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鍍

機械鍍

機械鍍是20世紀40~50年代由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Tainton公司的ErithClayton發明的一種塗鍍工藝。

簡介

機械鍍是20世紀40~50年代由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Tainton公司的ErithClayton發明的一種塗鍍工藝。

機械鍍機械鍍

機械鍍是一種在常溫常壓下利用物理、化學吸附沉積和機械碰撞使金屬粉在工件表面形成鍍層的工藝。金屬粉可以是金屬鋅、鋅-鋁、鋅-錫或其它有色金屬和合金。典型的機械鍍工藝是把經過鍍前處理的零件放入機械轉動的滾筒中,加入水和衝擊介質(玻璃丸),轉動滾筒形成一個具有碰撞和搓碾作用的流態環境。根據預定的鍍層厚度加入金屬粉和藥劑,在化學藥劑和機械碰撞的共同作用下使零件的表面形成鍍層。
從嚴格意義來講,機械鍍分為乾法機械鍍(dryimpactplating)和濕法機械鍍(wetimpactplating)。
國內典型工藝的簡介如下:
1.工件表面預處理(脫脂、除銹)
2.向滾筒中裝料(水、工件、玻璃珠介質)
3.加入無機酸(調整鍍液環境)
4.基層建立(金屬粉和少量沉積活化劑)
5.加入保持活化劑)
6.鍍層循環增厚(金屬粉、沉積活化劑)
7.水拋光
8.卸料
9.工件與玻璃珠分離
典型的機械鍍工藝大至可歸納為4個階段:(1)表面預處理:去除工件表面上的油污及氧化物使工件裸露出金屬基體。(2)閃鍍銅:在經預處理的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層較薄的銅層,而此過程僅需30~90s,習慣上稱為閃銅。但國內改進之後的工藝無需閃銅,直接鍍金屬粉。(3)鍍覆:閃銅後即進入鍍覆階段。根據工件表面積及鍍層厚度控制金屬粉末和活化劑的量。如在總表面積為1平方米工件上,鍍25μm的鋅層,大約需200g鋅粉。(4)後處理:鍍覆後的分離—漂洗—乾燥—鈍化—密封等均屬此階段。鍍後工件與介質等分離。介質可重複使用,而工件經漂洗、乾燥後裝箱。如需要,工件可進一步鈍化或有機物封膜以提高耐蝕性。

機械鍍的特點:

與傳統鍍鋅工藝比較,機械鍍鋅有如下幾個特點:
﹙1﹚鍍後無氫脆和退火軟化現象
高強度鋼電鍍後普遍存在氫脆現象,即便處理也不能除盡,嚴重影響產品質量;而機械鍍鋅後自然放置24--48小時或150℃保溫後氫脆現象可完全消失。而熱浸鍍鋅的高溫使高強度鋼退火軟化,同樣影響產品質量。而機械鍍可避免以上問題、可以滿足高強度的五金件,例如航空五金、汽車五金件等。
﹙2﹚工業過程可實現清潔生產
機械鍍鋅所用原料無毒性,全過程在室溫下進行;工藝用水可循環使用,沖洗水採用化學法沉澱重金屬離子.澄清後循環使用;操作環境較好,符合近幾年提出的“綠色加工”或“清潔生產”的概念。
﹙3﹚生產成本低生產效益高
機械鍍鋅操作方便,設備簡單,適合生產量大的小工件,高強度的標準件和緊固件;生產加工數量大,每批可以書百kg計;工件一次合格率高;所用原料已經國產化。
﹙4﹚鍍層厚度可根據需要控制加料
可計算每平方米鍍鋅約8g/μm,對於中厚層鍍層(5--20μm)的鍍鋅,每次加料可增厚3--5μm;較厚的鍍層可提高加料強度,每次增厚10μ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