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工
樁基礎通常由許多根樁組成,樁身全部或部分埋入覆蓋層或人工回填土等軟弱地基中,頂部由承台聯成一體,再在承台上修建上部建築物。上部荷載通過承台和樁傳送給地基土持力層(見圖)。樁有豎直的,也有傾斜的,大量採用的是豎直樁。樁基礎具有承載力大,沉降速率緩慢,沉降量小而均勻等優點,是水利工程及其他土木工程鬆軟地基的主要處理措施之一,還常將單樁連線成牆用於擋土或防滲。樁基礎工程在中國的套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並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有不少建造在樁基礎上的建築物,如錢塘江海塘工程、上海龍華塔、西安灞橋、北京御河橋等,至今仍情況良好。
打入樁 利用專門機具將各種材料的樁打入、振入或壓入地基土中至預定深度。如為管樁,打入後還可往空腔內灌注混凝土。常用的施工方法有:錘擊法、振動法、壓樁法、射水法。打入樁施工時的噪音與振動較大,在城市房屋密集區及鄰近水工建築物的地區較少採用。
灌注樁 利用迴轉型或衝擊型鑽機在鬆軟地層中造孔,泥漿固壁,至預定深度後,採用直升導管法在泥漿內澆築混凝土。樁徑一般為 0.3~2m。灌注樁的出現是對傳統打樁技術的革新。利用迴轉型潛水式鑽機、泥漿反循環出渣的造孔新工藝,被稱為無噪音、無振動、無泥漿污染工藝,已被廣泛套用於城市密集建築群中的樁基工程。
鏇噴樁 在鬆軟地層中鑽孔,向孔周高壓噴射水泥漿,翻鬆一定範圍內的土層,並與水泥漿均勻混合成樁。成樁直徑由射流壓力與流量而定,一般為0.5~3.5m,樁體強度可達3~25MPa。工程實踐證明,在一般的砂礫石地層中,也可建成鏇噴樁(見地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