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霸王鞭

榆林霸王鞭

“榆林霸王鞭”民間又稱“打花棍”、“金錢棍”、“渾身響”。流傳很廣,以榆林地區的神水木、府谷等地最為普遍。霸王鞭多在春節鬧秧歌時作為小場節目演出,過去也和秧歌一樣,具有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和驅邪避災的內涵。 神木、府谷一帶的霸王鞭,多為一人單打,或二人對打。舞者擊打一段後,接唱一段小曲,或說上一段快板,說唱內容多與舞蹈表演內容有關。由於擊鞭時動作激烈,跳下來比較累,大多數演員已沒有氣力再說唱,就慢慢形成了不說不唱以擊鞭為主的表演形式。

特色

霸王鞭動作矯健灑脫,節奏流暢,氣氛歡快。舞蹈突出鞭的舞動和擊打,常見的動作有‘吸褪擊鞭”、“十字步擊鞭”、“蹲步擊鞭”、“擊地鞭”、“掄鞭”、“擊腰鞭”、“擊肩鞭”、“腳踢鞭”等十多種。特別是“背滾擊鞭”、“躺地擊鞭”,舞者躺在地上翻滾擊鞭,鞭桿繞身飛舞,銅錢四下作響,讓觀眾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成為一種技藝高超的絕招,因此,表演時,要求舞者必須具有“擊鞭不露點”,即鞭鞭有響,不能擊空。“步子要穩健”,,指“馬步”、“弓步”、“轉身步”,每種姿態要做得穩,力求步步有鞭花。“掄鞭需成圓”,即舞者向左、右、上、下、前、後掄鞭時,都要做到“六點三圓”。“滾翻有絕招”,即要求每個舞者不論是眺、翻、滾、轉、蹲、跪都得技藝高超,才能取得好的演出效果。

來源

榆林各地有關霸王鞭的來歷說法不一:有的說霸王鞭原是姜子牙用的“護神鞭”:有的說是從霸王手拿的“鋼鞭”演變形成的;有的說是從二人台中傳到民間的;也有人說是明清時,被派到榆林的南方籍官宦帶來的;更多的則說是從過去窮人討飯用的打狗棍演變形成的。過去有的人要飯時,常唱歌說快板,甚至情不自禁地舞動手中的打狗棍,逐漸成為霸王鞭表演的程式和套路。

現狀

建國後,榆林霸王鞭又發展為四人、八人甚至十多人的男女集體表演拓式,在一男一女的表演形式中,男的手握鞭桿,穿傳統戲曲中的短打武生服裝,女的手拿彩扇,穿彩衣彩褲,扮成傳統戲曲中的小姐進行伴舞(至今陝北“二人台”的《對花》中仍保持這種形式),現在多人表演的,舞者女都是穿秧歌服裝。表演時由秧歌隊的嗩吶和鑼鼓伴奏烘托氣氛,有些地方為突出霸王鞭本身的擊打聲和銅錢的沙沙效果,也有不用樂隊伴奏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