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考

樂考

樂考是北京市對部分國小低年級段學生期末評價進行改革的一項新舉措,即告別統一的期末筆試考卷,採取“闖關” 、表演“脫口秀”、玩遊戲等“樂考”的形式。然而,北京市中國小期末考試,用近乎遊戲的辦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概述

樂考樂考
2016年1月,北京市中國小迎來了期末考試季,但今年北京市部分國小低年級段學生期末評價告別統一的期末筆試考卷採取“樂考”形式,“闖關”、表演“脫口秀”、玩遊戲等都成為“樂考”的形式,甚至有學校在期末“樂考”中讓學生玩“”。

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教學的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各顯神通,教學形式百花齊放,學生動手動腦成了課堂的主旋律,一改過去教師“滿堂灌”的呆板教學模式。如今,學校的考試也進行了改革,出現了上述“闖關”、表演“脫口秀”、玩遊戲等“樂考”形式。給人感覺是,中國小里,無論是教學還是考試,都在朝著“遊戲化”的方向發展,形式更加靈活,方法更加超脫。

而北京市對中國小考試進行的改革,用近乎遊戲的辦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考試方法

考試方法告別統一的期末筆試考卷,採取“樂考”形式,“闖關”、表演“脫口秀”、玩遊戲等。而北京市崇文國小二年級一班採取的考試方法是,讓同學來到學校“超市”,以去超市購物的方式,完成二年級各項需要掌握的知識與能力。

“超市購物”是用超市的形式呈現各項考查內容。語文數學英語根據本學科特點分別設立不同的考查板塊,每個板塊設立一個購物區域,每個區域的考查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即簡單、中等、提高。依據超市的特點這三個層次在“超市”中分別以“限時促銷”“新品速遞”“精選商品”呈現。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水平選取相應內容,然後到各個板塊區域進行考查。

如何評價

在北京市史家國小,學校用繪製“成長記錄尺”(基礎性評價)、培育“個人成長樹”(過程性評價)、搭建“創意展示台”(展示性評價)三個尺度來考查學生。其實,這更像一種分享與展示。“成長記錄尺”指向學生“專注”的學習狀態和基本知識與能力的達成,以“學生作業展示”和“專項達標測試”為主要考核方式;“個人成長樹”指向學生概括總結與反思思維的發展,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單元知識整理”和“錯題整理”為主要考核方式;“創意展示台”指向學生綜合素養和自主選擇能力的形成,以“學科創意表達”為主要考核方式。在學期末,設立“考試周”對各學科學習成果進行集中展示。

爭議

贊成

樂考樂考
“樂考”這種形式可謂對傳統期末考試的顛覆,卻為學生們所樂見和接受。對此,值得點讚。

幼稚園教育是教師通過講故事、畫圖畫、玩遊戲等方式進行的,體現一個字“玩”。國小低年級段學生剛從幼稚園升學而來,如果突然徹底改變對他們的教學方法,會讓他們難以適應,是不科學的。即使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孩子的教育確該轉為嚴肅,也應當給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應當在一定時期內逐漸改變教育方法,突然“斷奶”對於孩子接受教育是不利的。

孩子的天性是玩耍,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毫無疑問,“樂考”符合孩子天性,也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綜觀全國國小低年級階段的期末考試,北京市部分國小低年級階段期末考試採取“樂考”形式可謂星星之火。

質疑

試卷沒有了,紅叉不見了,期末考試變身學業體驗展示,“玩考一家”,讓孩子從遊戲中收穫快樂,這樣的“樂考”令人耳目一新。“樂考”顛覆分數排名,旨在以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這樣的教學理念,自然值得讚賞。然而不看分數看“快樂”的“樂考”,能得到“終端認同”嗎?

所謂“終端認同”,就是升學率和統考分數。長期以來,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標準就是這兩個東西。一個學校能有口碑,乃至名校之名,靠的就是這兩個“鎮校之寶”。沒有了這“鎮校之寶”,“樂考”再快樂,恐怕也是自娛自樂。事實上,絕大多數學校仍將紙筆考試作為評價孩子的手段,之所以堅持“苦考”,核心都在“終端之慮”。

招生升學是按分錄取,差了一分也不行,如果分數不過線,校門都進不去,“中看不中用”的素質教育又有何用?而問題還在於,應試教育“育人”不及素質教育,但“育分”卻是強項,而在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當下,素質教育扮演的是注定要輸的角色。正因如此,與其簡單地為“樂考”喊好,不如先問一聲:和“樂考”接軌,現行的招生體制準備好了嗎?要是升學錄取的時候,仍是“一分定生死”,那么“樂考”現在是“自得其樂”,結果是“先樂後苦”

反對

對於教學改革,我們應該給予支持。但是,改革必須朝著更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方向發展。然而,教學改革的成效如何,必須有一個檢驗的標準。這個檢驗的標準,目前來看其實就是考試。而北京市對中國小考試進行的改革,用近乎遊戲的辦法,不僅使人多了幾份疑慮:一是對於這種“樂考”,能不能反映出真實的教學效果。二是“樂考”的成績能不能被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接受。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考試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內容。推出“樂考”必須慎重。要在對其科學性有一個準確評價之後再付諸實施,保證其結果能夠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決不能一方面在推行“樂考”,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另一方面可能一些學校又另外來一次“筆試”,從而加重學生的負擔。

教育改革中,“樂考”與“樂說”相比,關鍵在於“樂學”。如果學生能夠“樂學”,可能自然也就“樂考”了。所以,還是要在學生“樂學”上多做文章。

專家觀點

“目前我們看到的樂學嘉年華,或者情景再現、口語展示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系列有益嘗試。”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新課程研究院院長劉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考試作為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手段是必要的,但目前考試的內容、功能、形式等亟須變革。”

“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勇氣做到‘樂學’‘樂教’‘樂考’,絕大多數的學校仍然將紙筆考試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手段。實際上,‘樂考’對學生的要求並不低,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使‘樂考’與評價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和科學有效,能夠指向學生真正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距離。”劉堅認為。

這也正是家長關注的。不少家長提出,還要考慮“樂考”的後期效果,即學生、家長對考試的認識。一時的快樂、鼓勵不要成為鬆懈的藉口。等級評定看不到細微的差距,孩子們有可能會有自滿情緒。因此,如何將“樂考”轉化為“樂學”的動力尤為重要。

劉堅建議,教育工作者不能將目光局限於考試評價的形式和手段上,而要改革教育評價的理念,重視成長記錄,摒棄以某幾門學科分數高低、用常模參照的簡單思維來評價學生的錯誤做法,為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寬鬆的教育環境。面對兒童,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