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瓶

橄欖瓶

瓶的一種式樣。撇口,短頸,肩、頸部內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窯創製,清代仍有燒造,造型略有變化,頸部稍長,勻稱秀美。

橄欖瓶 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欖。有素身與瓜棱式之分。為清代流行器形,始創於順治朝,雍正、乾隆時最為常見。
尖底瓶 新石器時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汲水器.紅陶質,手工製作.器形為小直口,細頸,長圓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對稱的雙系,用以穿繩.器表有多繩紋.燒結程度較好,質地堅實.汲水時由於重力作用,瓶口會自然向下,待水將滿時,瓶身自動倒轉,口部向上.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及馬家窯文化遺存中發現的尖底瓶略有不同.廟底溝類型的尖底瓶為雙唇,小口,器身瘦長,肩腹部無系.馬家窯文化的尖低瓶為侈口,直頸,折肩,腹有雙系以細泥橙黃陶製成,器表塗淺紅色陶衣,以黑彩繪鏇紋,紋飾充滿動感,製作精細.

傳瓶 流行於隋唐時期的器形,即單口,雙腹並聯的雙縭尊,自銘"傳瓶".目前僅發現兩件,分別收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後者出土於西安郊區隋大業四年(608年)李靜訓墓.

葫蘆瓶 形似葫蘆的瓶式.自唐以來,因其諧音"福祿",為明間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時,因皇帝好黃老之道,此器尤為盛行並多有變化;除傳統器形外,又有上圓下方式,蘊含天圓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時,成為外銷瓷品種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並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雍正以後,創製一孔葫蘆瓶,嗣後變化多端,其中器口內斂,臥足,飾對稱如意綬帶耳者又演化為"如意尊".

橄欖瓶橄欖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