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脫口秀(US-TalkShow,Brit-ChatShow)從各大都市的地方電台到國家聯合廣播脫口秀例如"拉什·林堡秀"(RushLimbaughshow),各種政治脫口秀在(美國)整個國家非常常見。
在西方“脫口秀”是一個視頻節目的欄目,也是一種主持風格。電視“脫口秀”(talkshow)的影響與威力越來越大,成為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一把解讀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鑰匙。在我國,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電視台推出《實話實說》之後,許多電視台也紛紛上馬新式的談話節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國的相聲藝術就被西方國家認為是“脫口秀”。
一般脫口秀都有一列嘉賓席,通常由有學問的或者對那檔節目的特定問題有特殊經驗的人組成。
在《簡明廣播電視詞典》中,脫口秀被定義為“通過討論對新聞或社會問題進行評論、表達觀點的一種形式”。脫口秀以交談作為節目的內容與形式,而交談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基本、最常見也最直接的手段。
隨著脫口秀的流行,秀中的兩個詞“Truthiness”和“Wikiality”也廣為流傳。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obalLanguageMonitor)將科爾伯特所謂的“Truthiness”一詞定義為“以為真實,而非事實”。
起源
脫口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格蘭地區的咖啡吧集會,在集會上人們討論各種社會問題。然而,脫口秀得到真正的發展是在美國。20世紀,隨著廣播的產生以及人們對公共集會的熱衷,越來越多人將興趣投諸於通過廣播這一新媒介進行討論,這也催化了脫口秀的誕生。與今天不同的是,那時的脫口秀大都是一言堂,即一位專家向聽眾發表觀點,而沒有聽眾的參與。從1933年開始,許多新的脫口秀形式出現,觀眾也有機會主動參與到討論中。而同時,脫口秀的關注點經常被放在一些受到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自從20世紀80年代起,脫口秀成為了一大時尚,對社會的影響力不可低估。在美國,各種各樣的脫口秀節目占到了電視節目總量的40%。脫口秀也成為了一種記錄文化與社會巨大變化的載體,節目內容與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在廣播脫口秀中,政治方面的節目大多數代表了保守派的觀點,為美國風雲變換的社會增加了些許不穩定因素,甚至在柯林頓時代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批評。日間的電視脫口秀節目熱衷於揭露隱私,被成為“電視垃圾”,為許多人所反感。從各大都市的地方電台到國家聯合廣播脫口秀例如“拉什·林堡秀”(RushLimbaughshow),各種政治脫口秀在(美國)整個國家非常常見。
娛樂
脫口秀在電視上的播出源於電視時代早期。深夜脫口秀節目包括"今夜秀"(TheTonightShow)和"大衛深夜秀"(TheLateShowwithDavidLetterman,港譯大衛牙擦騷)等已經播出了幾十年,以名人嘉賓和幽默小品為其主要特徵.電視新聞先驅愛德華·摩洛(EdwardR.Murrow)曾於1950年代晚期主持了"小世界"(SmallWorld),從那時起政治脫口秀主導了星期天早晨的電視節目。每日聯合播出的脫口秀包括從家庭導向的"奧普拉·溫芙芮"(OprahWinfrey)和"羅茜·歐丹尼秀"(RosieO'Donnellshows)到"垃圾電視"如"傑瑞·斯普英哥秀"(JerrySpringerShow)等眾多節目.電視網熱衷於脫口秀是因為其總體來說製作費用低廉。然而,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持人的個性,也正是這一點甚至使主持人成為價值不菲的商品。
特徵
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在節目的表現形式上,不僅有現場觀眾參與的談話節目,也有無現場觀眾的談話節目,不僅有帶嘉賓的談話節目,也有不帶嘉賓的談話節目,不僅有在演播室現場錄製的談話節目,也有利用衛星通訊技術讓不同地域的嘉賓同時進行交流的談話節目。
節目製作越來越精良
越來越多的電視談話節目開始自覺地追求節目製作質量的提高。在開播之前,許多談話節目製作部門都會邀請專家進行靜心策劃,力求節目一開播,就能以一種相對成熟的風格吸引觀眾。這種自覺行為推動著電視談話節目不斷走向成熟。
談話節目呈分眾化趨勢
針對不同的客群需求來製作電視節目,是當今世界電視發展的一個潮流。這不僅是電視節目日益增多、競爭日趨激烈的結果,也是電視商業化進程的內在要求。
