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螺旋藻

極大螺旋藻

極大螺旋藻屬藍藻門、顫藻科,灰綠色,細胞寬7~9μm,長小於寬,螺間距70~80μm,頂端微尖,橫壁不收縊,橫壁兩邊有顆粒。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地方名稱 螺旋藻

中文門名 藍藻門

拉文門名 Cyanophyta

拉文綱名 Cyanophyceae

中文目名 藻殖段目

拉文目名 Hormogonales

中文科名 顫藻科

拉文科名 Oscillatoriaceae

中文屬名 螺旋藻屬

拉文屬名 Spirulina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雲南等地

形態特徵

灰綠色,細胞寬7~9μm,長小於寬,螺間距70~80μm,頂端微尖,橫壁不收縊,橫壁兩邊有顆粒。藻絲螺旋形僅在液體培養基中被保持,在固體培養基中,由於肽聚糖層的脫水作用,導致細胞僵硬度變化,常失去螺旋形,變為直線形藻絲。

生活習性

適宜溫度為25~27℃;光照強度3000~3500lx;PH8.5-10.5。光能利用率最高可達24%,在氣溫25~37℃條件下,若陽光充足,3~5天即可增殖1倍。

繁殖習性 無性二分裂繁殖,繁殖結果使藻絲長度迅速增加。

產地 墨西哥Texcoco湖

分布分類 淡水種、暖溫性

相關

極大螺旋藻是一類低等值物,屬於藍藻門,顫藻科,螺旋藻屬,是螺旋藻的一種。極大螺旋藻與其它藍藻一樣,細胞內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是地球上出現最早的生物之一。螺旋藻在地球上已繁衍35億年,它生長水中,為地球上以後的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元素之一——氧氣,因為它是能最早進行光合作的植物之一。

由於螺旋藻生長在水中,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其呈螺旋狀,因而把這種藍藻稱之為螺旋藻,而螺旋藻又分很多種類,如極大螺旋藻、鈍頂螺旋藻、鹽澤螺旋藻。在上世紀曾有三大湖泊生長螺旋藻,現在只有中國程海湖仍生長天然螺旋藻。

由於極大螺旋藻和鈍頂螺旋藻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藻藍蛋白含量最多,並含有高活性SOD,因此螺旋藻被廣泛的套用於健康食品之中。

藻類(六)

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有些也為原核生物,如藍藻門的藻類)。主要水生,無維管束,能進行光合作用。體型大小各異,小至長1微米的單細胞的鞭毛藻,大至長達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權威專家繼續將藻類歸入植物或植物樣生物,但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也沒有維管束。這點與苔蘚植物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