花狀。群體多半為單層皮殼狀,也有的為雙層或多層;多層群體因個蟲重疊而呈塊狀、粒狀、棒狀、樹幹狀、珊瑚狀等。群體以水平出芽和垂直出芽兩種方式形成,水平出芽產生自個蟲,垂直出芽產生異個蟲。使觸手冠外翻的機制或是藉助於前膜,或是由特殊的水壓調節裝置──調整囊來實現。胚胎在特殊的育卵室內或體腔內保育。
唇口類個蟲體壁的鈣化程度因種類而異。無囊亞目個蟲鈣化弱,其前區的全部或大部為膜質(前膜)。有時前膜的始端和側緣被細狹的鈣化前壁所覆蓋。鈣化而裸露的前壁稱為裸壁,從始端和兩側延伸到前膜下面的鈣化前壁,稱為隱壁。某些比較進化的無囊類隱壁高度發達,幾乎充滿膜下孔。篩壁亞目的前膜完全被鈣化的側刺癒合而成的前盔所蓋沒,但前盔上的肋間孔仍能使水流通過。有囊亞目大多數種類的前壁完全鈣化,該亞目的成員或者前膜本身被鈣化,或者前膜底下的隱壁被鈣化,阻礙前膜的水壓調節功能,從而發育出特殊的水壓調節器官──調整囊。
無囊類和篩壁類的室口都很簡單,大多數均呈半圓形,室口純為觸手冠的通道。有囊類的室口形狀不一,有圓形、卵圓形、鐘形、鎖孔形和“D”字形等。除室口呈“D”字形種類的調整囊有特殊的囊孔外,其餘種類的室口始端部分(竇或後葉)為調整囊的通道,末端部分為觸手冠的通道。唇口類每一個蟲都借胃緒和神經系與其相鄰個蟲相聯繫。
多態現象 唇口類個蟲有 7種類型:①不育或受孕的自個蟲;②雄個蟲;③雌個蟲;④鳥頭體;⑤振鞭體;⑥空個蟲;⑦卵室或育卵室。鳥頭體和振鞭體是唇口類所特有的異個蟲。有人認為前者是具捕獲功能的變態個蟲,而後者則是用於清掃群體表面或(至少)用於支持群體而特化的另一類變態個蟲。鳥頭體的形態變化極大,有的與自個蟲的形狀和大小相近;有的極微小,具有高度特化的結構。較大的鳥頭體在群體個蟲行列中取代自個蟲的位置,稱為代位鳥頭體;大多數鳥頭體較小,附著在個蟲某一位置上,稱為附屬性鳥頭體。通常同一個蟲上可著生不同形狀而位置多變的附屬性鳥頭體。最典型的鳥頭體是有柄鳥頭體,它是一種基部有柄,形如鳥頭、可以活動的特化個蟲。所有其他的鳥頭體都屬於無柄鳥頭體。
生活習性 唇口類幾乎遍及整個海洋,甚至泥質海底也有它們的代表。某些直立或被覆性群體附著于海藻基部及其葉狀體上,而被覆性種類則大多數附著在岩石、礫石和貝殼上。雙殼貝類死殼是唇口類適宜的附著基,通常附著在內面。唇口類幼蟲背光性強,喜附著在陰面。扇貝類的殼表具肋,因而附著群體較多。唇口類對海草和大型海藻的選擇性十分明顯。在一片昆布葉狀體或大葉藻葉片上常可附著10餘種數十個群體。蜃口類從潮間帶至水深8030米的深海海底都有分布。
分類 唇口類最早出現於中生代,根據個蟲前壁鈣化特徵和水壓調節機制的不同,現分為 3個亞目:無囊亞目(Anasca)、篩壁亞目(Cribrimorpha)和有囊亞目(Ascophora)。

配圖

相關連線

苔蘚動物門

苔蘚動物門動物界的一門,為真體腔動物。因肛門開口於觸手冠之外,故有外肛動物門之稱。
護唇綱
窄唇綱環口目變口目泡口目隱口目
裸唇綱櫛口目唇口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