為了吸引住觀眾的注意力,節目製作者就必須重視觀眾的收視心理,把觀眾的收視需求作為自己製作電視節目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隨著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發展,人們發現,客群並非像傳統傳播理論認為的那樣是一個抽象群體,而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劃分的客群群,每個客群群又可以細分為不同的層次。只有根據客群的不同需要,有的放矢地製作節目才會收到更好的收視效果,節目的收視率也才能相對穩定。
國內“脫口秀”
國內被誤用冠名的很多“脫口秀”節目,其實對應的並不只是歐美的“TalkShow(脫口秀)”,有的是“Stand-upcomedy(單口喜劇)”香港稱為棟篤笑(粵語正字:戙 笑,讀:dụngduksíu),台灣稱為獨角喜劇;如果通篇主要是情景表演,則對應的是歐美的“sketchcomedy(喜劇小品)”。
馬三立(中國傳統單口相聲,與歐美過來的單口喜劇並不一樣);
周立波“海派清口”單口喜劇;
吉星《吉星開心秀》單口喜劇
汪涵、馬可《越策越開心》喜劇小品;
王自健《今晚80後脫口秀》雖然有脫口秀的“單口小段+喜劇小品環節+名人訪談”,但是重點在單人段子(幾乎可以算單口喜劇),其他環節並不是固定都有。
王尼瑪《暴走大事件》重點在單口小段,
期間偶爾穿插“喜劇小品”和“訪談形式的喜劇”。
張樂雲《G樂體育》有脫口秀“單口小段”和“喜劇環節”但是沒有作為核心的嘉賓訪談環節(沒有talk)。
黃星《半月版》網易原創脫口秀。
海陽(經濟之聲)《海陽現場秀》。
金星《金星脫口秀》
趙屹鷗,于洋《廚房的秘密》
楊悅,蟈蟈《說天下》
蔡志鑫:鄭州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開啟首個脫口秀公益巡講《脫穎而出》系列;2015年12月,在河南藝術中心舉辦中原首場正宗美式脫口秀劇場秀《鄭脫著呢》;2016年12月,中國脫口秀演員、電視主持人蔡志鑫在傳統脫口秀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創建脫口秀劇(新興的脫口秀藝術形式),在鄭州上演脫口秀劇開山之作《撕蔥狗之雞毛人生》。
評論
脫口秀是美國電視節目的一種特定意義上的節目形式。一般是主持人的訪談節目,兩個人,一個主持人,一個嘉賓。好比中國的《實話實說》,當然《實話實說》更多時候不止兩個人。也可以是主持人一個人坐在那裡神吹鬍侃,好比什麼呢,好比……還想不出來,這種節目好像在國內沒有見到過,也就是世界盃那會兒,上海電視台體育頻道推了個類似的節目,名字記不起來了。名字是《G樂體育》—《G樂世界盃》。
喜歡脫口秀。更喜歡看脫口秀節目。覺得即使一個人英語再好,說的再溜,如果看不懂美國的脫口秀節目,想其水平也只能算個初級水平,包括大學裡所謂的英語專家,以及那些英語權威們。你不信把一台能收到美國一號電視台的電視機放在那些英語權威面前,讓他對著電視裡的脫口秀節目跟你解釋解釋,翻譯翻譯,有幾個能跟上的?當然他們的語法教的還是不錯的,能夠指出lookforwardto後面不能跟動詞原形。鼓勵大家去接觸原汁的美國英語!但是以前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看美國的電視。直到裝了寬頻。因為寬頻,可以下載美國電視頻道的流媒體檔案。可以通過流媒體線上收看到美國電視上的一些SALE,CLEARANCE的廣告什麼的。
起初收看美國電視一台的時候,發現除了一些天天都重複的廣告以外,還有一些新聞,時不時蹦出來的BREAKINGNEWS可能是國際國內突發大事比如911什麼的,也有LOCAL車禍交通的緊急報導。看新聞,大家一般都看看LOCAL又發生什麼殺人放火啊,這個恐怕天天都會有,不要緊張習慣了就好,還有就是天氣預報了。至於美國的脫口秀節目,其實從早到晚都有一大堆,你要是不熟悉,可以隨便上網找一個耐心的美國人給你介紹一分鐘就可以了。
比較有名的當然要屬ABC的Oprah了,她談的東西相對比較輕鬆,誰又出新書了,社會道德了,名人拍什麼新電影啦,她比較狠,收拾率最高保持了許多年,在《Brian英語狂聊》裡面,有一小節談到這個女人。
其次有NBC的Rosie,是個比較胖的女人,好像聽誰說過她是個同性戀,而且還轟動一時,不知道有沒有因為這個事情收視率有所上升?
相對於她們倆更深刻一點的有Srpinger,他是個脫口秀的大腕,內容五花八門,什麼變性、雞姦、亂倫、吸毒等等都有。
上面說的幾個節目時間一般都在白天(美國時間),晚上的脫口秀節目相對更精彩一些了,比如有CBS的Letterman,還有Conan了,比較幽默,而且什麼都敢罵,從柯林頓到小布希他爹都被罵遍過。
之所以在《Brian的英語世界》里加這個部分,是因為第一次從美國電視裡真正了解到一般的美國人在看什麼,在關心什麼,就像在中國的美國人也有看我們的《實話實說》一樣(我覺得和晶主持的也很好,更理性,只是幽默感比小崔少了一些),他們可以通過這個了解到我們的一個側面,學習到我們的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