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紅藻亞綱

真紅藻亞綱

真紅藻亞綱中有頂絲藻目、海索麵目、柏桉藻目、仙菜目等。真紅藻亞綱生活史中有兩種核相3個植物體的世代交替。

基本信息

簡介

真紅藻亞綱真紅藻亞綱

真紅藻亞綱中有頂絲藻目海索麵目柏桉藻目仙菜目等。真紅藻亞綱生活史中有兩種核相3個植物體的世代交替。

代表植物

紅藻紅藻

紅藻

屬於真紅藻亞綱仙菜目,藻類植物的1門,為海水中最普通的藻。藻體含有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胡蘿蔔素,以及大量的藻紅蛋白藻蘭蛋白,使藻體出現不同的顏色,鮮紅和粉紅、紫、紫紅或暗紫紅色等。有性生殖高度特化。約有760屬,4410種,絕大多數海產,少數生於淡水;分布於世界各地,包括極地。中國已知有127屬,300種,分布於南北各海區。淡水種類極少。

形態特徵:紅藻門的植物體多數是多細胞的,少數是單細胞的。藻體一般較小,高約10厘米左右,少數可超過1米以上。藻體有簡單的絲狀體,也有形成假薄壁組織的葉狀體或枝狀體。假薄壁組織的種類中,有單軸和多軸的兩種類型,單軸型的藻體中央有1條軸絲,向各個方面分枝,側枝互相密貼,形成“皮層”;多軸型的藻體中央有多條中軸絲組成髓,由髓向各方面發出側枝,密貼成“皮層”。紅藻的生長,多數是由1個半球形頂端細胞分裂的結果,少數為居間生長,很少見的是彌散式生長,如紫菜藻體,任何部位的細胞都可分裂生長。

細胞壁分兩層,內層為纖維素質的,外層是果膠質的,在熱水中果膠可溶解成瓊脂糖溶液,稀酸中可分解成半乳糖。細胞內的原生質具有高度的粘滯性,並且牢固地粘附在細胞壁上,對強質壁分離劑是敏感的。多數紅藻的細胞只有1個核,少數紅藻幼時單核,老時多核。中央有液泡。載色體1至多數,顆粒狀。原始類型的載色體1枚,中軸位,星芒狀,蛋白核有或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光合作用片層有1個類囊體,類囊體膜上有藻膽體,外有兩層載色體膜包圍,沒有內質網膜。載色體中含有葉綠素a和b、β-胡蘿蔔素和葉黃素類,此外,還有不溶於脂肪而溶於水的藻紅素和藻藍素。一般是藻紅素占優勢,故藻體多呈紅色。藻紅素對同化作用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光線在透過水的時候,長波光線如紅、橙、黃光很容易被海水吸收,在幾米深處就可被吸收掉。只有短波光線如綠、藍光才能透入海水深處。藻紅素能吸收綠、藍和黃光,因而紅藻可在深水中生活,有的種在深達100米處。

紅藻細胞中貯藏1種非溶性碳水化合物,稱紅藻澱粉。紅藻澱粉是1種肝糖類多糖,以小顆粒狀存在於細胞質中,而不在載色體中。用碘化鉀處理,先變成黃褐色,後變成葡萄紅色,最後是紫色,絕不像澱粉那樣遇碘後變成藍紫色。有些紅藻貯藏的養分是紅藻糖

紅藻中常見淡水產的有串珠藻屬(Batrachospermum)、海產的有海索麵屬(Nemalion)、珊瑚藻屬(Corallina)、仙菜屬(Ceramium)和松節藻屬(Rhodomela)石花菜屬(Gelidium)

多管藻屬多管藻屬

多管藻屬(Polysiphonia)

屬於真紅藻亞綱仙菜目。本屬約有150種。植物體為多列細胞分枝的絲狀體,有些種的絲狀體分化有直立絲狀體和匍匐絲狀體,基部以單細胞假根固著於海邊岩石上。高約3—20厘米。絲狀體中央由一列較粗的細胞組成,叫中軸管,四周由4—24個較細的細胞圍成一圈,叫圍軸管
多管藻的植物體有單倍體的雌雄配子體,和雙倍體的果孢子體及四分孢子體。配子體和四分孢子體在外形上完全相同,是典型的同型世代交替。精子囊生在雄配子體上部的生育枝上,成熟時呈匍匐狀。果胞生在雌配子體上部生育性的毛絲狀體上。產生果胞時,毛絲狀體的中軸細胞旁生一個特殊的圍軸細胞(又稱支持細胞),由此細胞生出四個細胞的果孢絲體。果孢絲體的頂端細胞是具有受精絲的果胞。果胞核分裂為二,下核為果胞核,上核為受精絲核,後來此核退化,精子由受精絲進入果胞與卵結合。同時支持細胞又生出幾個細胞,叫輔助細胞。果胞通過它下面的輔助細胞與支持細胞相連。合子核分裂為二,進入支持細胞,並在此細胞中繼續分裂,其餘核退化。此時支持細胞發生很多產孢絲,支持細胞中的核移至產孢絲中。產孢絲末端形成果孢子囊,每個囊內有二核。同時支持細胞與四周的細胞融合成孢子囊團塊,總稱為囊果(即果孢子體)。

果孢子萌發,形成二倍體的四分孢子體。四分孢子體上形成四分孢子囊,經減數分裂,形成四個單倍的孢子,叫四分孢子。四分孢子萌發形成雌雄配子體。

紅藻門

紅藻門藻類植物的1門,藻體含有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和胡蘿蔔素,以及大量的藻紅蛋白和藻蘭蛋白,常因其含量不同,使藻體出現不同的顏色,鮮紅和粉紅、紫、紫紅或暗紫紅色等。有性生殖高度特化。
紫菜亞綱真紅藻亞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