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吳茱萸
樟樹吳茱萸是指出產於江西省榆樹市境內的吳茱萸,是優良的中藥材品種。具有不開口,內無種子,氣芳香濃郁,味辛辣刺舌而苦,有效成分高等特點,在中藥界享有盛譽,被列入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樟樹吳茱萸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無患子目
生產環境
江西省樟樹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森林覆蓋面積大,極為適宜植物生長。樟樹市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蘊藏著種類繁多、種質優良的中藥和天然藥物資源,這是樟樹中醫藥的物質基礎。
樟樹現有野生藥材品種1657多個,可開發利用的有156種,樟樹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歷史。其中尤以“三子一殼”聞名,即黃梔子、吳茱萸、車前子和枳殼,都是在長期的種植過程中形成的地道藥材。截止2006年,樟樹全市中藥材基地面積已達15.3萬畝,其中“公司+農戶”的基地面積13萬畝,吳茱萸基地20個,中藥材種苗基地6個。樟樹全市從事藥材種植的有8900戶,藥農數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生物性狀
吳茱萸,FructusEvodiae(英)MedicinalEvodiaFruit。別名:曲藥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的近成熟果實。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2.5~8m。幼枝、葉軸、葉柄及花序均被黃褐色長柔毛。羽狀複葉對生;小葉5~11,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4cm,寬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有透明腺點。花單性異株,密集成頂生的圓錐花序。骨突果紫紅色,有粗大腺點,每果含種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於溫暖地帶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陝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採制
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
性狀
果實呈五角狀扁球形,直徑2~5mm。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粗糙,有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質硬而脆。氣芳香濃郁,味辛辣而苦。
化學成分
含吳茱萸鹼(evodiami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鹼(hydroxy-evodiamine)、檸檬內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吳茱萸烯(evodente)等。
性味
性熱,味辛、苦。
功能主治
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頭痛、疝痛、腳氣、痛經、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口瘡。
產銷情況
吳茱萸:樟樹地產品種以中花為主,人工栽培主要分布於洲上、張家山、臨江、昌傅、黃土崗、義成、雙金、吳城、洋湖、觀上、劉公廟、店下等鄉鎮。2001年該品由於家種較少,產新後上市量不足,價格漲幅較大,到冬季出現供不應求,中花貨成交價升至55-60元,達到近年來的最高值。產地藥農見有利可圖,開始規模發展人工種植,2002年以後在地面積逐年上升,特別是2003-2004年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鼓勵下,不少地方把栽培吳茱萸作為一個產業,栽植面積明顯增大。2004-2005年新品上市量增多,價格有所下滑,但幅度不是很大,基本在24-27元之間徘徊。2006年春季市場走動一般,成交價平穩在23-25元,夏季產新後商品貨足,價格陸續下跌至17-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