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拼音】chǔ wū【注音】ㄔㄨˇ ㄨ
【條目】楚巫
【引證解釋】
古代 楚 地的巫覡。善以歌舞迎神。 宋 歐陽修《黃牛峽祠》詩:“潭潭村鼓隔溪聞,楚巫歌舞送迎神。” 宋 梅堯臣《泊昭亭山下》詩:“灘愁 江 舸澀,祠信 楚 巫靈。”
《楚巫》劉基
概況
選自《郁離子》卷下,作者為明代的劉基。原文
楚俗尚鬼,鬼實弗神也,而其巫謀神之。乃陰構於邑俠,請以其利共。邑俠以其情通於國俠,故得悉聞有司之事與訟獄之勝負,驗如響。有不用巫言,則事之已右者必左,已左者必右。於是楚人之奉巫過於奉王令,寧違王禁而不敢違巫言。王聞之怒,命司馬戮巫而焚其祠。國人大噪,相與為訛言。於是楚旱,民皆以咎王,群小巫並起為讙,遍國中皆稱鬼。王與令尹謀盡殺巫,以問熊蟄父。熊蟄父曰:“是激也,未可。夫民愚而溺於禍福,彼方興用鬼,而吾驟遏之,未竟其所望,而謂吾怫其情,必怨。夫怨起於微而積者也。十家之邑,一日不能戶無事,而況楚國乎?有事莫不諉諸鬼,則莫不倚鬼以尤王,其奚以御之?不如因而亢之。小人能譸禍而不避亢,亢而後昭其許,則不戶說而喻,然後明正其法,蔑敢違矣。”乃命群巫推一大巫以主鬼而復其祠,國有事亦請焉。而大選縣公,平庶獄,寬征役,絕請謁,黜貪墨,國邑之俠皆屏跡。巫言多不中,民始懈。
會鄙有西師,王集其國老以祈巫,巫不得先聞而失其辭,王以詰國老,國老愕,弗能對。乃屍巫而爇鬼,無一人敢復言鬼。
翻譯
楚國的風俗是尊崇鬼的。實際上,鬼並不靈驗。但當地的巫想使鬼顯得很靈,於是與鄉里的惡霸互相勾結,商定獲利後彼此平分,又通過鄉邑的惡霸與都城的惡霸取得了聯繫,因此可以完全打聽到有關官府的訊息以及訴訟案件的勝敗,使得他們的預言與事實驗證,象回聲一般準確無誤。倘有人不事先用錢財去求巫,那么已經很順利的事情也必定變得不順利。這樣一來,楚國人信奉巫遠遠超過了信奉楚王的命令,他們寧肯違抗楚王的禁令而不敢違抗巫說的話。楚王得知後心中大怒,命令司馬帶兵去殺巫燒教堂,楚國人心混亂,大家互相散播謠言。碰巧這時楚國發生了旱災,民眾都以此歸罪於楚王,眾小巫也乘機大肆喧囂,以致楚國到處都在講鬼。楚王與令尹罷黜商量把巫全部殺光,他拿這件事去請教熊蟄父。熊蟄父說:“這種行動是激發民怨呵,切不可這么做。民眾愚昧而沉迷於禍福,當前他們信鬼正在興頭上,我們去迅急地制止他們,他們的願望沒能實現,就說是我們違背了他們的心意,這樣必定會心生怨恨。怨恨往往是從細微處產生而越積越多的呵!十家的鄉邑,一天不可能戶戶無事,何況楚國呢!人們只要有事,就無不假託於鬼,也就無不倚仗鬼來怪罪大王。這樣,大王用什麼來抵禦呢?面具倒不如順著他們的心意,也一樣尊祟鬼。大凡小人們都能預先顧慮到災禍,而處於順境時就都不加防備。用這種欲擒故縱的方式使巫的騙術暴露得更加充分,這就用不著逐戶去宣傳而人們全都明白了。然後再公開判罪處決,誰也不敢再違抗了。”楚王接受了熊蟄父的意見,下令眾巫推舉一名大巫來主持祀鬼之事,並且恢復了他們的祠堂,國家有了事。也去那兒詢問。但同時認真選用縣裡的差役,平息眾多的訴訟。放寬徵發勞沒,杜絕請託求見,罷黜貪官污吏。這樣一來,國部和鄉邑的惡霸都銷聲匿跡了,巫說的話也大多不準了,民眾開始放鬆了對巫的信奉。
正好又碰上邊遠的西方有戰事。楚王召集那些國老向巫祈禱,巫未能事先得知這件事,因而說的話句句落了空。楚王以此逼問國老,國老大為驚訝。無言答對。於是將巫處決,用他的屍體示眾,並且將鬼的偶像全部燒掉。從此,再也沒人敢宣揚鬼了。